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设计任何产品和服务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针对的目标客户。但目标客户是谁呢?有人会说,当然是我的消费者和顾客。不过啊,消费者和顾客,这其实是两个概念。
简单来说,消费者是使用这个商品的,而顾客是真正掏钱购买的。比如,纸尿裤的消费者是小婴儿,而顾客是孩子的父母;宠物食品的消费者是小猫小狗,而顾客是宠物的主人。
既然顾客才是真正掏钱购买的人,那么企业的目标客户是不是就只是顾客呢?这可不一定。举个例子,耐克的目标客户,就是作为消费者的十几岁的青少年,而不是他们的父母,尽管父母才是真正掏钱的顾客。耐克的那句著名的广告词:Just do it,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是:先干了再说。这句话对向往自由的孩子们来说特别有蛊惑力,让耐克的产品在青少年当中特别风靡。
那么,企业到底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呢?又要怎么做才能高效地影响他们呢?一起来听听看吧。
欢迎转发金句卡到朋友圈
目标顾客这个概念,不论是理解还是实践,对我们中国零售企业都是个突出的难题。从更大的范围说,甚至是所有中国企业的难点。
我个人认为,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结果。
目标顾客是个非常典型的西方思维方式。西方世界在经营管理上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叫营销课。营销英文原本叫marketing,在marketing这门课里面
消费者叫consumer,顾客叫customer,购物者叫shopper
。
当西方人讲营销这门学问的时候,最早他们主要说的是consumer消费者。那时候的营销活动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消费者。所以,你看西方人讲,最早的大众媒体广告,比如说登在报纸上的、电视里播的、广播里放的,针对的都是消费者。
因为那时候的广告最主要是家庭日用消费品会多一些。最典型的就是肥皂、洗衣粉,在电视里做广告,在广播里做广告,而且由此延伸了社会文化生活里面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叫肥皂剧。
肥皂剧的意思是说大概在五六十年代,在系列电视节目中间插播的卖肥皂的广告,主要是播给家庭主妇看的。
早期的营销活动主要针对的是消费者(consumer),后来又经过一段发展,经营者和研究者逐渐发现消费者(consumer)不见得是去买东西的人,
一个企业要影响别人去买东西,应该影响的是买东西的人。
所以,
他们分辨出来有consumer和customer的区别,中文就是有消费者和顾客的区别,消费者是使用这个商品的,顾客是到店里来买东西的。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纸尿裤,消费者是孩子,买东西的人,顾客是孩子的妈妈;宠物食品消费者是小狗、小猫,顾客是养小狗、小猫的人。这是在企业实践当中不断深化,提高了以后发现的区别。
所以,在超市里,我们零售企业做的更多的是叫
顾客营销(customer marketing)
,品牌企业做的更多的是
消费者营销(consumer marketing)。
但是,最近10年、20年的时间,在整个西方国家,在营销领域里又诞生了一门新的学问,成长势头非常快,叫
购物者营销(shopper marketing)。
什么叫shopper呢?shopper和customer有什么区别呢?跟shopper这个词接近的叫购物、逛商场。逛,不见得买,英文这个词叫shopping。说你干嘛去了,I’m go shopping,我去逛商店去了。还有一种行为,英文叫window shopping,window shopping说的是看橱窗,就是只逛不买,我去瞅瞅,我就觉得挺高兴的。
购物者(shopper)是说,当一个人动心起念他想去逛的时候,他就是个shopper。
为什么购物者营销(shopper marketing)会突然兴起大行其道?因为最近这些年,移动手机智能终端的普及,导致做营销的人可以在网上或者是在手机上去识别一个人,他什么时候在逛商店。
比如说你在手机上搜索,一旦你搜索什么商品的时候,就被识别出你这时候在shopping,你在逛商店,或者如果定位说你一进这商店的门,你就是一个shopper。很多卖东西的企业,它把鼓励顾客买东西的精力、金钱、时间花在影响shopper上。
我们刚才讲的,
影响消费者的效率不如影响顾客的效率,影响顾客的效率不如影响购物者的效率
,你要准确地知道他有什么需求。所以,在营销领域里来讲,consumer、customer、shopper,用英文讲有特别严格的区别,我们把它翻译成中文叫消费者、顾客、购物者,有的时候我们就模糊了。
西方人对这一点的认识,是经过了工业革命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到现代管理学逐渐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他们认识到了大众营销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有差异化。一个企业不要试图去满足所有消费者的所有需求,要有所取舍,要在茫茫大众当中选一部分消费者,作为有针对性的营销对象,针对他们下功夫,把这些人变成你的铁杆粉丝,这是营销要做的事情。
所以,对我们零售企业来讲,
顾客不是目标顾客,
这两个不能等同。
比如,耐克的目标顾客是谁?我们通过耐克出的广告、耐克的营销行为,你可以大致得出结论,耐克想追求的目标顾客就是那些十八九岁的男孩。那些成长过程当中处在青春期后半段,想冲破家庭束缚,冲破学校束缚,喜欢运动,喜欢追求外部世界,去探索外部世界的那些年轻人。他们所感受到的生活里面最不如意的东西是被限制,父母限制他,老师限制他,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法律在限制他,他们充满活力,能够冲破这些阻力是他们心中最急切的向往。
他们当然也是运动市场当中的主力,耐克所有营销都是针对这些孩子。你看耐克店里面的那些形象,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耐克著名的广告词Just do it。Just do it 这句英文,如果翻译成中文,应该是先干了再说。这句话对孩子们特别有蛊惑力,相当于告诉孩子们说,不要听你老师讲的,不要怕你爸说的,先干了再说,不怕他们。耐克特别风靡,它把很多孩子们心目当中崇拜的英雄,他们所受到的压力,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对外部世界的渴求、对人生的那种梦想浓缩在它的品牌形象当中。
所以,孩子们对耐克的产品特别疯狂是有道理的,这是目标顾客定位有效的结果。耐克在目标顾客定位上,是我们全世界消费品行业特别优秀的典范。
目标顾客的意义不是说让企业只跟这群人做生意,你是要把企业所有的经营资源集中起来,把你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尽量满足,你在他心目当中形象树立起来,你就是最好的。你是同样商品里的标杆,他们是你的铁杆粉丝,然后通过他们去影响别人。
我们在做品类管理时也是这样。起点是要有目标顾客,然后针对目标顾客去确定品类角色,并进一步确定每一个角色不同品类里面的具体商品构成,你的销售方式,包括定价、陈列、促销等等,这样你的目标顾客对你会特别喜欢,然后通过目标顾客再去影响其他顾客。
我们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还有一个突出的表现,大家常常混淆,目标顾客是说,一个店要有一部分目标顾客吗?
从道理上来讲,
目标顾客不是针对门店的,目标顾客是针对品牌的,是针对品牌所代表的价值观去塑造品牌的形象
。
如果我们选择了目标顾客,对一个用同样品牌开连锁店的企业而言,所有门店的目标顾客都一样,当然每一个店所处的特殊商圈,可能顾客是有差别的,顾客群体会有差别,到店里来的顾客会有差别。但是
目标顾客不应该变,因为它凝结在我们对这个品牌所做的营销活动当中,我们经营品牌所注入的那些价值观,它不应该是随意变的。
在社交媒体特别发达的今天,目标顾客的选择以及针对目标顾客所做的营销变得格外的重要。因为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交媒体,建立彼此的关系,他们互相之间影响。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人以群分”,如果我们的目标顾客选择合适,顾客之间会有一种特别紧密的联系,门店品牌的塑造就会有足够的影响力,我们对目标顾客所产生的吸引力就会更强大。
进入“湛庐阅读”APP搜索并购买
《张智强·品类管理思维课》
即可免费试听此课程
好,以上就是我为你分享的内容,其中包括了本期音频的金句卡片,欢迎你保存和转发,当然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观点。
韩焱精选,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