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今晚时间
活到老学到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学习一点、积累一点,终会完成质的飞跃。
51好读  ›  专栏  ›  今晚时间

老师们常说的“回归课本”到底是什么?

今晚时间  · 公众号  ·  · 2018-04-15 18:00

正文


考前最后阶段,要保证知识体系的完备,解题方法的灵活,回归教材是一个重要方面。


原 因

一、高考考查的内容集中于学科的主干知识,课本是最好的命题源泉。


二、题型设置很多都围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答题,课本知识是答题的依据。


三、课本前言部分课程目标往往与高考命题的“能力要求”结合,但是很少有学生注重这部分的内容的。


回归教材不是逐字逐句去看课本,而是用通览的方式,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防止所学内容的遗忘,对一些典型题目进行再回顾,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50天如何看课本


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不同时期,课本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但很多人不知道。刚入学时,我们可以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学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是到了现在,离考试没有几天了,学习课本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这里讲的课本,不单单是指的教材,还包括以下几种:


课本

各种考试卷

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

各种学习班的讲义


这几种中,最重要的是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两种。


现阶段,学习课本要坚持几个原则:

不能单纯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要两者结合起来看才有效果。


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欠缺的,告诉你一个方法,拿着课本或者参考书的目录,能想到这章的内容、重点、常考点串联起来的就是你基本掌握的,有模糊或者根本构建不起来框架的,一定要好好复习,这就是你的知识盲区!)


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学习的顺序应该为:


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

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

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

然后再回头看课本,

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循环往复。


通过上述的训练后,你应该发现一些重要的、经常性的考点,然后重点来了!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时,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解题的速度?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据有关调查,最后阶段通过“知识捡漏”在中考中至少可以多拿15分,你要知道,1分之差,就是几万人。


最后50天如何看题和做套题


很多同学整理了错题集,这固然不错,但是看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同时思考,有所收获,不是把一道题看明白,而是在看题过程中总结做题思想。特别是中等生,在最后20天,如何看题和做套题是十分关键的。


现阶段,看题与做套题要坚持几个原则:

01、看题过程中注重思考,题目信息是那些?哪些是做题的方向点?

02、以往做错的题,我是怎么思考的?正确的思路是由题目决定的还是知识点套用出的?

03、解题步骤之间是怎么关联起来?能不能应用到其他题?


很多中等生并不欠缺基础,但是由于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自主性思考能力较差,做题时依赖知识点套用,没有学会根据题目本身信息寻找解题入手点,也就是说没有思路。


因此,看题的过程,以简单、中等题为主,尤关注以往错题。注重看“解题的思路”,而不是“解题的步骤”,要多问自己每个步骤是如何产生的。


最后几十天,基础较差的学生和中等生建议用套题来训练自己。套题是综合几套卷子拿出一类题型,并不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模块。如综合5份综合卷的全部数学选择题、物理选择题等,集中训练。

● 做套题时注意连续做题,中途不要休息;

● 做套题时不要做一题对一题答案;

● 做套题时遇到不会做的题,一定要选择跳过,然后再思考;

● 做完套题后对完答案后,要马上复习错题部分;

● 简单、中等题要第一时间弄清楚,难题只需要稍微看一下。


通常大家做一份卷子的时候,发现错了后,仅仅证明这道题不会。而当你做套题的时候,你能很容易的找出你哪一类不会,哪一知识板块不够熟练,那么复习就有方向。并且做套题过程中,能够总结相近的思路,对做题能力的提升,有这极好的效果。


复习方向因人而异


对中等生(基础偏好)、尖子生而言,最后20天训练题的目的在于巩固解题思想,实现分数的进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需做好总结即可。通常用单份的综合卷来训练,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不同层次的学生,做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抓好复习方向:


提升解题准确度为方向

抓好解题失分点为方向

提升解题时间为方向

训练思考能力为方向


清楚主干知识


以历史学科为例:

(1)那些在历史现象中起到决定作用的知识;

(2)体现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知识内容;

(3)构成历史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和内容;

(4)一些及其重要的历史常识;

(5)有利于史地政三科综合的知识和内容;

(6)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意识、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的相关内容;

(7)重要的历史概念是构成历史主干知识的基本元素。

以上这些都是重要的主干知识,高考命题始终围绕这些点来命题,学生在回归课本的时候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元素,这样对于备考来讲,还是非常重要的。


清楚怎么考


课本知识在考卷中如何体现的?这需要学生做两个方面的事情:

1、通过题目来研究,看看题目是如何与课本知识构建联系的。

2、在看书的时候,要尽力思考,这样的知识点如何具体运用到题目中去。


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例如地理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大陆和大洲概念不一样,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等等。例如说政治方面,2014年北京卷:“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那么实际上“文化创新和的源泉和动力是实践”。这些都是对知识细节的考查,学生在回归课本的时候,注重细节是非常有必要的。


科学安排时间


在答题的过程中,合理分配时间,保证选择、填空题准确、快速,基础解答题准确、规范;最后两道难题即便没有完全答出,也要尽量呈现自己的思路,争取再得一些过程分。


放松心态


许多同学在临考前有一些焦虑,总担心考试中突然在自己熟悉的内容上出现一道很难的题,导致自己无法做出。实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高考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这种“过大”的动作,发生的概率很小,即使发生了,也要有一种“我不会做,大家都不会做”的心理暗示,这些题目不会对自己有过大的影响。另外,注重细节,比如前往考场之前,检查自己的准考证,清点一下文具,考前回顾一下重点的公式、重要的定理,做到沉着冷静,对高考取得好的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