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的讣告称,吴文俊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邵逸夫数学奖、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等大奖。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吴文俊担任大会主席,当时担任组委会主席的是时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马志明说,吴先生一直希望中国能够成为数学强国。“他说,我们很多工作做得很好,但都是跟着外国人做的。他希望我们有中国人自己的研究方向,开拓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来。”
这也是吴文俊留给马志明的最深印象。“他经常说我们做研究工作,应该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方向,不要老是跟着别人做。”他说,吴先生开创的数学机械化证明,就是中国人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思想。
吴文俊90岁大寿时,马志明曾代表中国数学会写了一封贺信。他在贺信中引用了吴文俊在不同场合讲过的观点:“我们做的很出色,可是领域是人家开创的,问题也是人家提出来的,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工作,有些把人家未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而且在人家的领域做出了使人家佩服的工作。可是我觉得还不够,我们应该开创我们自己的领域,我们要提出我们自己的问题来。 从长远看我们要创新,我们要有自己的路,我们要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思想,不能完全跟着别人。”
马志明说,吴先生对晚辈数学家特别关照。他特别平易近人,对任何人都很和蔼,他是一个“老顽童”,对任何事情都心胸开阔。
最近几年,吴文俊很少出门。有一次,马志明见到他在小区门口打车。耄耋之年的吴文俊当时一个人坐出租车,要到附近的一家书店去。他很喜欢去那里看书。
虽然地位崇高,吴文俊并没有“专车”待遇。数学家袁亚湘院士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谈及院士待遇时曾提到,吴文俊院士没有专车。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6年到中研院数学所工作。1947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吴文俊于1951年回国。在他的一生中,他的老师、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对他影响很深。陈省身带他进入了拓扑学研究领域,这是他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2004年,陈省身在南开大学逝世。当时,前去吊唁的吴文俊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陈省身是我的领路人,决定了我一生的工作和科学道路。如果当时没遇见他,我很可能在数学上一事无成。”
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设立时,陈省身获得首届邵逸夫数学奖,吴文俊当时担任该奖项数学科学奖评委会主席。后来,吴文俊自己也获得了这项殊荣。
晚年的吴文俊一向有“老顽童”之称。5年前,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于“具体的知识”,已经知之甚少。如今“主要是在看小说”,“各式各样的小说、好看的小说”。
他评价“日本的侦探小说有意思”。在他看来,日本侦探小说反映深刻的社会背景,不像英国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那样,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来吸引人。
这位数学大师当时还说,在数学上自己“还可以有所作为”——“我想我还可以做一点事情。能够做到多少就不敢说了。”
记者 | 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