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海报|亚冬会上的“山西能量包”,Buff叠满! ·  3 天前  
阳泉日报  ·  2024年山西经济“成绩单”公布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这样泡脚,温阳散寒、安神助眠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4-12-23 19:35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黄帝内经》记载: “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 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其与气血、阴阳、精气都紧密相连。


在冬天里,不少人开启了睡前泡脚模式,希望能改善手脚冰冷,促进睡眠质量。中药泡脚通过热力作用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使药液的有效成分通过渗透作用被充分吸收,从而达到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的目的,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下面推荐几个常用中药浴足方,建议收藏。 (注:以下方剂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冬季养生浴足方


安神助眠方


组成: 首乌藤、郁金、合欢皮香附、石菖蒲、酸枣仁各

50g。


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安神,适用于焦虑失眠健忘人群。


预防感冒方


组成: 艾叶30g、生姜30g、葱白20g、紫苏30g、防风20g。


功效: 温经散寒,祛风解表,适用于阳虚容易感冒人群,


清泻肝火方


组成 龙胆草20g、桑叶20g、菊花20g、夏枯草30g、黄柏20g。


功效: 清热祛湿,泻火解毒,适用于口苦、目涩、带下黄等肝经湿热人群,


缓解足痛方


组成: 透骨草30g、乳香10g、没药10g、鸡血藤30g、丹参20g。


功效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足跟痛


温阳散寒方



组成: 艾叶40g、小茴香20g、生姜40g、吴茱萸30g。


功效: 温阳散寒,适用于阳虚怕冷人群。


泡脚具体方法


将中药加水(或装入熬药袋)先浸泡20~30分钟后煮沸,待药液温度为37°C~42'℃时泡脚,每次20~30分钟为宜,身体微微出汗即可,药水量要没过踝关节,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泡脚前注意这4点


1、饭后1小时或睡前1小时泡脚更合适



饭前饭后半小时不宜泡脚,泡脚最好选择在饭后1小时再进行,或是晚上10点入睡前1小时,即9点泡脚比较合适。


2、妊娠期和经期谨慎泡脚


妊娠期和经期女性应谨慎泡脚,尤其在使用中药足浴时,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使用。


3、儿童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儿童的皮肤比较细嫩,不宜久泡,且泡脚时间过长,足底的韧带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发育形成和维持,因此儿童的泡脚时间可缩短为10分钟。


4、泡脚后及时补充水分


泡脚时以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泡脚后建议喝杯温水补充水分。


泡脚不是人人都适合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能力降低,泡脚时易造成皮肤烫伤。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脚时要特别注意水温,可先让家人测测水温或自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水温控制在38°C~40°C为宜。


2、心脑血管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会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和体表,从而引起心脏、脑部等重要器官的缺血,容易出现头晕眼花、心慌、胸闷等症,引起不良的后果。


3、下肢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不建议泡脚,因为泡脚容易对下肢静脉血栓产生刺激,有可能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脱落,甚至还有可能会引发病情加重。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CCTV生活圈



点击查看偏方秘方
头面部
鼻炎 咽炎 口腔溃疡
口臭 口臭2 牙龈出血
牙痛 牙齿松动 咽喉炎
口疮 鼻窦炎 声音嘶哑
近视眼 老花眼 白内障
头痛 酒糟鼻 见风流泪
耳鸣 耳聋 脱发
生发 秃顶 斑秃
乌发 头皮屑
常见病
失眠 入睡困难 神经衰弱
咳嗽 感冒 扁桃体炎
便秘
结肠炎 扁桃体炎2
胃炎
肠炎
拉肚子
胃痛
胃下垂
腹胀
胆结石 肾结石
尿路结石
尿频 肝炎 厌食
哮喘 肺气肿 气管炎
肾炎 止汗 甲状腺肿大
盗汗

老年病
高血压1 高血压2 高血脂
低血压
糖尿病1
糖尿病2
冠心病 脂肪肝 脑血栓
眩晕症 面瘫 记忆力减退
眩晕 嗜睡
抑郁症
痛风 癫痫 降低转氨酶
颈椎病
关节炎 膝关节炎
骨刺 骨质疏松 坐骨神经痛
足跟痛 腰肌劳损 强直脊柱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阳泉日报  ·  2024年山西经济“成绩单”公布
4 天前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世界阅读日|推荐15个优质阅读类公号给你
7 年前
交互设计学堂  ·  机器人对话的交互设计原则
7 年前
牧夫天文  ·  测试勘误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