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理论建立在梅兰妮·克莱因提供的概念资料基础之上,特别是她关于内部客体和内化的客体关系的概念。但费尔贝恩对于这些术语的使用以及他对精神的理解与克莱因非常不同。
在克莱因看来,内部客体是想象的产物,伴随着所有的体验。在儿童的原始思维中,以及在成人始终原始的无意识思维中,由幼儿时的喂养、排便等经验所产生的投射性和内摄性幻想,会不断产生关于好的内部客体与坏的内部客体、爱与恨、养育与毁灭的幻想。
在克莱因看来,内部客体是精神生活天然且必然的特征;内化的客体关系是思维和体验的原始形式。
在费尔贝恩看来,健康的养育将导致孩子具有向外的倾向,引领他朝向能够提供真实接触和互动的真实的人。费尔贝恩认为克莱因所描述的内部客体是不良养育的结果。如果孩子的依赖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无人提供孩子所寻求的肯定性互动,那么就会发生远离外部现实、远离与他人真实互动的病态转向,而建立幻想的、只属于自己的幻象(内部客体),个体与之保持幻想的联系(内部客体关系)。
在费尔贝恩看来,内部客体并不是(像克莱因所认为的那样)伴随所有经验的必不可少且不可避免的东西,而是补偿性地替代了现实事物,即人际世界中真实的人。
费尔贝恩所描述的内部客体关系的发展过程是粗略不全的,但是他的某些概念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他设想,如果孩子常常不能找到父母,他就会分化出父母对自己响应的方面(好客体)和无响应的方面(令人不满意的客体)。由于在寻求客体时孩子无法在现实中触及父母无响应的方面,于是他将其内化,幻想父母的这些特征此时存在于自己内部,是自己的一部分。
这种现象在查尔斯的案例中可以看到。
查尔斯是一名中年男子,因反复短暂发作的抑郁和退缩而来接受分析。
他的父亲很体贴,但同时却又严厉、冷漠、非常苛求。
他的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很能干,随时在他身边,无忧无虑,是个坚定的乐观主义者。
她总是欢欣喜悦——所以她的绰号叫阳光。
查尔斯在分析中发现,他感到尽管母亲的身体就在旁边,但他从未感到自己能与她有情绪联系,他被拒斥在她对一切事物的真实感受之外。
他感到母亲有一种从未表露的、不可解释的悲伤。
他记起,有几次他听到母亲在反锁的卧室里哭泣;
但她很快就出来了,重新挂上阳光般的微笑。
他还记起有几次在半夜醒来,听到父亲在黑暗的起居室中用口琴轻轻吹奏伤感的乐曲。
查尔斯会蹑手蹑脚地下楼,不让父亲发现,在黑暗中静静聆听,悄悄与父亲分享这充满情感的珍贵时刻。
查尔斯的人格沿着与他父母相似的方向发展;他非常积极、负责并且乐观。经过分析,他开始理解,自己间或出现的抑郁、感到完全绝望无意义的反常时期,是自己与父母生活的情绪核心的宝贵联系,这些是与父母真实、持续的互动无法触及的东西。令人惊奇的是,他最能感到与他们相连、与他们一体的时候,就是他抑郁的时候。而当查尔斯真正感到快乐和成功时,他感到与父母的联系被割断了。
在分析中,一个他梦中反复出现的意象呈现出来:一个没骨骼的男人,瘫软、悲伤、无助、软弱。这个意象似乎准确地捕捉到了查尔斯与父母的抑郁联结,是没有骨头、没有结构的悲伤,因为与他们情绪的悲哀联系受到分裂和压制,无法谈论,无法发展。在他的抑郁之中保存着未经整合的爱的联系的碎片,就像来自古老过去的易碎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