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私募排排网
买私募,就上私募排排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方三十二  ·  现象级的科技飞跃:相信光,追逐光 ·  昨天  
国际金融报  ·  预亏超5000万元后,好想你股价三日跌掉两成 ·  昨天  
都市现场  ·  2月底截止!江西居民抓紧办理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中欧基金2025届校园招聘公告 ·  2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招商银行2025年春季校园招聘开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私募排排网

专访百亿私募世纪前沿:市场波动大?红利策略抗周期

私募排排网  · 公众号  ·  · 2024-05-30 11:50

正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私募排排网”。(点击文中蓝字,可查看相应私募/公募业绩)

近期,排排网专访了百亿私募世纪前沿的首席市场官——陈青祥,他曾就职于多家中大型金融机构,对大类资产配置、量化投资、基金评价等多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在节目中,陈总就如何应对投资中的周期性做出了详细的解答与分析,以下是精彩内容整理( 点击查看完整节目回放 )。

1. 中证红利指数本身具备良好的防御性beta属性,长期股息率表现亮眼;

2. 红利优选策略叠加alpha增强,攻守兼备,对抗投资周期性,收益风险比较优;

3.世纪前沿策略全频段覆盖,注重整体风险控制,团队实力较强。

(扫码查看完整节目回放)



策略研发流程?世纪前沿的策略特点及优势?

量化投资的流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做预测、做组合、做执行 。第一步做预测,也就是做Alpha、挖因子,目标是在数据中提取信息,来判断哪些股票会有超额收益,并输出对市场上股票的相对排名。这一部分是比较重要、也是相对耗资源的步骤。第二步做组合, 也就是通过给因子配置合适的权重,生成最终的组合预测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比较多的现实约束,如流动性、做空限制、风险暴露限制、行业偏离度等等,从而将整体预测变成目标组合。第三步做执行,主要是通过执行算法来进行拆单和交易时点选择,尽可能在降低执行成本的同时,减少市场冲击,实现相对平衡的组合构建。除此之外,量化机构还会有技术、运营人员,来为以上三步骤提供技术层面和知识层面的支持。

在策略方面,世纪前沿一直坚持 长周期、多样化、大容量 的概念,高、中、低全频段覆盖,交易执行优势突出,重视算法研发,避免滑点,减少交易冲击。此外,我们也非常注重风险敞口的控制。目前主流的风控是从市值和行业两方面复制指数,世纪前沿加入了流动性、估值、成长、动量等,从更多方面防止风格漂移。相对指数行业中性、市值中性,不做风格暴露,模型自由度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针对此次新上线的红利优选策略,我们也将继续秉持以上理念,在维持较低超额波动率的同时,力争较高的年化超额,提升策略超额夏普比。





红利优选 策略是什么?策略理念是怎样的?

通过多因子模型精选个股,在量价、基本面、另类因子等层面持续挖掘出大量 有效性显著、相关性低、稳定 且具有相当超额能力的因子,不断扩充底层因子池,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方法构建因子组合,在保持对中证红利指数有效跟踪的同时,力争实现对该指数的长期超越。

  • 指数收益β分享经济长期发展的红利,超额收益α享受管理人获取超额能力;

  • 对标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增厚收益,抵御风险,优化指数投资体验;

  • 严格风控,在控制超额波动率的同时,力争实现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




为什么选择红利优选策略?

1. 中证红利指数以股息率为核心,连续高分红的背后蕴含着公司业绩优、估值低、收益确定性相对较高等逻辑,在震荡市具备一定的防御性和逆周期性 与市场中性、固收+等策略相比,红利优选策略是 通过挑选具有防守属性的 Beta,并在此基础上实现Alpha增强,攻守兼备

图:近年来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对比

图片数据来源于wind

2. 中证红利指数长期受益于低利率时代股债收益差不断抬升的趋势,中长期增长动能突出。与其他红利指数相比,中证红利指数 涵盖沪深两市、市值覆盖面广,行业均衡分散,且股票数量相对较多, 更有利于各类 Alpha因子表现

3. 红利优选策略 较传统指增类策略防御性更强,较市场中性等稳健类策略相关性低 ,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式进一步降低风险,从而进一步提高收益风险比。

图片数据来源于wind


在专访中, 陈青祥先生还谈及了如何控制风险, 也对红利优选策略及回测业绩做了详细的解读, 扫描二维码,观看完整节目回看:


3440亿的国家大基金成立!5家公司被两期大基金共同持有!光刻机(胶)公司有望受益!

全球顶尖投行看好!大摩优选“中国出海20股”!

发射1万颗卫星!中国版“星链”计划曝光!盘点A股多家关联公司

葛卫东、章盟主、魏巍、赵建平等十大“牛散”最新持仓出炉!个个持股超10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