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阅夜
编辑:闪电
来源:子弹财经(zidancaijing)
导读:中国物流企业以科技出海,对众多关键市场的发展将带来更多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马来西亚,中小企业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支柱,它们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8.6%。但看起来一片生机的经济态势,中小企业主们也面对诸多发展困境,如传统的物流配送并不及时,想要为客户送达商品,他们甚至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约货运车辆。
但伴随中国物流企业的落地,这一窘境被扭转了。“现在在我们当地的文化和语言中,人们想要搬运东西的时候,都会说‘Lalamove to me’,货拉拉的海外独立品牌Lalamove已经覆盖了整个马来半岛。”Lalamove马来西亚总经理Jane Teh说道。
当然,除了货拉拉的海外独立品牌Lalamove,菜鸟、顺丰、极兔等多家中国物流企业,也早已开始了海外市场的布局。目前,以科技为排头兵的中国物流企业,正在重塑着海外的传统物流业态。
对此,跨境投资专家杰弗里·陶森甚至大胆预测:智能机器人和高性能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增强中国在物流行业相较于现有传统企业的竞争地位。“我预计有几家中国公司会成为物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中国物流企业 出海中的“暗礁”
虽然目前一些中国物流企业已经在海外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出海之初,也曾经面对中国企业出海的统一难题——国际市场本土化。
对此,Lalamove技术副总裁蒋雄就坦言:“目前,货拉拉和其国际品牌Lalamove总共覆盖全球13个市场、超过400个城市、9种以上的语言,Lalamove支撑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所以在技术支持上就需要适应这种多样化的特征”。
关于蒋雄提到的“多样化”,至少包含了地理环境、市场条件、法律法规等多维度。如大部分中国物流企业最先选择进入的市场东南亚——地理环境复杂,岛屿众多,仅印度尼西亚就由170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加上东南亚部分国家原来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就使得“最后一公里”的交付变得极为困难。
然而,挑战远不止于此。运力资源在全球不同市场分布不均,加上实时的路况、天气变化等动态因素,使得高效、准确地匹配车辆与货物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越南的中小企业想要预约货运,至少要打电话等待数小时或数天才能找到合适的司机;在菲律宾,人们则更喜欢用摩托车进行配送”,蒋雄分享道:“这就要求入驻到本地的中国物流企业能灵活应变,不仅在产品设计上贴合本地市场,还要有非常完善的技术体系,将有限运力进行最大化调配”。
此外,各国在语言、货币体系、节假日安排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举例来说,越南的货币单位数额较大,一个订单的运费可能轻易达到数十万越南盾;而新加坡的货币单位则较小,运费可能仅十几或二十新元。因此,技术团队在UI设计时,必须细致考虑诸如“页面上数字的零的个数”等诸多细节,以确保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和实用性。
为了攻克国际市场本土化的难点,众多中国物流企业“出海”之初,都率先搭建本土的运营通道,京东、菜鸟等企业都纷纷建起自己的海外仓。2021年,菜鸟就在越南、印尼、马来和新加坡建立智能仓库网络;2022年,菜鸟又与泰国闪电达一起,建成了东南亚规模最大的自动化仓储系统。
图/菜鸟国际官方微信公众号
面对当地不断更新的法律规定以及市场趋势,出海的物流企业们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才能确保物流链条的顺畅运行。
用科技实现 海外业务本土化
近些年,菜鸟始终在加大投入搭建72小时必达的“智慧物流全球网络”。其总裁万霖曾在演讲中公开表示,技术将成为物流业的第一驱动力,技术也能帮助现有物流业跨越以往的束缚,形成数据和物流资源的共享。
菜鸟的“智慧物流全球网络”,最关键的无疑是“智慧”一词,因为,菜鸟能铺设的物流网络,其他物流公司也可以搭建;但许多海外原有的物流公司,却并不具备菜鸟的科技实力,而这,也正是它得以快速拓展至全球市场的关键因素。
图/菜鸟国际官方微信公众号
因此,在国际市场本土化方面,中国企业还是要坚定走“用科技打破地域差”的道路,只有依靠中国企业高超的互联网化的能力,才能在海外市场走得更快,融合得更好。
以货拉拉的海外独立品牌Lalamove为例。2013年,Lalamove就开始专注于使用技术来革新物流行业,最初团队仅有三名技术工程师,他们开发了用户端和司机端的移动应用,让用户只需简单几次点击就能与附近的司机建立连接。
随后,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交易引擎,Lalamove构建了一个智能调度系统,根据车型、订单需求、用户偏好等因素,通过调整推单半径等方式来提升车货匹配成功率,同时Lalamove也同步进行货运地图服务的优化工作,科学合理地规划路线,不断提升送货时效。
2021年,为了解决不同市场的时区、货币、地区文化、交通规则、数据储存和税收等法律制度存在地域差异的问题,Lalamove专门自研了一套智能技术体系——先锋(Pioneer)系统,以求在开拓新市场时,根据当地市场的多维度因素进行调整,以确保业务迅速融入,实现本地化运营。
据蒋雄介绍,为了做好智能系统,Lalamove的技术团队前期深入市场进行了包含“市场需求”“技术基础设施”“竞争环境”“监管环境”“本土化需求”等多维度的调研分析,然后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最终呈现出了在文化、法律、时区、货币、交通、文字等细节维度都可以随时根据不同市场进行调配的先锋系统。
除了车货匹配效率和市场本土化问题的解决,在货运安全保障方面,Lalamove还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司机的身份进行认证,保证货物运输人证一致,并在配送过程中的关键流程增加图片或者签名验证,监管货物的端到端配送。
得益于这家来自中国的科技送货平台,原本配送落后国家的小企业如今实现了全天候24/7的运营服务,各地区的司机群体,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灵活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车辆资源创造额外收入。
数字货运 改变海外物流生态
正如百世集团华北大区总经理吴波所说,“中国品牌通过品牌出海、产能出海以及优秀的运作规模、销售流程和供应链规则,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这为中国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中国物流公司出海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供应链和物流水平。”
图/京东国际物流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足于“全天候及时送货平台”的Lalamove,通过平台的技术能力为各地货运配送降本增效。比如在越南,Lalamove提供灵活的公开价格、即时交付服务、当天交付服务、货车和小型卡车等各类车型的服务,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30秒内就与数千名卡车货车司机取得联系。
“这是其他本地物流公司无法做到的,目前Lalamove是越南最简单易用的应用程序,我们的服务范围已经基本覆盖越南全部地区。”蒋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