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为玩家门支持者的Tim Soret,如今展示出来的最受欢迎的作品《The Last Night》,却是以一个“极端女权主义者统治了未来社会,替代了平权者”为背景的故事。这个与他的平权论调相反的故事背景,却又暗合了文化自由的坚持。
在刚过去不久的E3展前发布会上,有一款游戏在玩家眼中备受瞩目,因为并非3A大作或者名作移植,它的走红显得有些另类,然而倒也不算意外。
这款名为《The Last Night》的像素风游戏,在微软发布会上的40多分钟预告合辑中只占了两分钟时长,但是却因为极为精细出众的像素画、经典赛博朋克作品的镜头复现以及近乎完美的光影色调,而显得过于惊艳,乃至于不少玩家当即就给出了“E3最强”、“看了一天发布会,就记得这个了”、“重新定义了像素风”这样疯狂的评价。
《The Last Night》在一众3A大作中,以独立制作的身份脱颖而出,显然不会太偶然,事实上在2014年的一场Cyberpunk Jam的线下比赛中,耗时6天制作出来的Demo版本《The Last Night》就已经艳压全场,拿到了冠军人气,然而它的主创之一——Tim Soret却以另一种方式陷入了话题的漩涡中心。
尘封已久的Gamergate
这要追溯到2014年震惊了全球游戏界的“玩家门”(GamerGate)事件,这是一场因为一位女性开发者与游戏媒体人的私人关系,牵扯出来的前所未有的关于女权、游戏媒体阴谋论与玩家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女性开发者可能的特权、游戏媒体是否能做到公平、游戏与日俱增的追逐商业化产生的不满等诸多因素,使得它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网络暴力,玩家门的主角,女性开发者Zoe Quinn时至今日也无法获得完全的安宁。
玩家门事件今天被定义为一群保守派的男性玩家对媒体、女权主义的抹黑行为,但是一场混战发展到如此地步,已不存在立场纯粹的一方了,每个人都可能同时是受害者和加害者,还有投机者在其中暗自获利。Tim Soret在玩家门中扮演的,是一个在当时小有名气的制作人,因为与部分女权游戏评论员和它们的支持者观念相左而产生争论的角色。
具体来说,Tim Soret 2014年曾在Twitter上发表过许多公开言论,并加上了#GamerGate#这个话题标签,最鲜明的观点就是,“自己并不是女权主义的支持者,而是一个平权支持者”以及“游戏中宣扬的价值观,诸如暴力、色情以及把女性角色作为男性玩家的奖励者这类行为与现实无关,游戏是游戏,现实是现实”。
“我反对女权,它现在变得越来越扭曲了,我是一个平权者,我不在乎什么男孩、女孩、或者外星生物。”
大意是Tim一直在表达“游戏不可能符合现实,把现实中的道德准则放在游戏中是荒谬的”,显然会让人误会他在偷换概念
当时Tim的大部分论调都基于支持Christina Sommers和反对Anita Sarkeesians,前者是美国企业研究所的研究员,后者是一位知名女权游戏评论员。两人都在Youtube上有女权相关的游戏评论,并且观点十分相左。
你只需知道,Christina Sommers是保守派,认为没有证据证明游戏中展示出来的暴力、阴谋论以及性感的女性角色对现实有直接影响,所谓恐同、厌女倾向等游戏表现的价值观都是无稽之谈,是玩家强加上去的。
而Anita Sarkeesians是激进的女权支持者,她喜欢批判诸如《猎天使魔女》这样用衣着暴露的性感女性作主角吸引男性的游戏。在保守派的Christina看来,Anita就是持有“如今女性依然被当做是男性附属品”的错误观念观点的女权主义者。
GamerGate热门期间Christina发布的评论类视频
两位评论员各有自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Polygon当时针对Christina的关于女权与游戏评述的视频发表过一篇文章,批判了Christina的保守观念,认为游戏中那些奖励性质的女性角色,确实就是为了男性玩家而服务的,正因为女权者们的努力,现在的游戏才越来越朝着平等的方向发展,出现诸如《最后生还者》和《古墓丽影》这样细心刻画女性角色的优秀作品。
《最后生还者》DLC
这篇文章显然是对游戏了解颇深的人所写,与诸多反对Christina的人一样,他们都对游戏文化了解很深,在游戏界浸淫了多年,大多并不反对她所提及的平权思想,而是不屑于对游戏流于表面的看待。
不幸中枪
Tim Soret实际上在玩家门事件中扮演的是一个非常边缘的角色,他没有评述过事件的主角Zoe Quinn,也没有支持过那些对Zoe Quinn施加过网络暴力的真正暴民们。他所做的仅仅是论述他关于平权的论调,参与过对Anita Sarkeesians的讨论,而Anita Sarkeesians本人也只不过是在玩家门事件中不幸中弹的一个不相关人物。不过Tim Soret的反对者们,时至今日都认为他是玩家门的支持者。
这不难理解,关于Christina的反对声音,实际上是资深玩家对于“门外汉”的无情嘲讽,他们认为游戏中的种种歧视现象绝不仅仅是出于“艺术需要”,没有浸淫多年的人是不会明白其中纷繁错杂的需求联系的。而Tim Soret不该犯这种错误——实际上他就是犯了。
在当时也就是2014年,游戏论坛idlethumbs上就专门有人站出来抨击Tim Soret在Twitter上的那些“丑陋言论”,而Tim Soret本人也在讨论帖中回应了这些抨击,他说文化是自由的,如果因为艺术作品中出现了你看不顺眼的元素就否认它们的价值的话,那他将会错过无数优秀的影视、小说和游戏。
而另一位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Tim Soret的误论,他认为文化并不自由,它们实际上也是被商业驱使着发展的,我们所看到的大众文化,并不是我们心里真正所想,它只是反映了企业最有利可图的一面。而Tim Soret反对的激进女权评论员Anita Sarkeesians,她偏激的观点也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痛点,让他们给她的Kickstarter多多交智商税而已。
你看,事情已经浮出水面了:Tim Soret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人,不愧对他法国人的身份,他把文化圈想象得过于美好,认为这些艺术创作都是服务创作者的内心的,那些声称游戏存在女性歧视、恐女、大男子主义的论调都是上纲上线。而他的反对者们无情地嘲讽了他幼稚的观点。事实上,就连《The Last Night》的发行商Raw Fury也在E3当天就发布过一个声明,声称虽然Tim Soret当初的观念有些幼稚,但他无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开发者,也是Raw Fury认同的游戏人。
回到《The Last Night》
略带讽刺的是,被批为玩家门支持者的Tim Soret,如今展示出来的最受欢迎的作品《The Last Night》,却是以一个“极端女权主义者统治了未来社会,替代了平权者”为背景的故事。这个与他的平权论调相反的故事背景,却又暗合了文化自由的坚持。
一个极端女权主义者统治的未来社会
这个主题显然足够朋克,拿来作为赛博朋克风游戏的背景也再合适不过。《The Last Night》在Youtube上初次披露的官方PV目前已经达到了30万以上的播放量,底下的600多条评论几乎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玩家的花式赞叹,甚至还有人趁机婊了一波Zoe Quinn,原因是Zoe Quinn在E3当天发推文批判了Tim一顿,说她永远不会原谅那些支持过玩家门的开发者们。部分网友表示,“多谢Zoe Quinn,让我发现了这么棒的一款游戏。”
“随口说一下,我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支持过玩家门的开发者(除非有人真的向我道歉了,但并没有人这么做)”这个Twitter是Zoe Quinn目前用的ID,最近她还发布了数条推文直指Tim Soret
著名的游戏论坛NeoGAF也在E3当天就讨论了《The Last Night》,有人在帖子中提到Tim Soret是玩家门的支持者,仅凭这一点他就不会去买这款游戏;有人刚知道这段黑历史,然后表示既然这样那只好跳过这款游戏;有人按图索骥查阅了Tim的那些言论后,觉得并没有看出来他在支持玩家门;更多的人继续花式崇拜这款游戏。
Tim Soret到底是不是玩家门的支持者,相信各位心中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了。女权问题在西方社会的敏感程度,就好比当我们谈论起重男轻女的话题一样严重,谈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整个集体都变得异乎寻常的敏感。这也就是为什么《The Last Night》在世界范围内都收到了赞叹,却因为主创之一发表过一些幼稚言论而全盘否定它。
在对待开发者的态度上,游戏玩家们喜欢划分异己的习惯又再度显现了出来。实际上在当初玩家门爆发的岁月里,很多媒体都反思过这个问题——核心玩家多年来封闭的环境,造就了一个不愿接受世界的改变,不愿让游戏拥抱其它文化产业的圈子。那些核心玩家对待游戏的态度几乎是虔诚的——任何商业逐利的行为,外人对游戏肤浅的理解都是异端。显然,Tim Soret在他们看来就犯了这个不可原谅的错误。
Tim Soret显然无法预判玩家们对他的误解如此严重,而他也不能忽视那些声音,他在6月12日的推文中写道,“我绝对的支持平等与包容”,“《The Last Night》绝不会是一个反女权,反对平等的游戏,我在这些年里改变了很多”,“游戏中的虚构设定确实在挑战社会技术的进程,但绝不是旨在开历史倒车。”
“我绝对的支持平等与包容”
如果翻译一下《The Last Night》的背景设定,让他变得符合国情,那大概就是“人们把男孩都偷偷打掉,只想生女孩,男孩子如同劳动工具以及结婚就是卖儿子的未来,我们回归了极端母系社会”。你会期待这样一个朋克感十足的游戏吗?还是说,它又是制作人内心世界丑陋嘴脸的再现?
作者丨九夜
作者没有签名
丨发送关键词查看精选文章丨
评测丨记录丨盲人丨街机丨神游丨纪实丨三和丨小学生丨人物丨幕后丨怀旧丨独立游戏丨黄油丨非洲人丨或者随便一个词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