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取增量用户,出海面向全球市场是一个路径,故而BAT进军东南亚,猎豹移动工具供应海外等等。
还有一种方式是下乡挖掘三四五线城市和城镇用户。微博四年前开启的渠道下沉打法,在最近一两年得到了积极的正反馈。《2016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用户进一步下沉的趋势明显,目前三四线城市用户已经占据微博半壁江山,而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比例为30%。
年龄层方面,微博副总裁曹增辉在混沌大学的课程里讲到,16到25岁的用户(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大学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占了微博用户的70%,是最核心的人群。
今年以来微博的新增月活跃用户大部分仍然来自三线城市,这也说明仍有下沉空间。微博下沉用户的增长,一方面来自手机厂商,微博通过与主流智能手机厂商预装等手段实现了对该部分用户的渗透。但这之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内容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垂直领域精细化运营
明星名人更多满足的是用户围观的需求,他们与用户互动不多,也很难承载用户兴趣、实用性的细分需求。名人大V时代,时政、社会类热点话题在微博上的范围较广,但热点具备随机性,且需要强人工运维,可持续性较弱。
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探索新形态的必要,自2014年开始,微博的公众舆论平台身份渐渐淡化,而转型为覆盖诸多垂直领域的综合多功能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在每个垂直领域来拓展相关领域的头部用户和中小V,目前常见的垂直领域有电影、视频、财经、汽车、时尚、动漫、音乐等。
微博做这些有什么优势呢?微博的价值衡量来自用户每天浏览信息的时长,时间权重在降低,即便是过时的优质内容也会再次呈现,使得信息浏览量大幅提升,用户粘性也随之提升。如电影频道的内容按电影排列,所有与某部电影相关的微博都会在频道内显示。
一个产品的好坏,全在微观细节上,只有上述结构性完善,运营才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看一看财经、电影、电商等几个领域可以发现,微博已经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达人、明星实现“话题营销、用户获取、粉丝互动、变现”的闭环。
二、与版权内容深度绑定
虽说电视媒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遭遇挑战,但电视用户的整体规模以及电视台在版权内容上的优势仍然是可观的。
为了最广泛获得用户,微博做了一系列的电视屏与手机屏打通的工作,例如最早与央视春晚“微博+红包”,与《中国好声音》、《奔跑吧》的合作、与热播电视剧与国内外顶级赛事IP版权,如NFL、NBA、中超、的合作……为优质节目提供互动场景、全民话题加上明星IP,这些深度绑定陆续掀起了讨论与分享的高潮。
除了台网联动,对内生性的网综、网剧来说,微博也是主要的话题战场。微博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其完整支持节目的播前、播中和播后的发酵传播,提升节目话题度,攻占用户心智,直接转化效果就是各大视频网站的流量涌入。
大内容时代的到来,要求视频平台具备生态层面的生产和消化能力,以及深度参与生产、运营和宣发的产业链。对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土来说,微博都是无法绕开的一道宣推阀门。《奇葩说》、《中国有嘻哈》,《河神》、《双世宠妃》、《春风十里,不如你》等等,这些时下热播的网综与网剧成为流行的一个重大标志就是,持续有话题霸占微博热门。
里昂证券最新的研报给出了资本市场的反馈,受益于电视内容,微博的用户参与度依然强劲。目标股价上调至105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三、挖掘与创造网红与MCN
网红从出现到爆发都是与微博密不可分的。一个典型的网红,起步往往都是从微博上开始有自己的一波粉丝开始。papi酱断断续续深耕微博短视频两年,然后以奇特清流的方式夺得第一网红。以此为标志,各类网红轮番登场,张大奕、雪梨为代表的电商网红可以说是将网红的商业价值推上了消费历史的新台阶。
艾瑞的《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也佐证了网红势力的快速崛起:2016年到2017,微博上10万粉丝以上的网红数量增长了57.4%,网红粉丝的数量也从3.9亿增长到了4.7亿。
如果说去年还是单个网红品牌增长的元年,那么今年就是MCN机构稳步成熟的一年。国外市场,大家会看到YouTube通过MCN机构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运营,使得其相对于其他平台的大V稳定性和内容质量都有明显的优势。
和YouTube一样,微博鼓励网红成立自己的公司。微博是要构建一个内容的生态系统,而不单单是从流量方面帮助更多的大V。2015年,微博做视频的时候,执行了MCN计划,沿着垂直领域进一步开放。按照微博副总裁曹增辉最新分享的说法,微博立了一条规矩——微博不再自己联系大V。所有的拓展、运营全部交给合作机构。
CNNIC报告显示,2016年,微博在短视频领域与超过200家视频MCN机构进行了接入合作,包括魔力TV、蜂群文化、二更视频、苏州大禹、一条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些MCN机构旗下月阅读量大于10万的账号数提升了118%,单账号粉丝量平均增长52%,账号的阅读总量提升了126%,账号的视频播放总量增长超过50倍。
那么微博为什么要做MCN的机构化,对于微博来说,目的是构建一个内容的生态系统,而不单单是从流量方面帮助更多的大V,而是更多的从商业上面,影响力方面去帮助他们成长。
四、丰富产品线,微博问答与微博故事突起
除了仍在持续火热并进入寡头抗衡阶段的短视频和直播,微博今年陆续推出了微博问答、微博故事、微博云剪、微博新鲜事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微博的内容及互动方式。
微博问答主打知识内容付费,是微博认证自媒体作者新的商业变现工具。除了王思聪这样的头部明星网红吸睛以外,阑夕这类老司机(知识网红)也通过微博问答实现了变现与个人品牌溢价。
外界不少评论认为是一下科技(以秒拍、一直播为主要产品)助力了微博,抓住了短视频和直播的机会。但曹国伟接受《财经》杂志采访的时候说,最早微博投资一下科技时,它并不是一家短视频公司,是微博改变了其产品策略,使其变成一个与微博高度结合的短视频公司。
另外要提一下独立出来的红豆Live,这是个冷启动的产品,追逐的是音频付费的风口,劣势在于起步晚,优势在于微博庞大的流量资源。但从用户的内容消费趋势来看,伴随性强,比视频更轻模式的音频应该会迎来更成熟的形态,届时其价值会被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