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被北大刺痛的河南,大学到底亏在哪?三大变局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8-13 17: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北京大学能够在拒录河南考生事件中,任性且傲慢,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身居中国大学体系的顶端,高高在上。

近日事件有了新进展,北大被迫顺应民意,服从规则,补录了两位河南学生,大事基本尘埃落定。

但是,河南缺乏顶级大学,最优秀考生,都被北大等最顶级高校掐尖,不得不流失外地,无它,河南本土没有顶级高校,无法沉淀最优秀的人才。

两年前,中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大学改革,大规模调整利益结构,在本次改革中,河南也没有成为赢家。

大学之缺,尤其是顶级大学之缺,已经成为制约河南未来发展的一个显要缺陷。


(1) 河南的大学生密度不高,制约其创新能力

在中国内陆省市中,河南人口最多,户籍人口 1.09 亿,经济总量最大,排名全国第五,仅次于沿海的苏粤鲁 。但是,河南在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却并不处于领先位置。

尤其在大学生密度方面,河南仅居中游水平,与其庞大的经济总量不符。

2018 年,中国在校大学生总数 3104.1 万,按照常住人口平摊,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 222.5 人。同时,河南在校全日制大学生 219.18 万,常住人口达到 9605 万。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为 230.6 万人, 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与全国发达区域比,有很大差距。

当然,河南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内陆省市。罗天昊国与城曾提出一种关于广义内陆七雄的设想,即,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四川、重庆等七大省市,处于中国内陆的最核心地区,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增长极。沿海四杰,开启中国改革帷幕,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国运,是中国阵地攻坚战的主力。

在广义的内陆七雄中,河南的大学生密度,居第四位,正在中游。

2018 年内陆七雄大学生密度排名

(仅统计全日制大学生)


其中,湖北的大学生密度最高,达到了每万人 268 位,重庆、江西紧随其后,河南第四。

更为重要的是,河南不仅大学生密度不高,而且缺乏顶级大学。

在双一流改革之前,中国的大学体系,是以 985 为尊, 211 次之。

改革前,河南坐拥 1 亿人口,足以相当于一个全国大国的人口总量,却没有一所 985 大学,仅郑州大学进入 211 体系。

而同期,北京有 8 985 ,数十所 211 。同处内陆七雄的其它六个省市,除江西外,也都有 985 大学,尤其是湖北和四川是中国高等教育重镇,武汉有武大和华科两大 985 ,成都有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两所 985 ,长沙更是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 3 985。

在旧的大学体系之下,河南的大学教育,与河南的人口、经济总量均显滞后。

在新的大学体系之下,河南仍处于不利境地,后文将有专门数据和论述。

综上, 大学生密度的不足,顶级高校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河南对顶尖人才的 使 用,也制约了河南的创新能力。

2018 年,河南有效发明专利 33524 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 3.49 件。而同期湖北为 8.18 件。湖南为 5.93 件。

2 )双一流新格局,河南不是赢家

在双一流改革中,河南的大学格局没得到彻底解决。

甚至,在众多省市纷纷加强双一流的时候,河南处于更大的劣势之中。

双一流大学最多的十大省市

以上科教强省,双一流大学数量都达到 4 个以上。其中、北京、江苏、上海甚至达到 10 个以上。

其它还有黑龙江,山东,浙江、安徽、吉林、重庆、福建在双一流方面强于河南。

河南仅有 1 B 类一流大学(郑州大学),新增了一所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河南大学)。一共才两所双一流大学,排名远远落在十名之后。

更需要警醒的是,河南作为中国第三人口大省,第五经济大省, 在双一流改革之后的新格局中,没有分到足够的红利, 新一轮的改革,有几个赢家,河南却不是。

中国大学双一流改革 5 大赢家

(比较原 985, 211 名额增减情况)



五大赢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就不说了,中国的直辖市,在公共资源分布方面,一直占便宜,啥好处都捞。 另外两个赢家值得关注。一个是江苏,本来与湖北竞争激烈,本次一下增加 4 所双一流大学,一举成为中国第二科教大省, 而南京则成为中国科教第三城。超过了武汉。 二是四川,本来四川在湖北和陕西之后,本次一举增加 3 所,足以与两地抗衡。并且从此独霸西部。

本次国家将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提格为 B 类一流大学,算是有所小变。但是, 相对河南的人口和经济体量,还是远远不够。

曾经, 河南在 985 时代,至少需要 3 985 大学, 10 211 大学, 但是,国家 1 985 也没安排。 211 1 所。

在双一流时代 ,按照人口规模来均衡,河南至少需要 10 所双一流,但是当下仍只有两所,比例严重不足。

过去,当下,河南都是中国大学体系中的大输家。

未来值得期待。


(1) 未来怎么办?增加民间办学,争取国家倾斜

双一流,几年一次,未来河南应该争取在新一流中,多搞几所。

同时, 郑州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成为中国中心城市中,唯一没有 985 大学的,同时,也是唯一的仅有 1 所双一流大学的城市。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囤积的双一流大学达八十多所所, 平均 9 所, 除郑州外,最少的重庆也有 2 所。

郑州位居天下之中,战略位置极度险要,是中国高铁时代的枢纽之一。 增加几所双一流大学,大势所趋。洛阳、开封实力也不错,遍地开放,或为奇迹。

此外,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郑州也可借力。北京的眼睛不能专门盯着周边的河北,眼光可以更长远。河南以及郑州,也可以承接北京的一些资源。 北京的大学,未来不仅要到雄安,也可以到河南。

以上操作 逻辑建立的基础是: 大学是公共资源,由行政力量主导。

深圳那么有钱,都没有 1 所顶级大学,不是有钱就可自由办学,大学是官控的。

一旦底层逻辑变了,比如,开放大学办学,大学成为市场资源,则可以有更广泛的出路。

国外很多最牛的大学,哈佛大学等,都是民间办学。

一旦大学开放,河南民营经济活跃,总体实力强大,将涌现出无数的公益力量投资办学,河南首富胡葆森就一直提倡“企业家办大学”, 崛起于郑州的建业集团,崛起于安阳的多伦集团,都曾捐助办学。

全国性的教育集团,也可以借重, 最近几年崛起的德稻教育集团,在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地都有顶级合作大学,并且拥有 500 多位全球顶尖大师, 未来也可以引进河南。

社会办学,更值得期待。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