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来临,又要迎来孩子们的出游高峰,除知名景点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成为无数家长和孩子向往的目的地——各大高校。各具特色的优美环境、标准规范的文体设施,更重要的是,校园内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都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体验。但是近几年,关于校园开放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公众的需求和学校的无奈在一定程度上,让校园面向公众开放成为了难以平衡的难题。
学校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场所,理论上是大家都有权进入,我是大学生,但我很喜欢有人晚上来我们学校操场跑步。@NPC27
我是2021级毕业生,2019年前学校一直是全开放,很方便,也很少听说各种不良事件,那时候几个最好的食堂甚至可以刷支付宝。@腩谱驼plan
我是2015年毕业的,后来每年有空都会去学校里走走看看。2019年以后就再也没进去过了,不让进。以前觉得自己还是和大学母校有点联系的,现在彻底没了。@张无忌
我家附近的大学以前是开放的,因为离家近,就经常去里面打乒乓球,在球馆里与大学生接触,感觉年轻了十几岁……@南来北往
我就特别喜欢进大学吃吃逛逛,闲的时候还能找个大教室混进去旁听一节课。但是我不管是吃饭还是闲逛都挑上下午学生都在教室里或者宿舍里的时间,一到早中晚高峰期绝对不会来,不然学生添堵我也闹心。@阿秋
建议高校开放,让家长带孩子去感受一下心仪大学,让孩子为梦中大学铆足动力!但是管理真的很重要,不能无限制开放,不能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总之平衡好,两全其美是最好的。@甜点
如果大学再能开设一些体验课,更好。寒暑假可以让家长带孩子提前体验一下大学生活。@陈小白
大学本来就是个小社会,大学生更要融入社会,一个封闭的象牙塔怎么可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呢?@ JACK杰
历史上,许多著名学府都是对外开放的典范。它们不仅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变化,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长江
寒暑假期间的中小学也应该开放,平时上课为了安全考虑大家能理解,寒暑假期间中小学的操场可以开放给公众锻炼身体吧,本来公众休闲锻炼场所就比较少,标准建设的操场应该在合理的时段开放给公众。@我的小狗很可爱
开放之后已经有人闯自习室来怼脸拍视频、带小孩进教学楼、拉着学生借卡吃食堂,少转账说是“抹零头”、草坪上还有小孩“方便”……@ Casellas_
学校又不是旅游景区, 每次在上工训课的时候一堆人就像看猴子一样, 拿个手机边走边拍。@神秘书籍天
跪求不要开放了,一开放12:20就没饭了。一群人来食堂抢馒头,搞得馒头都限购了。@用户23047
学校里边有宿舍,多数都是全日制的学生,就类比小区,有人住在里边就得保证安全,小区物业也不让随便进啊,如果没有人住,大家只是来上课就没问题,只需要保证教学区域的安全就行了,大学宿舍门口没有保安只有宿管阿姨,将心比心,你家小孩外地上学,什么人都可以靠近宿舍你放心?@鱼
我们大学甚至在门口就出现过男的对着女学生进行不雅的隔空猥亵行为,开放后大量居民不牵绳遛狗,让狗随地大便还不收拾,只能说现阶段游人的素质过于良莠不齐,很难实现这种愿景。@神经蛙
我们学校就是开放式的大门,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的,在公共教学区的厕所里,经常能遇到偷拍事件。更有猥琐的大叔,开个破车,进到学校里,对校园夜跑的女生吹口哨。@橘子汽水与日落
事实上作为一名高校在读学生,我始终认为高校应该限制开放。现在就我们学校而言,开放之后学校人来人往,甚至连周末在图书馆的时候都吵吵嚷嚷,这让在读学生难以接受。@廖弈之
前段时间还有网友问,疫情装上的闸机,为何至今不取消?我想,这证明大学管理正在从粗放走向精细,从传统走向智能,是保护学生的一种措施。@桓元卿
作为一个母亲,我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虽然理解开放带来的好处,但如果不能保证绝对安全的话,我还是持保留态度。毕竟没有什么比孩子安全健康更重要了。@豆腐包
我读本科的时候,天天有人来宿舍推销,发小广告,还有装学长说为了完成毕业任务高价卖东西的,那时候我都不敢把自己东西放教室,出门必须锁宿舍门。@waittzzzz
开放之后,各类人都有,素质良莠不齐,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氛围,还有更多安全隐患。开放,弊大于利。@T
学校不是旅游场所,它的建立是为了教育和求学。不对外开放,理所当然。@洞山指月
学校又不是公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要观光去景点,要运动去体育场,要借书去市图、省图,要吃饭去外面餐馆,非得去高校干嘛,咋不去政府大院凑凑?@晚星
步行参观,别开车进来,已经好几次差点让车撞到了,大学里没有红绿灯,行人应该是拥有最高路权的,但社会车辆可能脑子转不过弯来,还当在外面行驶,逼着行人给它让路,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很危险,搞得我现在看到车就让它先走,在校园外面都没这么小心的(因为有红绿灯)。@ bigbigbig
首先要厘清,高校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设施开放、校园开放是不同的概念。
教学资源的开放在信息化的今天变得非常简单,学校可以通过慕课、直播,教师本人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快闪分享课堂内容,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什么隔阂了。
教学设施,如图书馆、自习室,我个人持保守态度。这一部分资源是高校教育的核心部分,和教学资源人人可得不同,教学设施是稀有、紧缺的,对于学生来讲是刚需,而且如自习室、图书馆、教室,在城市里都能找到平替。故应当优先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其次再通过馆际互借等渠道向外校学生开放,对于公众开放一部分网络免费资源。这样也可以减少资产流失的风险。
再来聊一聊校园开放,实际上这个话题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前者毕竟是少数群体,后者更能反映现状。校园开放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为游玩提供了场地;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评估这种开放对校园环境潜在的破坏,且大学能不能接受、学生能不能接受。
所以,要开放大学校园,要从净承载力、安全预案等多方面做好准备。当开放入校的大学增加之后,大众有更多去处,或许可以祛魅。当然,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只想好好上课,别的什么游客、开放,不捣乱就好。@桓元卿
实名制游览,学生有权记录举报不文明行为,校方记录,不说惩罚,至少有黑名单不让这种人再进入学校。学生老师一起守护遵守,校规才有意义。现在开放了,进来的人不遵守校规,那校规还有什么意义?学生和老师做得再好也会被破坏得稀烂。@masc
可以实名制申请进入校园。但严禁进出教学楼和宿舍区。学校必须拥有对违者重罚的权利。如果接受不了,那就免谈。换位思考谁也不希望孩子上课的时候外面都是吵闹,孩子休息的时候甚至有人去寝室偷东西。@落叶捎来讯息 多远都要在一起
之前读书的时候,学校是老校区,地方不大,篮球场总是有一帮中年人占场子,肢体、嘴巴上都不干净,和学生发生了不少次冲突;操场还好,只是晚上会有校外人员戴着随身音响,后面跟着一个跑步队伍。后来学校在篮球场入口设置了校园卡门禁,情况好了不少。
校内资源应该优先服务于学生、教职工,开放也应该是有限制的(预约、规定活动范围等),也便于管理。@一只求知的猪
我觉得一定是优先保证学校师生的权益,然后再谈对于校外人员的福利。@:)
我的观点是,对持大学生学生证的免预约,其他类型预约限制人数。@算无遗策的狗头军师
芝麻信用800以上申请可以去,提前预约。@杰克斯
开放程度我觉得只要到:在读学生的家长,友校的学生,已毕业的校友这三类就够了。@泡芙真的泡不是泡面的泡
一方面是实名预约,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置不需要预约的开放日,比如周末固定实名开放等,让固定日期或者闲暇日期不需要预约也能进去,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lemon
开放对民众当然好,但学校的管理谁来负责呢?毕竟学校各类场所是服务学生而不是大众的,不能用大众的需求来绑架学校该怎么做。其实也有更好的办法,比如说请第三方公司负责学校体育设施等向大众开放,制定一定的收费范围,公司要维护设施、设备,签订协议实施。类似这种,对学校,对大众都公平。@至暗时刻
说到底是学校管理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问题,学生和游客其实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两者都是接受学校服务的。做好分流和游客管理,违规违法的依法处置,再不济全部实名认证+协议,人脸识别进去。任何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该把封闭作为解决办法,难道封校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了吗?@Crookes
大学之所以诞生,就是为了给有思想的人们提供交流的场所,理应面向公众开放。建议如下:
1.提前预约登记,网上签订入园行为规范协议书。
2.入园的时候实名登记,限制人流量。
3.如有违反协议,拉入黑名单,终生不得进入高校参观。@徐徐向上
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让社会上的人亲近高校,共享教育、文化、体育锻炼等资源,同时也可以对青少年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还能体现大学的包容品格和开放精神。
但是,校园开放不能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和师生的学习生活秩序,不能简单地“把大学当公园”一放了之,应在不损害高校师生根本权益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不搞攀比,周到安排、有序开放。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详细具体的开放政策和管理制度,明确开放的时间、区域、对象、方式等,如在寒暑假、节假日或周末等非教学时间段开放校园及部分设施,限制进入教学科研办公场所及学生宿舍等关键区域。
在校门处设置专门的登记或验证通道,采用身份证登记、预约系统、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对入校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和记录。对校内的安保人员、志愿者等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和处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对校园内的公共设施,如道路、停车场、食堂、卫生间等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其承载能力和使用效率,以满足更多人员的需求。同时,加强对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设备,确保校园环境的整洁美观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加强对校园内重点区域和场所的安全监控和巡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同时,加强与当地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维护校园周边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通过多种渠道,如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向社会公众宣传校园开放的政策、规定和注意事项,引导公众文明参观、遵守秩序。同时,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校园开放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平常心
在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大家对于走进各大名校的需求也旺盛了起来,不光是便利的公共资源,更重要的是校园内独特的文化氛围,都在展示出校园面向公众开放的积极意义,但是近两年对于此类话题却争议颇多。
一方面大量的人员涌进校园,尤其是知名学府,往往是对校园承载量的一个巨大考验,过大的人流量既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对游人的游览体验造成影响,预约难还会导致“黄牛”乱象;另一方面过多的校外人员,对于学校内的治安管理也是一种挑战,丢失的物品、吵闹的学习环境、被破坏的器材和设施……都将学生与来访游客放到了对立面上。
打开校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校园开放很多学校也在积极做出了应对措施,除了预约入校的方式外,学校还需要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与有关部门联合,加强校内安保人员的巡视范围和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并加以公示;划分好游览区域与非游览区域,将游客与学生活动高峰时段进行区分,对食堂、体育馆等场所分流管理,避免造成混乱;提高校内管理的技术水平,对校园进行数字化管理,实时掌握重点区域人流量,对重点区域进行无死角监控,全方位服务好在校师生以及来往游客。
校园开放,仅有学校出台措施,单方面维护校内安全秩序是远远不够的,这其中也需要游人加强参观游览的自觉性,将垃圾自觉丢进垃圾桶、看到行色匆忙的学生时让出一条通道、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所尽量不发出声响、维护好校内的公共设施……同时看管好同行的儿童,将校园游览作为一次从学业熏陶到文明修养的全面洗礼,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校园开放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