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是盖世汽车资讯(auto.gasgoo.com)官方微信,秉承“业内人士最爱看的汽车资讯”的宗旨,为大家提供新鲜有料的汽车行业与技术新闻,有洞察力的分析报告,还有丰富的行业数据,让您分分钟知晓汽车行业动态与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幸福东台  ·  情况通报 ·  17 小时前  
幸福东台  ·  情况通报 ·  17 小时前  
防骗大数据  ·  注意!刷短视频时,小心这种骗子! ·  昨天  
防骗大数据  ·  知名平台被立案调查,涉案金额或超百亿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C Talk | 保隆科技张祖秋:空气悬架市场爆发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盖世汽车每日速递  · 公众号  ·  · 2024-01-18 12:01

正文



对话 | 盖世汽车CEO、盖世汽车资讯部总编 周晓莺


撰文 | 盖世汽车编辑 解全敏


“空气悬架市场爆发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更快。”近日,保隆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张祖秋在接受盖世汽车CEO周晓莺采访时如是说。


据他介绍,此前保隆科技对2023年中国市场空气悬架渗透率的预期大概是3.4%,对2024年的预测是6.3%,2028年是22.5%,“但是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们觉得这个数据可能偏保守了。”


如今,空气悬架渗透率不断加速上升,配置车型进一步下沉。通俗点说,30万元左右的车配置空气悬架,大家会觉得很正常,不配空气悬架,大家反而会觉得很奇怪。不仅如此,从最新的市场趋势来看,空气悬架已经在往售价20万元左右的车型下沉。在张祖秋看来,可能在不远的将来,20万元左右的车型会大比例地配置空气悬架,甚至变成标配都不奇怪。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渗透率的提升,空气悬架本身的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空气悬架从“单腔”走向“双腔”。


“2024年,双腔空气悬架在整个空气悬架市场的占比预计会不断上升。”张祖秋坦言,较单腔空气悬架而言,双腔空气悬架更高端,成本也更高,但中国空气悬架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就已经呈现出双腔空气悬架会快速上量的趋势,从全球汽车产业看来,都是比较少见的,很让人吃惊的。


至于其中原因,他提到,如今整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整车企业需要升级产品给到用户更多的获得感。而从产品本身来说,双腔空气悬架提供两组可变的刚度,可以有更多的组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更好的舒适性,因此可以给到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另外随着国产供应商量产规模的不断加大,空气悬架的单车成本不断压缩,也为之带来了可能性。


他表示:“将来30万元左右的车型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双腔空气悬架,单腔空气悬架则会用在定价更低一些的车型上,慢慢地可能会形成这样一个格局。”



而可以预见的是,不只是双腔空气悬架,未来空气悬架产品还会持续升级。据介绍,从单腔到双腔再到多腔空簧,保隆科技都在做更多技术能力的储备,另外围绕核心的影响到产品性能表现的一些部件,比如橡胶囊皮等更上游的部件,其也在做工艺的升级以及生产设备的开发。


“保隆科技在不断地进行产品的迭代。”张祖秋认为,产品永远都不是静态的产品,“一个产品可以用上七八年的事情,以前有,现在已经不太有了,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太会有了。”


那么中国汽车市场如今的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征?身处其中,供应链企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又如何做出正确的技术选择?空气悬架市场会以怎样的姿态向前发展?保隆科技后续的规划以及目标是怎样的?详细内容请见视频。



以下为访谈实录

对话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会更激烈”


Q

周晓莺:2023年车市交了一份非常漂亮的答卷,您觉得2024年这个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张祖秋:大家对行业可能有一个相对比较一致的认知:2024年,竞争会更激烈。从中国市场来说,竞争更激烈,或者说更卷了。


总量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新能源可能占比会再高一些,出口的数量可能也会更大一些,但是下场的选手也更多了,从主机厂来说,小米以及其他重量级的选手要下场,另外有些主机厂的动作也会比较多,目标定得很高。


那么在总量不怎么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感觉到,2024年一定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是不是会有离场的?也很有可能。从整车市场来看,大概会是这样一个趋势,从2023年底到2024年初的这些发布会上,我们也可以感受得到。


A

Q

周晓莺:发布会特别密集。


张祖秋:是的,供应链的压力可能也会更大。作为上市公司,最近会被很多分析师问到一个问题:究竟2024年的降价压力有多大?虽然我没有给他们很明确的答复,但是趋势上一定是,供应链面临更大的成本下降的压力,我觉得这可能是所有供应商都感受得到的一个已经到来的压力。


当然作为中国供应链企业,一定程度上也习惯了这个情况。有的时候我也会跟分析师讲,难道往年压力就不大吗?其实也很大,有时候客户会提出一个很高的降价目标,可能也会超出供应链可以做到的范围。当然,我们也会进一步再挖掘成本,给到客户更多的价值、更多的成本节省,同时还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付。


所以2024年,不管从整车企业还是从供应链企业来看,一定是压力更大的一年,这应该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一个预期。


A

Q

周晓莺:其实就供应商的生态位来讲,现在看下来,相比车企反而有一个优势,就是好的供应商它是有机会形成规模效应的。


张祖秋:是的。如果从产业链来看,确实整车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大,因为目前中国整车企业的数量还很多,但是大家都同意,将来应该不会有这么多,所以整车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确实要高过我们供应链企业,相对来说供应链企业格局本身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挑战。


在一些细分领域,如果确实已经做到比较领先的一些供应链企业,在整车企业那里还是普遍获得认可的,我们确实是会有更多的规模的集聚。所以对于供应链企业来说,我总体感觉,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

A

Q

周晓莺:还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随着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它对产品设计和定义的能力也在增强,很容易出爆款。这是不是也带动了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快速崛起?


张祖秋:对,我觉得中国供应链企业机遇大于挑战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此。


中国整车企业,包括新势力以及原来的一些自主品牌,他们在产品定义的能力上,对车市消费者的把握上,确实能力已经非常强。所以对于一些新的配置、新的技术的应用,明显我们国内的整车企业会走在更前面,由此也给本土的供应链企业带来很多的机会。


当然,他们产品迭代速度也非常快,产品从开始讨论到定点再到量产,这个周期明显要比国际整车企业要短,这其中自然有挑战,但是在我看来,这个节奏、速度其实更有利于中国供应链企业的成长。


所以在产品的能力上,确实很大程度来自于国内整车企业给到的这样一些机会,另外我们自己也愿意去努力去尝试。

A

Q

周晓莺:我记得有次论坛上您做了一个主旨发言,发言的主题叫“中国本土零部件崛起之路”,“崛起”这两个字用得特别形象,保隆科技应该是个很典型的崛起的样本。


张祖秋:我觉得,是有一批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浪潮当中“崛起”,尤其最近几年比较明显,我们进入到更核心的一些领域,规模也迅速地成长起来,能力也得到了很多整车企业的认可。


从去年开始,我们跟各国整车企业有很多交流,因为可以国际旅行,也有很多跨国整车企业来访。我觉得有两点他们比较一致认可:第一,认可中国一些整车企业的产品,也能看到路上跑了很多他们几年前没有看到过的车,他们体验了之后也都觉得是很好的产品;第二,对中国汽车供应链企业能力的认可,能够看得出来,不仅仅是对保隆科技,对其他供应链企业也有一致的认可,认为在这几年之后,我们的能力有很明显的上升。

A

Q

周晓莺:这是卷和加速竞争的一个正向结果。


张祖秋:没错。所以大家会说,卷卷更健康,虽然卷得很难受,但是结果一定会有一批企业能够脱颖而出。


周晓莺:保隆科技的发展很有代表性,不管是市场的拓展,还是产品品类宽度的拓展,其实都是很强的,我觉得这跟中国汽车产业持续蓬勃发展这个路径和节奏非常匹配。

A


“空气悬架市场爆发的速度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Q

周晓莺:今天我们重点聊的是空气悬架市场的基本情况,请张总给我们讲讲。


张祖秋:从空气悬架产品来说,它在汽车工业的应用并不新鲜,它不是最近才有的一个产品,但确实是最近才爆发的一个产品,当然这个产品可能跟以前的形态相比会有一些变化,变得更智能了。特别突出的就是中国整车市场,从过去两年到目前,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空气悬架的渗透率快速上升,而且这个趋势可能还会进一步加速。


图片来源:保隆科技


我们也一直在跟踪这样的趋势。2012年,保隆科技开始做空气悬架的一些前期开发;2016年,我们开始做乘用车空气悬架产品的开发;2018年,我们组建了空气悬架系统集成的团队,开始做一些系统集成的产品开发,包括软硬件的开发;到了2021年底,我们前装的产品开始正式下线。


这个市场爆发的速度其实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渗透率上升的速度是超出我们的预期的。我们市场部每年都会更新一次市场研究数据,主要是围绕市场趋势、渗透率做一些研究。2023年8月,我们对于2023年中国市场空气悬架渗透率的预期大概是3.4%,对2024年的预测是6.3%,2028年是22.5%。但是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们觉得这个数据可能偏保守了。


可以看到,空气悬架渗透率不断加速上升,配置车型进一步下沉,30万元左右的车配置空气悬架,大家都觉得很正常,30万元左右的车不配空气悬架,大家反而会觉得很奇怪。另外从最新的市场趋势可以看到,空气悬架在往20万元左右的车型下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20万元左右的车型会大比例配置空气悬架,甚至变成标配都不奇怪。


有这样快的市场渗透率的上升,在整个市场当中,空气悬架确实算得上目前很亮眼的一个产品。


A

Q

周晓莺:在这个领域,保隆科技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祖秋:虽然大家会觉得,我们突然有空气悬架这样的业务快速成长起来,似乎是突然冒出来的,其实并不是,刚才我也提到过,其实我们是有相当一些提前的产品研发。


从能力上来说,区别于其他同业,我们有一些特点,比如在整套系统当中,我们自研自制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更上游的一些产品,还是非常丰富的。整套系统里面,除了空气供给单元当中的泵和阀目前我们还没有产品出来,其它的零部件我们都具备,从传感器、悬架的控制器包括软硬件,到核心的产品空簧,再到储气罐,我们都有产品在量产,而且在一些核心产品,比如空簧产品当中,目前超过50%的BOM成本是我们在内部可以自制的。总之,从橡胶的能力到金属加工的能力,我们都具备,所以在产品的完整性上,我们应该还是比较有特点的。


另外我们本身是一家汽车电子公司,比如最近我们就有一个智能悬架的控制器实现了量产。在产品的软硬件上,我们有完整的能力,也是得益于我们在汽车电子这个领域长期积累的一些能力。


在系统集成方面,我们目前也有给到客户一个完整的可选的方案,如果客户需要我们来做系统集成,我们是可以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最近有这样的量产项目,也有即将会量产的项目,以及在未来一年两年当中逐步会进入量产阶段的项目。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做产品升级的研发,比如今年我们有更多的双腔空气悬架的量产,另外在更前沿的,例如三腔空簧的产品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前期研发。所以在产品的深度上和广度上,我们都有一些积累有一些能力在,我们可以给整车企业客户以及最终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A

Q

周晓莺:双腔是现在的一个趋势吗?


张祖秋:对,2024年,我们会看到双腔空气悬架在整个空气悬架市场的占比会不断上升。


从产品的发展来看,双腔空气悬架本来应该是更高端的,因为它与单腔空气悬架相比,成本显然是更高的,但中国空气悬架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就已经呈现出双腔空气悬架会快速上量的趋势,我觉得,从全球汽车产业来看,都是比较少见的,很让人吃惊的。我们也接触过产业内的欧美的一些同业或者是客户,大家一开始也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在中国双腔空气悬架上得这么快。


从产品本身来说,双腔空气悬架可以给到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因为它提供两组可变的刚度,可以有更多的组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更好的舒适性,给到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当然用户体验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这也确实与整车企业或者整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关系,整车企业需要升级产品给到用户更多的获得感,另外随着国产供应商量产规模的不断加大,空气悬架的单车成本不断压缩,也带来了可能性,将来30万元左右的车型可能会越来越多地用双腔空气悬架,单腔空气悬架则会用在定价更低一些的车型上,慢慢地可能会形成这样一个格局。


周晓莺:车企和供应商,大家真的是拼尽全力,用极致性价比的方式,把好的技术和能力尽可能地上车,给到我们的消费者。


A


“保隆科技不害怕竞争”

Q

周晓莺:保隆科技的能力其实是属于,颗粒度可以变得很细,然后也可以把颗粒度组合,变成一个集成商。


张祖秋:对,我们可以给到客户不同的业务模式,如果客户需要自己做系统集成,我们来提供零部件,当然没问题;如果客户需要一家供应商来做系统集成,我们也有完整能力可以提供;也有客户需要我们做系统集成,但是软件希望我们白盒交付,我们也可以。目前我们的交货方式是很灵活的。

A

Q

周晓莺:核心还是要服务客户,按照客户的要求。


张祖秋:是的,客户需要什么,我们都能够提供相应的东西出来。我们也不担心客户自己做集成,将来我们是不是就没有价值了,我觉得不会,因为我们作为一家供应链企业,我们的产品不断地迭代,我们的能力不断地进化,也是不断地提供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只要这一点做到了,我觉得客户始终会需要我们。


A

Q

周晓莺:其实大家还是会很纠结,车企自研,要求白盒,然后很多东西都会了,这个会不会对自己的业务产生影响。


张祖秋:我不太担心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在悬架这个产品上,还包括其它产品,比较早的时候就有车企提出白盒的要求。在我们内部,有的同事还在思考这个要求究竟该不该去满足的时候,我就认为,没有什么可犹豫的,这个是可以给到客户的。


如果客户有这样一个需要,并不代表客户拿了白盒之后就不需要供应商了。我觉得,主机厂它要白盒,要自研,它有不同的出发点,比如非常核心的一些可以差异化的体验,主机厂确实要自己来掌握,比如智能驾驶相关的部分,主机厂自研的成分就特别大,悬架相关的部分,我相信一些客户也会需要对整个智能底盘有更高的掌握能力,甚至更多的集成能力,我觉得这也是合乎逻辑的,它也是整车非常核心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我们也可以帮助到客户。


至于客户做了自研之后是不是就不需要供应商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其实也不见得,因为在后续的一些具体的量产项目上其实还是可以深度合作的,所以越是透明开放,我觉得双方的信任度会越高,最终还是看究竟怎样更有效率,如果是供应商为主来开发更有效率,哪怕是白盒交付了,主机厂掌握了它的一些核心技术,它也未必一定都要自己来做,掌握和一定要自己做,我觉得还是两个概念。


周晓莺:从产业分工上来讲,最终一定还是要术业有专攻,可能开始的时候需要去学习,因为不知道,但学完之后他能更好地跟供应商配合,也要有这个阶段。


张祖秋:是的,在悬架这部分,我想客户更主要还是想要掌握这个产品,具备这个能力之后,对于跟供应商的合作开发,他就会更有把握,也会促使供应商开发出更好的产品。

A

Q

周晓莺:保隆科技不害怕竞争?


张祖秋:不害怕,说到底我们不愿意白盒,别人也会给你白盒,所以为什么要担心这个事情。

A

Q

周晓莺:在这个情况下,怎样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张祖秋:产品永远都不是静态的产品。一个产品可以用上七八年的事情,以前有,现在已经不太有了。以前我们看到,一些产品的生命周期确实很长,我们获得的一些跨国整车企业的量产项目,它的生命周期甚至有长过10年的。这个情况在当下其实不太会有了,特别是在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太会有了。


所以产品本身就需要不断迭代,在这么一个动态的快速迭代的产品上,你担心“我今天给了白盒,将来我就没有东西可以做了”,肯定不会这样的,因为你本身就需要去不断去迭代你的产品,产品它是不断在变化的。

A

Q

周晓莺:所以科技企业它的护城河其实不是现在的产品,而是能够持续迭代创新的能力。


张祖秋:对,一个技术的保鲜期明显是短的。汽车行业本来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原来的节奏,大家都是说,我们量产的这代产品,也许有7年、8年、10年,我们在这个产品上可以赚到所有能赚到的钱,然后我们再迭代到下一代产品,下一代产品再来这样一个周期,这样是原来的节奏,现在已经不是这个节奏了,因为整车的迭代都加快了。


有的新势力三年车型就大改款了,就迭代了,从国内的新势力自主品牌开始带动,车型开发的周期也是大大地缩短了,24个月甚至18个月,其实现在一些外资整车企业的节奏也已经加快,所以整个产业的节奏已经变化了。从供应链来看,就像您刚刚说的,你的竞争力不在于你今天的产品,而在于你怎么能够更快的迭代出持续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出来。

A


“空气悬架业务是保隆科技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Q

周晓莺:从保隆科技的业务来看,产品宽度在持续增加,而且有好几个品类已经做到全球非常领先的位置。在空气悬架领域,您觉得保隆科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祖秋:在空气悬架方面,我们的优势就是,在产品的宽度以及深度上,我们都具备一定的能力了,目前也有一个不错的团队,我们从研发到制造的供应链,在过往26年积累的基础之上,在我们整个悬架业务单元里面,建立了一个有能力的团队,这个团队还不断在成长在扩大,这应该说是我们将来进一步在这个领域里面深耕的一个基础。


另外,在这个产品上,我们也可以用到公司其它的已经具备的产品能力,例如传感器、汽车电子的控制器等一些产品能力,其实可以复用在我们的悬架产品上。我想这是相比一些其他同业的优势。


此外,国际化的程度,保隆科技本身就是一家深耕全球市场的企业,我们也建立了全球化的架构,所以在全球不同的主要市场,我们具备给客户提供本地化研发、本地化制造、本地化服务的能力。


特别契合到今天,全球的供应链处于一个重塑的阶段,近地化显得比原来更加重要。在空气悬架业务上,预期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在全球化业务发展道路上会取得一些成果,到那个时候我们也会跟行业公布相应的进展。我们已经在做这样的准备,包括在欧洲我们在组建工程团队,也有一些后续当地化制造的前期规划,也给到一些在谈客户我们的承诺和我们可行的计划。所以在未来全球化的道路上,空气悬架也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A

Q

周晓莺:保隆科技的国际化是始于一开始。


张祖秋:没错,保隆科技的发展历程跟国内的同业是不太一样的,我们是先从海外市场做起,而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们回到国内来,在国内又投放了大量的资源,所以是从海外市场到国内市场,现在又再次去加码海外市场。在全球化业务的经验上,保隆科技还是有一些积累的。


A

Q

周晓莺:保隆科技现在的客户包含海外车企、中国的传统车企以及新势力车企,如何差异化服务?


张祖秋:我们确实有很丰富的客户群体,大家看得到的数得出来的整车企业,多多少少都有用我们的产品,不同客户的要求,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跟他们去配合,也一定需要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比如国内的新势力,国内的自主品牌,可能要求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一些国际整车企业,可能对于产品的可靠性、产品开发过程当中的可靠性验证,会有更多的要求,也会需要我们更有耐心的有更长周期的开发过程。他们也会有相互融合的一些方向,比如国际OEM也在加快他们的速度,但还是有很多差异,我们在业务配合的过程当中还是要有很深的体会。


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它看起来不是可以量化的不是那么显眼的一个能力,但你对整车企业客户它的要求它的体系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其实是很重要的能力。你不能很想当然地把对一家客户的理解放到另外一家客户身上。


A

Q

周晓莺:就空气悬架这个产品来说,保隆科技现在服务的主要客户群体还是在国内?


张祖秋:是的,目前在国内。如果从我们已经量产的空簧产品来说,都是国内的客户,但是也有其他的空气悬架系统的产品,我们已经在服务海外整车企业,将来我们也会把空气悬架系统更多的产品供应到海外客户那里去。

A

Q

周晓莺:在空气悬架领域,保隆科技目前的核心产品以及未来研发的主要方向,请张总介绍一下?


张祖秋:除了我们可以提供系统集成这样的全套解决方案之外,我们最核心的产品,一个是空簧,其实在整套系统当中,目前空簧产品的价值量也是最大的,它的产品门槛也是很高的,在空簧产品上,我们有比较好的积累。然后是传感器,我们本身就是一家传感器企业,所以像高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这是基于我们成熟的产品能力。另外我们也拿了很多储气罐的项目,在手的量产项目可能超过40个,包括一些跨国整车企业的项目。


图片来源:保隆科技


在行业里面,我们这些产品已经有一定的领先的身位,在更多其它产品上,比如电控减振器,之前我们有一些售后的产品,现在我们也在做更多的投入。


从未来发展方向上来看,前面讲到,空簧从单腔到双腔到多腔,这些我们也在做更多技术能力的储备,另外从核心的、影响到产品性能表现的一些部件,比如橡胶囊皮等更上游的一些部件,我们也在做工艺的升级以及生产设备的开发,我们在欧洲的子公司就在做这个设备的开发。所以陆陆续续我们在这些产品上也会体现出更强的能力出来,提供给客户更多的价值和性价比。


A

Q

周晓莺:现在新的技术持续涌现,各个维度、各个行业都会跨到汽车产业来,作为一家生态链上的科技企业,除了持续做技术的研发投入之外,其实技术选择也变得很重要的,保隆科技是怎么来做技术选择的?


张祖秋:我觉得,从汽车产业来说,就是一些技术趋势的判断。


当然在一个阶段,当它有不同的路线出来,当然会有比较难以判断的一个周期,但是汽车行业还是一个相对长周期的产业,所以在一些技术趋势判断上,可能有的企业更早一点,有的企业会偏晚一点,但是很多情况下,它不会构成一个很实质性的障碍。


包括对空气悬架市场的判断,其实产业里面一直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最近有全主动的悬架,我们的一些客户他们也会在未来一些车型上配置,大家也会问到,它对空气悬架会构成替代吗?实际上,全主动的悬架往往是与空气悬架搭配组合来使用,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各自有各自的产品价值在。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观察去分析去交流,对于一些可以看得见的、在未来可能会成为行业更主流趋势的一些技术和产品,我觉得我们总体还是有能力去把握的。

A

Q

周晓莺:2023年10月,保隆科技与蔚来汽车签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得到很大的认可。


张祖秋:是的。通常整车企业与一家零部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定是基于对它过往业绩的肯定。当然我们跟蔚来签订这样一个战略合作协议,也有更多的意义在,一方面,它一定是要跟价值观比较契合的合作伙伴签这样的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未来的战略合作,它一定不只是对过往的认可,更多的一定是对未来大家可以怎么合作、需要做什么的一个规划、一个起点。


在签订协议之后,有很多工作都在进行当中,包括供应模式或者合作模式的一些新的探讨,包括在某些产品上可以更好地去做前瞻性的研发,这样一些交流是实实在在地在开展。所以这个协议的签订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

A

Q

周晓莺:保隆科技很看重与合作伙伴的相互赋能。


张祖秋:对,我们认为,最理想的伙伴之间的关系,包括我们跟我们的客户,也包括我们和我们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可能包括我们跟某些可以合作的同业,都应该是一个相互的承诺,可以透明开放地去寻求合作,而且一定要站在彼此的立场之上,去设身处地地为共同的发展考虑,而不仅仅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之上。在行业内,就合作性而言,我觉得我们的口碑应该是不错的。我们一向有这样的价值观,是一以贯之的,不是从今天才这样,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是这样。

A

Q

周晓莺:刚刚提到国际化,现在整个中国的产能也好,品牌也好,竞争也好,都让大家必须要走出去,不只是车企走出去,生态链企业也在走出去。保隆科技目前在海外的布局是怎样的?如何更好地去服务国际客户以及帮助中国客户走出海外?


张祖秋:从我们自己的国际化道路来说,过去的20多年,我们从最初的产品出口开始,然后通过并购的方式在一些主要市场搭建本地化的团队,给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在过往这些年确实很有成效。在最新的这一轮国际化的浪潮当中,或者中国供应链企业出海的这样的热度当中,我们算是国际化老兵,我们也重新再加码。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确实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既有各国整车企业对于供应链重新的考虑,不仅仅是成本为最主要的导向,也有供应链风险,包括近地化的更迫切的需求,也有中国整车企业从产品出口到在海外做更多产业布局这样的趋势。我想,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供应链开始或再次有很高的热情要在全球去做布局。


我们在这一轮当中要利用好原来我们已有的架构与我们积累的一些经验。我们主要的思路就是,在全球的一些主要市场,包括欧洲,包括北美,我们再做一些加法,比如原来我们从北美转到中国来的一些产品,现在也许我们需要再加回去,当然我们更可能加的是增量业务,不是原有业务的转移。也有一些市场,我们原来没有布局,但是今天也成为热点,比如东南亚,中国的整车企业去布局的热情是非常高涨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本地,需不需要从东南亚布局,再做一个出口到其他市场的一个基地,这些我们都在思考当中,也做了一些前期的设点,后续可能会有更实质性的一些动作。


对于中国的出海的零部件企业来说,我们也是可以开放合作的。我们在一些主要市场,特别是在欧洲的布局可能更完整一些,基础设施更完全一些。我们跟一些国内的同行,在前期我们有很多经验的分享。在我们匈牙利的园区,过去一年接待了很多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我们会做一些交流,也会谈到更实质性的业务合作,比如如果在前期考虑到一些投入的风险,我们已有的一些能力其实是可以作为一个合作内容的,比如我们的一些制造能力是可以跟一些合作伙伴分享的。在这些方向上,我们也比较开放。

A


保隆科技欧洲研发制造中心开园仪式;

图片来源:保隆科技


Q

周晓莺:保隆科技更愿意把自己很多的实践经验开放给大家,大家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


张祖秋:没错,我们一直很开放。

A


“保隆科技要走到细分领域的更前列”

Q

周晓莺:保隆科技是您在1997年和同学创业成立的,2017年上市,到今天至少有四个品类在全球市场是比较领先的,这个成绩单您满意吗?


张祖秋:还是满意的,还是很感恩的,因为在公司最开始创立的时候,你一定想不到会这样。我想这正好契合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过往这么多年,不管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还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正好在大时代里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当然是满意的,但是产业的发展它永远没有尽头,企业的发展也是一样,永远没有尽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又不是满意的,因为总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A

Q

周晓莺:您在创业的路上,有特别难的时候吗?


张祖秋:当然有,如果展开说那就太多了。


A

Q

周晓莺:非常难的时候是怎样过来的?


张祖秋:其实我跟很多同事都讲过,大家总归会有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结果的时候,这个时候,面对某些挑战、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再去看看当下能做什么,这可能更能让你拥有更积极的态度,不要太患得患失,而是着眼于当下可以做的事情,看看有没有事情还可以做,但是如果你真的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很多时候你就要接受那个结果。


很幸运的是,我们在过往这么多年面临挑战的时候,当我们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或者做了所有的我们能做的事情之后,最后的结果都没有那么差。

A

Q

周晓莺:您平时好像没什么架子,很不“老板”。


张祖秋:这你可以问我们同事,大家应该会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我想在我们公司,所有的同事们都会有一个“大家是很平等的”这样一个观念和观感,有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操作工有个什么事情也会找到我,我也一定会回复,然后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我出门往往是一个人,背个包就走。我觉得我们生活中能自理,不是一定需要有其他人来帮忙,当然在一些工作上,如果我们的时间不允许,大家或者同事来帮助、来协助,这种情况也会有。

A

Q

周晓莺:保隆科技的文化其实也很有特色。


张祖秋:对,其实我们核心的价值观就是“负责,上进,分享”,就跟我们的发展历程一样,当然有过很高速发展的周期,但也不是一夜爆发的那种,所以我们的果园文化,还会持续地去投入,持续地去耕种,它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时候。这也符合汽车产业这样一个长周期的、需要有长期主义的产业,这也是我们的特质。

A

Q

周晓莺:就是沉下心来,安心地播种施肥。


张祖秋:还是关注企业的基本面,而且要特别能坚持,我们是很能坚持的。我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些细分行业比较主要的供应商,都是因为我们能坚持。有的企业可能是很短期通过投入大量资源把一个产品一个业务快速做起来。我们在需要投入很多资源的时候,也会这样投入,例如空气悬架,我们在这几年的投入力度上也非常大,但更多时候是长期耕耘的结果,不是很短期的一个行为。

A

Q

周晓莺:您刚才提到,从1997年创业,这一路走过来,整个时代的背景给了很多的机遇,我们现在看当下的环境,它其实和原来这种快速的增长已经有比较大的变化,很多年轻人其实也会讲佛系、躺平,他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如果说请您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些建议,您觉得怎么样会更好?


张祖秋:其实很难说了,给年轻人建议是最不讨好的事情。


我觉得,这个时代当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将来的环境,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是没有办法去预测,没办法掌握的,所以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说,我们到底想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大家各自的选择。你一定要思考,你想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然后在时代的变迁当中,做好自己。


我觉得很多中国的企业其实都没有那么多的纠结,至少在我们产业内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中国的汽车产业,你说大家对时代没有担心吗?一定会有,但其实大家都还在努力,并没有觉得说,我不知道不确定将来会怎样,我们就干脆躺平算了。


所以不管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很多跨国企业零部件企业,大家都没有放弃躺平,大家都还在努力。我觉得这对于这个产业来说还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A

Q

周晓莺:汽车产业是很棒的产业,就是它有技术变化,有产业的变革,有窗口期,所以大家虽然说累,但其实都很努力,真的很努力去争取确定性。


张祖秋:吐槽还是会吐槽的,但是努力还是很努力。

A

Q

周晓莺:在您看来,人这个个体怎样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张祖秋: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还是一直要学习,企业也是一样,要不断的成长。当成长是你内在驱动力的时候,我觉得学习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对于个人,对于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

A

Q

周晓莺:现在保隆科技多少人?


张祖秋:到2023年底超过6000人。

A

Q

周晓莺:超过6000人,遍布全世界不同的多个国家。作为这样一个企业的掌舵人,怎么样去平衡你的精力?


张祖秋:我自己的时间精力一定更多花在我们正在高速成长的一些业务上,特别是与客户的互动,与我们的团队去共同去解决一些课题,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就是整个企业的组织能力的打造,与我们体系能力提升相关的一些工作,流程体系也好,数字化工作也好,每年的战略滚动也好,有很多时间会花在这个地方。


当然经过了26年,整个公司有一定成熟度了,所以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团队,我们目前最核心的管理团队,70后还是最多的,但是已经有更多的80后了,甚至有85后成长到公司最重要的管理层。


从整个管理团队来说,我觉得我们也是处在一个很好的阶段,有经验了,也有冲劲,也有激情,也有足够的积累。所以在这么一年,我觉得正好是我们可以快速向上的这样一个周期。


A

Q

周晓莺:您对10年之后的保隆科技有什么期待?


张祖秋:10年之后,我相信,在一些我们所选择的产业方向上,我们应该可以走到细分领域的更前列,前面说到,我们有4个产品是做到了全球前三名,我想10年之后应该会有更多,当然我期待的是,我们今天所选择的所有这些产品和业务,我们都能做到全球前三。当然自然而然它也会带来整个公司规模跟盈利能力的大幅度上升,期望能够在汽车产业内有更多的价值贡献出来。

A


-END-

如果喜欢本篇文章请给我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