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馒头。
而不南不北的南京人,爱吃面!
南京的面分为三种:老卤面、小煮面和其他面。
小煮面中最为出色的就属猪骨白汤为底,皮肚为浇头的皮肚面。而以熬制的酱油红汤为底,焖肉、大排、小排、鳝丝为浇头的,俗称老卤面。
南京的老卤面精华在“卤”,也就是面的汤头。所谓老卤,绝不是敷衍的“酱油汤”能比。
正宗的南京老卤面口味咸中带甜
,既不像北方面汤要在咸中找鲜,也不像苏州的奥灶面甜的有点腻,南京老卤面向来自成一派。
熬制老卤的功夫才是各家面馆的在南京吃货圈立足的根本。
除了汤头,自然就是浇头
。大肉、小排、熏鱼、鳝丝、牛肉等,是常见的浇头,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南京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想吃个雪菜肉丝面,换换口味。
老卤面里的大肉,在南京吃货圈有一个非官方的标准,
厚度两公分,长度要“
过桥
”
!过桥是的是大肉的长度要横跨碗的两端。
这方面,
金陵覆兴园和小龙大肉面
可以说是相当标准的。
刘记
的大肉,更是巨无霸级别的!
香喷喷的老卤汤底,爽滑的面条上盖上大肉,撒上葱花,加两勺老卤,再加一点猪油,鲜美不油腻,你会忍不住把汤都喝得干干净净。
地雷面馆的浇头都埋在面底下,小排多到吃不完。他家的面要配蒜头才好吃,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好吃!毕竟,
能在南湖站稳脚跟的面馆,都不是吹的!
老店小瞻园的小排,好吃到做浇头都浪费,建议单点,鳝鱼面能不能吃到要看缘分。他家的面是
典型的老城南口味
,比起南湖的面,口味略清淡一点。
李杨面馆
,
一家让老下关刷出自豪感的面馆。
原来在建宁路天妃宫现在大观天地对面的,现在搬到热河南路凯鸿隽府门口的门面房。
顺心拉面馆
这种拉面配南京味道的老卤,这种组合算是一种
南京老卤面的创新版
。他家的各种浇头中,肉圆最有特色,扎扎实实的肉,huai半个基本就饱了。
“干”者,没有汤,面下好后捞出来,尽量沥干水分;“挑”者,面条不断地高高挑拌,让油汁充分匀和在面条上,面条立马上色,吃起来很入味,香气更加浓烈,但味道还是离不开咸中带甜的根本。
南京人吃老卤面的时候,
一般是不加辣油的
,把浇头单独放的逼格会比较高一点。
小煮面,
在南京一般指的是皮肚面
,更有气势的称呼叫做
大碗皮肚面
!
两个锅,一个锅下面,一个锅煮汤,面煮好以后扔进汤锅里,加配料,最后连汤带水一起裝碗。
皮肚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碗面的逼格
。大肉、小排、熏鱼这些老卤面的浇头,放在小煮面里也是没毛病的,腰花、猪肝、肉丝、香肠这些也可以有。
有人说,
皮肚面的最佳搭档是烤鸭
。嗯,这是高级吃货的水平。
但作为超级吃货应该知道,
皮肚面和油渣才是灵魂CP
。三元巷一直被认为是南京皮肚面的起源地,最早叫“寡妇面”。
祁家面馆和协记
都算得上是老字号了,没有扩大店面,也没有开分店,几代人,一板一眼的煮面,有那么一点儿匠人的味道。
同样在明瓦廊附近的
项记面馆
,南京唯一一家要
放寒暑假的面馆
,口味很重,中午吃完,下午要喝2升水。
评事街的老太皮肚面
,前两年连空调都没有,大夏天,坐店里面热,坐店外面更热,但丝毫挡不住吃货们脚步,
饭点几乎都要排队
。
但如果论条件简陋,能和评事街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
秦虹小区附近的管记
了。没有熟人带路,估计你都找不到店在哪儿!
和老卤面不同,吃皮肚面是一定要放辣油的,
辣油的品质也决定着这碗面的好坏,比如
中华面馆
,就是一家靠辣油打出一片天的面馆,他家的辣油辣到没朋友。
巴子面馆
的辣油也很出名,但不是出名的辣,而是香而不辣。
南湖出了名的面多,
杨记面馆
是附近吃货的夜宵根据地,皮肚面配鸡杂的操作,吃一次就忘不了的味道。
肥肠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但是肥肠面,却让人欲罢不能!
肥肠+腰花更是小煮面中最有味儿的一对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