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平
昨天,新华社刊发评论《再评王者荣耀:没有责任血液的游戏注定走不远》。文章认为,腾讯“对自身引发的社会问题缺乏应有的歉意与解决诚意”。评论被央广中国之声、环球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环球网等“中字头”媒体集体转发。
新华社客户端还罕见的在同一天连转两篇来自中国网评论:《莫让手游成为新式黑网吧》,《游戏成瘾,该咋治?》,提出“必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将板子打在失责者身上,才不会让平台的监管责任形同虚设。”
同一天,人民网也三评“王者荣耀”,认为“过好移动生活应该倡导健康娱乐”。
央媒第三次集中发声痛批“王者荣耀”,看似泰山压顶,背后这场舆论战的战局走势却没有这么简单。
从同为“中字头”媒体的光明网在同一天刊发的评论标题或可窥见一斑:《遭遇荣耀危机 腾讯只在操弄舆论上用了真功夫》。文章认为,腾讯“明显有通过舆论救市的痕迹。这是腾讯亮出防游戏沉迷系统三板斧之外,背后藏着的另一板斧。前三板斧是用来给社会看的,后一板斧是真正用来干的。”文章点出:“腾讯真正用心布阵的不是三板斧,而是引导舆情的救市。”
新华社的评论在开头也同样指出:“相关方的回应带有浓厚的危机公关套路”。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字头”媒体的痛批,在回合开始无疑占了上风,但“荣耀危机”之后出现的大批辩护声音,尤其是来自腾讯网“大家”栏目等阵地发出的重磅反击,却令央媒遭遇近年来少有的尴尬:由央媒集体发起的舆论战,主动权却在腾讯的步步反击下逐渐丧失。从“中字头”媒体第三次而且是集体上阵,新华社客户端罕见的同一天连发数条评论,都能看出,战局扭转之下,央媒快坐不住了。
梳理“荣耀危机”可见:从今年3月份开始,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率先评论,在6月末至7月初开始第二次密集批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二评王者荣耀:社交游戏监管刻不容缓”。
这次批评产生重大影响,让腾讯一天蒸发1000多亿市值。但腾讯对此也迅速进行了回应和反击。
首先,“王者荣耀”的制作人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封公开信。
制作人将王者荣耀等同于动漫、娱乐节目,并叙述自己的游戏梦想打动不少吃瓜群众,为王者荣耀争取大众加分不少。
随后,腾讯宣布了“最严”游戏防沉迷措施,引发广泛关注和大量报道。
尽管网友实测发现,青少年只要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个身份证号码,或者通过身份证号生成器随意生成号码都可以登录游戏,防沉迷系统的破解软件也迅速出现。但腾讯“自断其臂”的态度逐渐获得许多公众的支持。
在上述外围铺垫之后,腾讯手握媒体这一企业少有的核心优势才开始体现。不止于辩护,直接反击央媒观点的文章,从腾讯网“大家”栏目等核心阵地接连发出。
例如学者胡泳、腾讯《大家》专栏作家,发出文章《切勿同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作战》。
著名教授葛剑雄也在腾讯《大家》栏目发表文章中认为,通过游戏学历史的人太傻了。认为“王者荣耀是孩子的社交工具”的心理专家唐映红,同样是腾讯《大家》的作者。
此外,腾讯新闻的游戏频道也不间断释放声音,论点基本集中于三方面:一类文章论述防沉迷很难;另一类文章站台新推出的防沉迷措施有效;并同时呼吁学生家长负起防沉迷责任。
有媒体分析:这些文章“在攻防战的后半程,几乎获得了知识阶层一面倒的支持。因为这个群体重上理性和开放,那些由负面案例挑起的社会议题与攻击点,容易引发他们的反感。”
腾讯今日的最新发声已展现“三板斧”之后占据主动的意味。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已布局在美国和欧洲推出王者荣耀,将远赴欧美广阔市场。
在观察人士看来,在央媒集体严厉发声之下,腾讯进行精准反击也是必须为之。游戏是腾讯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也是支撑其市值的法宝。王者荣耀曾创下一款皮肤一天卖出1.5亿,一季度创造60亿收入的辉煌战绩。因此,对腾讯来说,进行“舆论反击战”也是情有可原。毕竟,在价值观和市值的碰撞之间,腾讯很难也不会再有退让。
有传媒求职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