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和简七一起做理财科普3年多了,身边经常有人问我怎么看房价。
有在京沪深这样一线城市的,也有在杭州、武汉这样二线的,当然也有一些更小城市的;
有倾全家之力,为了孩子在一线抢房票的;也有为了二胎换改善住房的;还有一些手头上已经屯了好几套,依旧对投资热情不减的。
我当然没法,更是不敢给出涨or跌的建议;但敷衍的答案,也是没法唬人的。
一般我会和Ta聊上2-3次,开始聊聊可以从哪些地方找点资料,比如线上看当地规划局、统计局、房管局、房屋中介网,甚至一些本地社区,八八一些起眼的不起眼的数据;
线下至少跑上几十套房子和楼盘,有时得和中介看,有时得自己瞧瞧。
有了这些,后面就是进一步讨论分析了。不少朋友其实经验比我丰富,我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
当然,今天我不是来充当楼市专家的。只是最近越来越频繁的问询,让我思考了很多。
01
吃力不讨好的建议 vs 价值百万的教训
所有回答中,有两样东西我是敢和所有人聊一聊的。
首先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建议:如果有可能,抽一点点时间,学点系统的、基础的理财知识。
嗯,看到这话,你估计要说:这忽悠谁呢?学理财就能赚钱会买房了?怎么可能……
所以,我还有个故事要讲给你听。
2005年左右,我快要退休的外公,自己投资买了不少基金;而到了07年,A股一路高歌猛进,我的外公卖掉了所有基金,赚了几十万,先后买了2房子。
彼时,2007年末,我的父母发现基金这么赚钱,就顺手卖掉了一套房子(还有一个理由是,出租打理觉得麻烦),一次性买入了基金。
两笔完全相反的操作,5年后来的差距大概是四五百万。
世上当然是没有后悔药的,但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的时候,感觉就会尤其深刻。
对了,介绍个背景,我的外公是第一代的注册会计师,某基建类国企担任总会计师。这份专业背景和他的工作经历,让他对经济形势非常敏感。
他规律地阅读参考消息,在固定时段收听新闻的习惯,满柜子的财务书籍和他阅读的身影……这些让我从小印象深刻。
所谓运气,往往只在合适的条件、合适的人身上,才会产生化学反应。
直到后来,我在大学学习了会计和经济学,再看到08年四万亿的政策,很多点就被经济敏感度这条线穿在了一起。
之于我的人生,我开始将学习、财务常识、独立思考用系统学理财串联在了一起。
我还会和简七开玩笑,咱们能一起做理财科普,还得感谢这套卖亏了的房子。
02
心疼你遇到高房价,更害怕你过了假人生
“我真的没想到,我竟然开始收藏赴美生子的攻略了……”
木木也是最近聊房价的一员。他在我们圈子里出了名的踏实有趣高智商。某985大学毕业后,他进了对口的高新科技企业,找了个心爱的姑娘,前年办了一场颇有创意的魔兽主题婚礼。
可是,当28岁的他准备孕育下一代的时候,他发现自己不得不再思考一下房子和未来孩子上学的问题。
翻翻他的朋友圈,一直是满屏的科技体育,最近连着转了这样的内容:
《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性质?》
《既然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性质,为什么这些人才不用自己的能力回去建设他的家乡?》
他的焦虑,透着这个时代的无奈。
其实,不管有房没房,有几套房,房贷压力几何,一提到房子,大家几乎都是充满焦虑的。
也许有人说,这个时代的焦虑,是急于要过“标配”的人生。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仔细探究一番,焦虑其实是中性的。它是我们面对未来可能的危险,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潜在危险的判断,就变得尤其重要。
科学研究对于抵抗焦虑,也有一些具体方法,比如重新构建你对这件事的认知,学会更宏观、更长远的思考事情本身。
落到到房价的焦虑上:
1.常识和逻辑,比你想得更重要;
2.我们需要理解每一步的代价。
有人因为看到别人买房赚了大钱,而产生焦虑,生怕自己来不及搭上房价上涨的班车;
有人手头有了几套房,又因为一些风吹草动,限购调控焦虑,生怕房价涨得不够快,转手不容易……
避免人云亦云,直接复制任何人的经验,是一种很值钱的习惯。
而第二条,从前一阵34岁华为男被辞退后,被高额房贷拖垮的刷屏故事,可见一斑。
我不敢妄断魔都的房价,但是看到焦虑到有些急躁的木木,我会劝他在一头扎下去之前,学习一下财务安全指标,梳理现金流和房贷压力、了解各类房屋数据后,做力所能及的选择。
03
学理财,就能多赚钱吗?
最后,再回到我那个“吃力不讨好”的建议。
学理财一定能赚钱吗?
我如实回答:不一定。
那为什么要学理财呢?
我坚定地相信:这能少走弯路,少亏钱。
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呢 : P
- 打个广告 -
这门课的价值
大概可以让你少亏100份学费吧
大促+活动等你来
明晚还有一场直播
等你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立刻报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