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未来已来!2025年MAD即将建成的七个作品 ·  3 小时前  
大家居洞察  ·  大股东出手!美凯龙或获建发6亿元租金收入 ·  6 小时前  
大家居洞察  ·  大股东出手!美凯龙或获建发6亿元租金收入 ·  6 小时前  
字体设计  ·  风格多样的电影海报设计灵感网站 ·  2 天前  
马靖昊说会计  ·  DeepSeek+小红书,这才是未来5年财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史泰龙×凯奇、斯坦森×巨石强森:批片之王谱系考

枪稿  · 公众号  ·  · 2018-08-15 21:46

正文


同样混在荷里活,但人和人的命运就是不一样。


有人天生就是A级分账片主角,也有人总在B级批片里挑大梁。


不过,即使如此,“逆天改命”也并非不可能。


有的人从A到B,有的人从B到A,靠的都是自己的实力。



批片之王的王位传承考


文|古伦木


作者简介:网络战士。电影学硕士。



如果你是70后,也许有过那么一段时间,一走进录像厅就会看见施瓦辛格健壮的肱二头肌;


如果你是80后,你放学后走进文化宫、电影院,看到的可能是尼古拉斯·凯奇挂不住笑容的脸;


如果你是90后,逢年过节的时候,杰森·斯坦森总是在影城放映厅,某个你叫不出名字的四字电影中守候着你;


年代熟脸秀


如果你是00后,公交站的宣传牌上,呼之欲出的巨石强森好像随时准备捏爆你的头。


几十年来这些好莱坞硬汉,前赴后继地凭借满身腱子肉撞开了中国引进片的大门。


不过入门之后,尼古拉斯·凯奇和杰森·斯坦森走上了买断路线,而施瓦辛格和巨石强森走的是分账路线。 (编者按:是的,“批片之王”只是个噱头,作者和小编知道进口分账和买断的区别)


尽管在文化意义上二者殊途同归,但在商业意义上我们不难看出, 肌肉围度大的明星显然会赚得更多


01

批片之王的共同特点

说起批片之王的诞生,可追溯到80年代时《第一滴血》里面的史泰龙。


录像厅里,看惯了斯文的东洋硬汉高仓健的中国观众们,第一次看到这种胳膊比大腿还粗上几圈的西洋硬汉,不可谓不震惊。


从那之后, 西方肌肉男 开始作为一种 象征存在 ,他们比黏糊糊的怪兽、红红火火的爆炸、skrskr的追车戏更能代表好莱坞电影。


西方肌肉男成为荷里活的一个象征


纵观我国多年来的引进片,我们会发现,银幕上的“老外”看起来总是大同小异,他们 体脂率低、轮廓分明、不苟言笑 ,打起架来煞有介事,完全不同于成龙、洪金宝那种带着杂耍性质的功夫。


他们不在乎重复自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如同定海神针,尽管这些动作片打着他们的名号,总会给人一种大制作的既视感,而实际上大多片子质量堪忧得就像是CCTV-6工作日下午档。



说不上是批片之王选择了我国观众,还是我国观众选择了批片之王;总而言之,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们建立起了一种默契与亲密——我知道你的片子绝对不会好看,但我就想看看你。


你在,就好。


02

王位的更替即是审美的流变

原本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君子之情浅浅淡淡地连接着彼此,他们可能也不知道自己银行账户里总有些入账来自那个古老东方的神秘国度。


院线、观众和批片王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院线经理也说,“他的片说不上有多好,但中国观众就是认他。”


然而有时我们也会厌倦他们不断的自我重复,有时候接二连三的烂片让我们对某个演员彻底失望,所谓相聚离开都有时,批片之王的王位,就在观众审美的更替中传承着。


如果说早期的史泰龙和施瓦辛格是一种奇观化的存在,那么观众逐渐转向尼古拉斯·凯奇则证明了他们开始在意硬汉的内心世界。


中国观众从视觉上的硬汉审美逐渐关注起硬汉的内心世界


90年代,西方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那么新鲜,观众更多被倡导潇洒自由的香港电影吸引了眼球,肌肉壮汉沦为明日黄花。


与吴宇森导演合作的《变脸》成为了尼古拉斯·凯奇打入中国的契机,他也打破了彼时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硬汉的固有想象 ,他纤细但不单薄,脸上总是蒙着淡淡的忧郁 ,看起来比彭于晏还要“天赐大恨”。


比起力量型男星,凯奇更重谋略,中国观众看腻了太多动作的动作片,突如其来的走心触动了观众心底的柔软。


可惜后来债台高筑使得他反复透支了观众对他的信任,终于,这位批片之王也被大众废黜。


后来2005年前后的杰森·斯坦森与2015年之后的巨石强森亦是各具特色,前者铁汉柔情,后者是个……超级巨人。


巨石强森的走红似乎 象征着审美的轮回 ,至于是倒退至史泰龙年代,还是螺旋上升到新的台阶,只能等到下一个批片之王诞生之后,我们才能做出评判。


03

人见人爱的批片之王


批片之王王冠上最闪亮的那颗明珠,毫无疑问是属于杰森·斯坦森的。


杰森·斯坦森是一个从CCTV-5到CCTV-6的男人。


他原本是一名跳水运动员,效力于英国国家队12年,退役之后因被盖·里奇看中出演《两杆大烟枪》而走上影视之路。


跳水运动员郭达


他出道后便接二连三地和中国演员合作:李连杰《宇宙追缉令》(2001)、舒淇《玩命快递》(2002),冥冥之中注定了他和中国的缘分。


频繁地刷脸让中国观众记住了这个身材棒棒、头发少少的男明星,而后,在尼古拉斯·凯奇一次又一次用烂片伤了中国观众的心之后,杰森斯坦森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过了他的衣钵。


一时间这个来自英国B级片演员,竟在中国成了好莱坞动作片的代言人。


惜范·迪塞尔,略输文采;莱昂纳多,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马特·达蒙,只识弯弓射大雕。


截至去年,杰森·斯坦森自2010年《敢死队》以来主演过的17部电影中,只有4部未能引进国内,中国内地累计总票房超过45亿元人民币,且大多数都是买断进来的低成本影片。


斯坦森在票房上的成绩,“批片之王”名副其实


这个成绩远高于18年17部的尼古拉斯·凯奇,足以让郭达森成为当之无愧的批片王中王。


他是李连杰的好搭档,救舒淇的好雷锋,演小品的好郭达,是新一代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然而,他在好莱坞的地位则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其主演的电影在北美的票房很少有亮眼的成绩,在A级制作中,通常也只能当当边角配料。


上图:斯坦森出演作品北美总票房及平均票房;

下图:强森出演作品北美总票房及平均票房


因为对美国人来说,斯坦森就像他的前辈尚格·云顿(比利时)、龙格尔(瑞典),始终是 一个外国人、一个动作明星、一个雇佣军 ,很难真正入到八大(六大/五大)电影公司的法眼。


而巨石强森就不同了,他和施瓦辛格一样,都有移民背景,又由于性情和经历, 成为“美国甜心”,是会呼吸、会走路的“美国梦”本梦 。巨大的人气,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好莱坞的权力核心,进而变成A级片的代言人,全球型偶像。


所以,在这个暑期档,斯坦森的《巨齿鲨》紧接着强森的《摩天营救》而来,目前来看,中国人民很对得起“老朋友”,《巨齿鲨》的票房步步高,超过《摩天营救》,大约只是时间问题。


《巨齿鲨》在中国的确取得了不俗的票房


可是,在那边厢,《摩天营救》在北美和全球市场上,无疑还是比《巨齿鲨》高了一个档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