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金在线(ID:cnfol-com);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京报、第一财经日报、央广网、腾讯财经、南方周末等
10日,陕西神木县撤销,设立县级神木市;
11日,浙江玉环县撤销,设立县级玉环市;
12日,河北平泉县撤销,设立县级平泉市、湖南宁乡县撤销,设立县级宁乡市;
13日,四川隆昌县撤销,设立县级隆昌市。
4天5地“撤县设市”,上一波动静这么大的集中撤县设市,还是20年前的事!
统计显示,在1994年到1996年,全国共有95个县改市和1个新设县级市。截至1998年,我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也就是说,有接近15%的县改为市。不过,县改市一度引起盲目跟风,从而带来不少问题。1997年国务院暂停了实施10多年的撤县改市政策。此后将近20年间,只有少数县成功改市。
未来,这些地方可能“撤县设市” 有你的家乡吗?
各省都有很多县申请“撤县设市”,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 图片来源:南方周末
据新京报报道,在2017年初,多个省份地区提出加快撤县设市的步伐。
有媒体统计,安徽至少已有17县明确提出努力撤县设市(区);江西省政府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支持鄱余万都滨湖四县小康攻坚的指导意见》提到鄱阳实施撤县设市;青海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今年将加快共和县、同仁县等8个县的撤县设市工作。
有些地方也将撤县设市的工作提上了日程。比如,安徽省安庆市政府网消息,怀宁“县改市”工作已提上议事日程;江西第75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龙南县撤县设市的请示;延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市“十三五”期间要力争完成安塞、甘泉撤县设区,子长、黄陵撤县设市。
而据此前媒体报道统计,
全国已有165个县“撤县设市”的申报材料,交付国务院,正在排队待审批。据说每个省有5、6个名额。
除了“撤县设市”,还有许多县变成了区。比如,去年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崇明撤县设区”,县级行政建制在上海成为历史。一后,也就是7月31日,天津市最后一个县——蓟县也华丽转身为蓟州区。从此,天津市县级行政建制也成为历史。至此,继北京市在2015年撤销密云、延庆最后两县,最先变成无县的直辖市后,
四个直辖市中,已有三个进入无“县”状态。
而中部唯一的副省级省会武汉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实现了“无县化”。南京则在2013年2月,由原11区2县,精简为11区,从此结束“县域时代”。广州也在2014年2月进入到了“无县”时代。此外,
一些大城市尽管仍管辖有县,但也已接近“无县”状态。
一字之差,撤县设市到底有啥好处?
为什么这么多地方热衷于“撤县设市”?这就要先来讲讲“县”和“市”,到底啥区别了。
在中国,“县”作为行政区划,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历二千多年而到今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稳定的一级行政区划。尽管国家一级行政区,郡、州、道、路、省……一直在变化,但“县”除了新设、合并、分设外,名称不变,辖区也不大变。背后的原因是:县这种行政区划,非常适合管理有大量农业人口的区域。
“市”就不一样了,作为行政区划,代表了另一个方向:城市化。在中国,“市”作为行政区划,发轫于广州,不到100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市”作为行政区划。
“县”和“
市”的区别很明显:“市”通常管城市人口所在的区域;“县”管农村区域。
从“县”到“市”,一字之差,管辖区域没变,人口也没变,其实,背后的差距,何止千里。
首先是职权。
从全国范围来看,县归地级市直管,县级市则由省政府直管,地级市政府只是代管。隶属层次不一样,行政管理权限就要大一点,优惠政策也会多一点。
其次是定位。
县一般以农业为主,市则以工商业或者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
再次,体现在政府部门设置和编制确定上
,县一般涉农部门较多,市则以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部门设置为主。
第四,财权不一样。
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或者专项扶持资金也有差别,县一般只能用于农业相关领域,而市可以用于城市相关领域。还有,市可以开征并使用城市维护建设税,而县不可。
不过,城市的发育、壮大,固然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推动,但本质上仍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行政区划调整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应该虑及长远,格外谨慎,不能动不动就一窝蜂围拢而上,不能“有条件要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改”。
各地“撤县设市”,千万不能只看到“钱景”!
欢迎关注下列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