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华网军事
中华网军事是中国访问量最大的军事站点,频道由新闻资讯、品牌栏目、军事图库和军迷生活四大版块组成。中华网军事坚持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军事事件,受到数百万军迷的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历史性时刻,中方投下赞成票! ·  2 天前  
军事纵横  ·  事关中国,武契奇:不可思议,我们顶住了 ·  6 天前  
战略前沿技术  ·  远望防务快报:美军测试移动星座控制站 ·  6 天前  
战略前沿技术  ·  俄乌战场上,小型无人机正代替传统步兵作战 ·  6 天前  
战略前沿技术  ·  黄奇帆:我国未来开放的核心思路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华网军事

八年改为十四年抗战,日本人竟这样看!

中华网军事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1-18 17:57

正文


近日,中国教育部提出,在全国中小学教材中,将“八年抗战”的说法改为“十四年抗战”。


大多数日本主流媒体简单粗暴地将这一决定归结为“中国通过强化历史教育来对抗日本”。然而,事实远非那么简单。 


实际上,这种强烈的“被害妄想症”,折射出日本面对历史问题时的不自信:如果日本在历史和战争责任问题上不心虚、拿出坦诚和负责任的态度,又何必作出如此过激的反应呢?


文︱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广涛

来源:瞭望智库

1

日本人的“十五年战争”




目前,对侵略战争历史的起始阶段,日本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1941起点年说


“法理派”学者把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视为侵华战争的起点。珍珠港事件后,日美正式宣战。随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亦正式对日宣战,由此拉开侵华战争的帷幕。由于当时日本方面只承认汪精卫为合法政府,所以并未对中国宣战。


“法理派”认为,包括作为“十四年抗战”之起点的“九一八事变”(日方称“满洲事变”)在内,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中国的单独抗战只是由一系列事件、事变构成的集合,并不是战争的开端(依据战时国际法,不正式宣战则认为是没有战争)。


1937起点年说


“事实派”学者普遍把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作为“日中战争”(即我们所说的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这种观点目前在日本学界占据主流位置。1937年7月7日,中日开始了以国家为名义的战争。日本政府虽然在1937年没有宣战,但是事实上它已经开始了整体战和战争总动员, 如利用美国中立法案之便利获得武器进口。


1931起点年说


“进步派”学者把1931年以来日本在中国、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地区挑起的战端统称为“十五年战争”(以“虚岁”计算)。这一主张跟当前中国教育部提出的“十四年抗战”并无二致。


“东京审判”和“战争赔偿”等战后处理事宜,是“十五年战争”观点的重要支撑。


“东京审判”中将战甲级战犯罪行的追责期限定在“1928-1945年”。这不仅包括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的侵略殖民行为,甚至还把日本的战争罪责提前至1928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对日战犯审判中,“伪满洲国”的行政人员以及关东军将士也有多名被认定为“乙级战犯”,并接受思想改造,这直接表明了新中国将1931年以来的中日冲突定性为战争。


而战争赔偿就更能够说明问题了。1951年1月1日,《光明日报》刊登东京审判中方大法官梅汝璈的文章,其中指出,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方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000万计,而财产损失高达500亿美元。


虽然日本最终并未向中国支付战争赔款,但是,在内部讨论中,日本政府一般把“九一八事变”作为支付赔偿的起点。曾经在“伪满洲国”担任要职的高碕达之助坦言,如果从“满洲事变”算起的话,日本应支付中国的赔款乃天文数字、无法计算(1956年5月28日,众议院外务委员会议事录52号)。


2

一味向美国献媚解决不了问题




2015年4月29日,安倍访美期间在美国国会做了名为“希望的同盟”( Toward an Alliance of Hope)的演讲。席间,自民党政治家(前总务大臣)新藤义孝(其祖父曾任冲绳硫磺岛守备军司令)同美国海兵队中将劳伦斯·斯诺登(时为美军硫磺岛登陆的士兵一员)紧紧握手,此场面被认为是安倍致力于日美和解的重要表演。


2016年12月27日,安倍又风尘仆仆地赶赴珍珠港,为“珍珠港事件”中牺牲的美军士兵献花,意在为近几年日美历史和解的剧目再添新彩。


实际上,在日本政府的认知中,似乎只有同美国和解才是真正重要和值得考量的。它确实也一直在拿美国做文章,仿佛在暗示“我们和当年最主要的交战国都实现了如此圆满的和解,为何中国和韩国不能接受呢?”很有点把历史问题迟迟悬而未决的罪责推向中韩的架势。


日本一直认为,只要跟美国的“旧仇”一笔勾销,自己与东亚其他国家在历史问题上的争端就可以忽略不计或者迎刃而解了。


美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与中日之间不同。日本偷袭了珍珠港,而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了原子弹,双方行为可以视为“双杀抵消”,但是中国和日本则是明确的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关系。这跟日本国家“强者至尊”的逻辑有关,日本认为,它可以凭借日美同盟胁迫其他东亚国家就范。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现在,日本选择性“和解”的弊端已经开始呈现。


近期,韩国社会团体把慰安妇塑像安置在日本驻釜山总领事馆大门前,而日本则召回驻韩大使以示抗议。在东亚地区安全等议题上,日韩本来拥有共同的利益,但是历史问题悬而未决显然割裂了两国的合作关系。


中国从韩国慰安妇事件看到了日本政府无意正视侵略历史。因此,以“九一八”为起点,提出“十四年抗战”,也是在在提醒日本政府: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并没有随着日美两国元首颇有作秀性质的互访(奥巴马访问广岛和安倍访问珍珠港)而烟消云散。甚至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日本人怀有浓重的“满洲国”情节,认为那是日本在帮助东北人民建立“王道乐土”。


这次,中国“十四年抗战”新闻一出,日本传统右翼媒体《产经新闻》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编辑居然把文中甲午战争(日文中称“日清战争”)的时间写成了1884年-1885年,缺乏最基本的常识,从中可见部分日本人对待侵略历史的无知和麻木。


中国旗帜鲜明地指出“侵略就是侵略、殖民就是殖民”,“十四年抗战”对于明确这一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3

“被害妄想”是病,得治!




无论是从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效果来看,日本媒所宣扬的“中国利用爱国主义打压日本”都是毫无依据的。


近期,日本方面屡屡渲染中国战斗机和军舰越界日方海域,在中国提出“十四年抗战”以后,日本马上就把它同“军事安全上咄咄逼人的中国”相挂钩,大肆渲染“中国威胁”。实际上,日本政府此举是把历史问题与现实安全问题捆绑在一起,一方面,拒绝承认侵略和殖民历史、推卸战争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层面为增加军事预算、走军事大国化路线寻找合理性。


中日关系的发展有赖于中日两国的良性互动,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拒不认罪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中日关系的基本共识。目前,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层领导人会晤基本陷入停滞状态,而双边的日常性往来也并不乐观,特别是政经关系领域,日本在华资本、投资逐年呈下降趋势。


实际上,无论八年还是十四年,中国“抗日战争”就是日本“侵略战争”。 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成立“伪满洲国”,事实上是将中国东北“半殖民化和属国化”。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中国早已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八年抗战”也好“十四年抗战”也罢,都不会加重日本须承担的战争罪责。实际上,日本这种强烈的“被害妄想症”,折射出日本面对历史问题时的不自信:如果日本在历史和战争责任问题上不心虚、拿出坦诚和负责任的态度,又何必作出如此过激的反应呢?


如果日本存在促进中日关系回暖的意愿,不应该过度谄媚美国,而必须正视现有分歧,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空间——日本需要把一直仰视美国的那张面孔收回来,转过头来倾听东亚邻国的声音。


当然,如果日方治不好自己的“被害妄想症”,又不愿意光明磊落地承认侵略事实,将不可避免地给中日关系的未来蒙上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日本是时候反思一下它的亚洲外交了。



微信上看不到的,中华军事App上都有!如何获得?点击阅读原文,打开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