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提供了运行卫星通信网络的一般流程顺序,并描述了在此生命周期内如何使用FSEA组件。如图2所示。
(1)预测和规划
就某一任务或一组任务与商业卫星通信和服务提供商合作的军事领导层,利用企业内部可用的各种规划和资源分配工具和流程,制定满足任务卫星通信需求所需的载波具体配置和/或受管理网络服务要求。这些需求还包括代表可能激增解决方案的若干应急载波和可能网络访问,以及提供因故障或攻击而可能造成卫星资源丢失的解决方案。一般来说,有些规划工作是在FSEA框架之外进行的(例如,在更大型企业管理器框架内),但最终结果在编队管理器数据库中获取,并在整个FSEA框架中使用。
(2)卫星通信资源分配
此过程将各网络服务提供商可用资源分配给适合终端功能、任务角色和优先级的特定终端。其输出是每个终端的一组终端配置包,使每个终端能够访问其分配的网络。此过程支持战略负载平衡和应急规划以缓解网络攻击或故障。
(3)终端配置
终端配置包加载到每个终端中,最初是通过本地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直接下载,之后可在终端在线的任意时间通过终端管理器与编队管理器之间的安全网络通信进行持续更新。(这类似于通过CD-ROM在新笔记本电脑上初始加载Windows,然后在因特网上定期接收笔记本电脑安装更新。)
(4)终端激活/网络捕获
在适当指挥权限下操作的终端操作员激活终端TCP库中可用的某种载波或网络接入方式。终端管理器提供的用户界面使这一行为可从菜单中简单选择即可。
a. 为响应此选择,终端管理器会访问其终端配置包数据库,并将相应数据加载到终端内的每个设备中(例如调制解调器、路由器)。该加载过程由终端管理器自动执行,如果终端配备了自动指向天线,还配置了ACU,则通知终端操作员进度。如果BUC有管理控制端口,则可以控制到适当的衰减电平或本振频率。一旦所有终端设备配置完成,并且终端管理器验证了其正确性,则通知终端操作员终端准备好捕获卫星/网络。
b. 终端操作员选择“捕获卫星”功能,然后终端管理器在终端自动化范围内自动实现这一功能(即有一个自动指向天线)。
c. 在终端自主运行的情况下(没有本地操作员),终端管理器软件通过评估一组规则来选择所需网络,然后处理过程就像人工操作员选择了这一网络一样继续进行下去。
d. 一旦终端成功上线并传输宽带IP业务,则终端控制接口(“带内控制信道”)被激活,提供动态配置数据库更新,并为终端管理器定期提供从其网络中角度可见的终端状态和网络性能/利用数据。(在完全捕获网络之前使用带外控制信道通过其窄带链路提供基本状态和控制信息。)
(5)监测
服务管理器向终端管理器提供从其在网络中角度可见的定期网络性能/利用数据。编队管理器将此数据与网络中每个终端提供的信息相结合,获得完整的网络运行视图。存储数据(即“数据仓库”)以提供对使用和性能的历史分析,并为深入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源。对这一全编队范围运行数据的分析为预测和规划功能提供了信息。这样就能够更有效地设计部署网络并更有效地利用宝贵的空间段资源。这将实现现有终端配置包的优化更新,并在添加新终端或任务需求变更时提供更有效和高效的资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