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本体之外,智能化算法进一步支撑着机器人实现更高效的清洁,主动巡检清洁功能极为重要。“机器人电池容量有限,不可能只做全覆盖。”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卢俊国表示。
全球首个量产可用的巡检清洁功能正式在高仙自动化落地,该功能让清洁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提升5倍以上,垃圾识别准确率高达99%。
“地面材质是地毯还是大理石瓷砖,污渍种类是纸屑还是油污……这都需要机器人作判断。”秦宝星说,“高仙机器人通过机身摄像头应用图像分割技术,准确判断环境中的物体种类,更引入大模型,并用大模型训练小模型,进一步优化垃圾识别效果。”
据秦宝星介绍,
高仙自动化在实现垃圾识别和脏污评估功能的同时,所用算力只相当于无人驾驶汽车的1%,可谓真正的“降本增效”。
2021年,高仙自动化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同步建图与定位研发项目获得了上海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同年,高仙自动化在全球率先实现通过同一套代码量产室内和室外商用清洁机器人产品。
“我们可以想象两台机器人,一台在室外沿着路边清扫落叶,另一台在室内沿着走廊清洁地毯。虽然它们的作业任务和环境不同,但工作本质其实是相同的:识别一个物理边界并沿着它行走。”秦宝星解释,通过同一套代码量产室内和室外清洁机器人,主要考验的是算法框架的架构能力。
此外,强大的后台能力也不可忽视。“通过云平台,我们长期进行数据回传模型训练,不断升级机器人核心能力。”秦宝星介绍,“如果机器人犯了小毛病,我们可以在云平台进行‘在线诊疗’,让机器人自己完成相关的任务恢复。需要我们人工去现场运维的案例占比已经越来越少。”
从清洁设备化到清洁数字化和智慧化,高仙自动化还在进一步探索转变,核心产品已从清洁机器走向数字化清洁解决方案,以实施行业数字化改造。
“我们发现清洁公司买到机器人后,痛点往往在于任务排班与调度,即人机如何有效协同。”秦宝星说,“这涉及无人化和人机协同的有机结合,无人是指机器人要做到长期稳定自主运行,人机协作则指两者要做好各自的分工。”
就像傻瓜照相机那样,进一步研发高易用性的商用清洁机器人,是高仙自动化努力的方向。
“最理想的情况是,把机器人交给一个不认识字的清洁工,人机也可以高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