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犀溪舆情
展示闽浙边陲明珠,廊桥水乡-状元故里-犀溪山水文化风采!志愿推送当地新闻舆情,正能量好人好事,“风土民俗,人文自然旅游资讯,民生公益,人物传纪,便民服务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6℃+未来三天降雪!山东大部气温将降至近期低点 ·  昨天  
鲁中晨报  ·  省级名单公示!淄博5案例入选 ·  昨天  
德州晚报  ·  退钱啦!明起预约! ·  2 天前  
鲁中晨报  ·  -7℃+雨夹雪!淄博天气马上要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犀溪舆情

【“八闽夏都·自在寿宁”采风行】缪华 | 看不厌的西浦

犀溪舆情  · 公众号  ·  · 2017-09-05 21:37

正文

| 缪华/文   行者/图 |

浦,是一个形声字,从水,甫声,表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说文》等均有记载。浦还是个很善于搞好团结的字,与“浦”组合的词,个个出彩。比如,水畔的美女称浦淑、水滨的帆船称浦帆、水边的鸥鸟称浦鸥、水中的月亮称浦月。还有,水边称浦溆、滩岸称浦滩。


西浦是寿宁县犀溪镇的一个千年古村,坐落在闽浙边界。这个西,指的是方位,因村庄坐落溪水之西,故取名:西浦。

——题引





这回参加“八闽夏都·自在寿宁”文艺采风,行程中就有西浦,这可是寿宁县喊得出口、拿得出手的美丽乡村。有人问我,去过吗?我愣了一下,然后认真回复:去是去过,只是去的次数记不清了,估计十个手指是不够数的。每回去西浦,都会被东道主邀往让人引以为豪的状元祠。我不厌其烦,有邀必去,无邀也去。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是缪姓一座极为荣耀的祠堂。作为全国仅有四十万人口的一个小姓,像抱金娃娃般出个状元,确实值得本姓人崇敬和仰慕。对姓缪的我来说,沾沾先祖的文采和才气,值得一看再看。



缪姓源于兰陵郡。兰陵乃中国古代名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境内。我这支缪姓现定居于连江东岱,南宋德祐元年从福安穆阳迁徙而至;而穆阳缪姓则是从寿宁西浦迁徙而至。弄清楚这个谱系,就知道我为什么对西浦情有独钟了。




走进西浦,首先入眼的是两条大溪,溪水清澈而活泼。泮洋溪自西而东穿村而下,另一条是犀溪,自北而来环村而过,两溪至村东会合,那一见如故的和谐融汇,让步入村庄的游人像看社戏 般看到了一个热闹的开场白。有溪,便有桥,当地民谣曰:“西浦风光瞧一瞧,三排碇步十五桥。”溪面上,高高低低横亘着十来座桥。碇步也算桥,是最初也是最低的桥,石桩错落摆放,宛若琴键,人踏其上,心生乐章,成为当今人们繁复心思的简单释怀。碇步桥的上方是永安桥,这座石板桥历经一百六十多年的水流冲击而完好如初。而北向的状元廊桥,通透、开阔,周边古榕葳蕤、青柳垂绦,是暑日纳凉和月下赏水的好去处。往犀溪溯流而上,有一座清嘉庆十九年建造的木拱廊桥,称福寿桥,因其建在缪蟾当年赴京赶考走过的“前桥”遗址上,故名“状元桥”……







往村庄缓缓而行,不同朝代的民居沿溪随岸,各就其位。一堆老人闲聊着,见生客至,露出饱经沧桑的友好笑容;成群的孩子不时顽皮地闯进我们的镜头。我们从永安桥头的一条巷子深入,去往状元祠,卵石铺就的小径旁有小溪,锦鳞悠游其中。状元祠原为缪氏祠堂,乡村旅游使这里成为了村庄的聚焦点,族人索性高挂状元招牌。祠内,设若干展厅,展示了缪蟾怀瑾握瑜、明理达变、尽职善任的人生。据《寿宁县志》载:“缪蟾,字升之,一都(犀溪西浦村)人。南宋绍定二年状元。补修职郎,转儒林郎,武学博士。”西浦《缪氏宗谱》载:“蟾才貌双全,宋绍定五年,理宗皇帝以皇姑临安公主赘蟾为驸马,蟾官至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另外,史料还记载了宋理宗招缪蟾为驸马时发布的诏文,曰:“昆山宝玉,年少登科。羡龙头之首占,才貌冠世,抒输忠之勤渠,实临风之玉树,照乘之明珠也。”缪蟾高中状元后,寿宁县城和犀溪、西浦村先后建起状元坊,还将绕穿寿宁县城的母亲河取名蟾溪。明末寿宁县令冯梦龙在《寿宁待志》中写道:“……而蟾之称状元为是。今子孙请重建于西溪,余姑听之,以为诸生劝。”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目的是让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自隋初实行科举考试,至清末取消,共有一千三百年,先后出了十万进士六百状元。偏安一隅的闽东,自唐代薛令之摘得“开闽第一进士”之后,读书人壮心不已,砥砺前行,终于在南宋时期迎来了独占鳌头的高峰期,先后出了余复(1190年)、缪蟾(1229年)、阮登炳(1265年)三位状元。缪蟾虽是特奏名第一,但皇帝画了圈,特赐状元。对于十分看重历史的民族和地域而言,多一个状元多一份荣耀。要知道,号称帝王之地的陕西省,也仅出过两位状元,其中的王杰还属于照顾性质。


状元无疑是西浦的荣耀和激励。乡村旅游遍地开花,西浦一枝独秀,在宣传口号上赫然凸显着两大特色,“廊桥水乡,状元故里”。地灵人杰、山水竞秀的西浦,自唐代始迁肇基以来,缪姓人才辈出,先后出了进士二十余位及众多的举人、贡生、太学生。村庄迄今还留有许多历史遗迹,始建于元大德年间的太阴宫,供奉着三位女性:奶娘、妈祖和观音。令人惊叹的是大殿藻井和两侧壁画,色彩历经七百多个春秋依然明艳,《西游记》《封神榜》等神话故事人物和跃跃欲斗的锦鸡、翩翩开屏的孔雀,栩栩如生,鲜亮如初。







初秋的日头依然炽热,我们走进了与状元祠相邻的西浦民俗博物馆。这里展示着西浦时光的年轮,陈列着乡村生活的过往。馆主是一位我的本家后生,叫缪正。以往每回到西浦,总是马不停蹄地沿溪而走绕村而行,从未能有过哪怕一时半刻的端坐。正是这位年轻人放弃了在城市的事业,回乡投身乡村文化的重塑,才有了这个让我们从容品味和充分想象的空间,坐在温馨的老厝里,品着温润的热茶,听他说着对西浦古村的留恋和愿景,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这个族源的坚韧和进取。“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着衣裳。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侵剑影光。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缪蟾这首《应举晓行》自述诗,无疑就是西浦人的精神写照。


离去时,我们再次看到碇步下方的鱼鳞坝在激流的冲击下,湍急的波浪争先恐后次第跌落,如盛开的白杜鹃布满宽阔的溪面。

我相信,对西浦这样魅力迷人的村庄,很多人和我一样,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复来的,来看不同季节的西浦,来看不同时光的西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