超级主播和MCN机构之间的割裂并非贾乃亮和遥望科技独有。遥望科技的路,如涵控股早已走过。
2014年,借助网红经济迅速发展的如涵,陆续获得君联资本、阿里巴巴等机构投资,并于201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然而,张大奕赚钱了,如涵却不赚钱,后者最终从美股黯然退市。
李峰分析时将如涵控股的问题指向了大量的非头部网红,并解释称张大奕并非如涵亏损的原因,相反是利润的来源。如涵在新三板交易时的年报显示,2016年杭州大奕电子商务公司已经实现了营收2.3亿元,净利润4478万元。
如涵过于依赖头部主播张大奕,这也就导致2020年张大奕陷入负面舆论后,如涵的其他主播没有抗风险能力。实际上,如涵上市即破发的时候,王思聪就曾点评称,如涵这家公司问题有三:第一,大笔营销费用;第二,过于依赖张大奕;第三,没有培养出新网红,网红营销模式没有验证成功。
时至今日,这三点问题也困住了遥望科技。而同样转型直播带货的俞敏洪,则一开始就给东方甄选定下了不做MCN机构模式的策略。
2021年12月,东方甄选成为一家直播带货公司,原本在俞敏洪的计划中,允许东方甄选亏损五年,每年亏损一个亿没有问题,结果由于董宇辉在2022年618期间走红,带着东方甄选飞起,使得东方甄选连续三个半年度财报实现盈利。
东方甄选财报显示,自2022年6月开始的2023财年上半年、2023财年下半年以及2024财年上半年,东方甄选的营收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28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8亿元、3.9亿元、2.5亿元。
尹强早就解释过东方甄选成本低的原因,在于不是一家MCN机构,“第一,我们真的没有买流量。与其他直播公司相比,我们节省了市场费用。第二,我们不是MCN公司,我们不给主播股份。我们两块的成本很低,或者几乎没有。”
正如传统的MCN机构模式那般,遥望科技在抖音一年采买的流量占据了其营收的一半,以及旗下主播的签约费用和分成模式也是其成本高昂的一部分原因。而东方甄选不存在这两个问题,俞敏洪和尹强等东方甄选其他高管,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东方甄选不向抖音投放流量广告的态度。
但坚持不MCN化的俞敏洪,很快便迎来一波反噬。去年小作文风波之前,作为东方甄选崛起的最大功臣之一的董宇辉,其在东方甄选获得的报酬偏离了直播带货行业的市场规律。当时腾讯新闻《深网》报道,有新东方高层人士爆料称,董宇辉收入由年薪加期权构成,目前到手收入为税后几百万左右,不足千万。也就是说,东方甄选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不足以匹配董宇辉当前行业地位,所以导致小作文风波愈演愈烈。
最终特殊问题特殊解决,俞敏洪升任董宇辉为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兼任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为董宇辉单独开设直播间。但是,俞敏洪仍然坚持将东方甄选作为一家产品公司来发展。
澎湃新闻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今年年初东方甄选的股东大会上,东方甄选管理层表示,公司和董宇辉不会像传统MCN机构那样拿提成,更多是通过股权方式,实现与公司长期利益的绑定。并已经给予董宇辉很多股份,“对于董宇辉更多是股权方面的激励,事实上他跟公司是绑定在一起的。”
在东方甄选2024财年上半年的业绩会上,成为东方甄选新任CEO后的俞敏洪,再次重申了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的关系不是MCN和主播的关系,“东方甄选和与辉同行的关系,是在符合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一个共同发展的关系,是一个现代组织结构上的关系。”俞敏洪称,如果说是MCN(模式)的话,他就不会让董宇辉再成立公司,也不会以公司的方式来运作,也不会让董宇辉再带其他主播继续努力拼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