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做决策时需要用到思维模型,更不要说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型了。
我在2012年读到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看到“思维模型”的概念后非常受启发,所以很渴望能尽快学到有价值的思维模型。
这个问题也有美国的读者问过查理·芒格:能不能开一门课教我们这些知识?
结果芒格给出的答案是:首先,他没有兴趣;其次,他年纪也太大了,精力跟不上;最后,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让我更郁闷的是,在2012年的时候,互联网上几乎找不到太多关于认知升级和思维模型的资料。没办法,我只能从查理·芒格演讲中的只言片语自己琢磨学习。
在芒格的一次演讲中,他提到了学习思维模型的方法:
全归因治学法。
这个方法是说:我们学到一个新知识后,要想办法弄清楚这个知识的原始出处,尽可能用更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新知识。
这个思路其实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原则,听起来也和“第一性原理”有几分相似。不过,这个方法要践行起来,可就是一个大课题,慢功夫了。
可是没办法,为了弄明白什么是思维模型,如何掌握这些思维模型,我花了几年的时间大量阅读,思考,实践,再反思和阅读……终于,逐渐对芒格说的“思维模型”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我把这些新的认识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说,这叫认知升级了吧。
正是芒格“思维模型"的概念对我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所以我特别感恩芒格的无私分享。
"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用它来更好地拯救这个世界“。
我《好好学习》这本书,就是向芒格的学习方法致敬之作--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发现和掌握思维模型(临界知识)的书籍。
值得高兴的是,在2017年的今天,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思维模型等概念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显学,李笑来、罗辑思维都大力推荐查理·芒格。
不过,推荐归推荐,至今为止还很少有人专门系统地介绍和解释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
直到最近,混沌大学的李善友老师要出手了。
先看李善友老师这两天发的两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