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血症风险令医生难以在HFrEF患者中充分使用MRA方案,钾离子结合剂是解决此类棘手问题、确保GDMT落实的可行办法。2024 AHA年会Late Breaking口头演讲重磅披露了REALIZE-K研究
12
结果,该研究是一项针对HFrEF合并高钾血症普遍/高风险患者的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也是首个顺利完成的评估环硅酸锆钠(SZC)在此类人群中能否实现快速、长期持续优化MRA的RCT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366例患者,在开放标签导入(open-label run-in)期间,患者接受了螺内酯滴定(目标:50 mg/天),期间出现高钾血症的患者启动环硅酸锆钠(SZC)治疗。在SZC和螺内酯≥25 mg/天的治疗背景下维持正常血钾(血K+ 3.5-5.0 mEq/L)水平的患者被随机分为继续SZC组或安慰剂组。
研究主要终点为最佳治疗反应百分比(定义为随访1-6个月以来血钾正常、每天接受螺内酯≥25 mg且无高钾血症急诊就诊事件)。关键次要终点包括1)接受任何剂量螺内酯治疗、无高钾血症急诊就诊事件、血钾正常的患者百分比;2)每天接受螺内酯≥25 mg的患者百分比;3)首次高钾血症发作的时间(sK+>5.0 mEq/L);4)因高钾血症首次减量或停用螺内酯的时间;5)6个月时的KCCQ-CSS。整体安全性终点为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生命体征、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在主要终点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SZC组的最佳治疗反应百分比更高(OR 4.45[95%CI 2.89-6.86],P<0.001;估计%:71% vs. 36%),且在每次随机分组后随访中始终占有优势。排除随机分组时接受15 g剂量SZC(或安慰剂)患者或使用更保守的K+阈值来定义高钾血症(K+≥5.5 mEq/L而不是>5.0 mEq/L)时,SZC带来的最佳治疗反应百分比仍然更高(OR 4.82[95CI 3.03-7.08],P<0.001;OR 5.37[95CI 2.97-9.70],P<0.001)。
图5:SZC组的最佳治疗反应百分比更高
图6:每次随访中SZC组的最佳治疗反应百分比均更高
图7:调整变量后SZC组的最佳治疗反应百分比仍旧更高
在5个次要关键终点方面,与安慰剂相比,SZC改善了前4个:接受任何剂量螺内酯治疗、无高钾血症急诊就诊事件、血钾正常的患者比例(OR 4.58 [2.78-7.55],P<0.001;估计%:58% vs. 23%);螺内酯≥25 mg/天患者比例(OR 4.33 [2.50-7.52],P<0.001;估计%:81% vs. 50%);首次高钾血症发作的时间(HR 0.51[0.37-0.71],P<0.001);因高钾血症而首次减少/停止螺内酯剂量的时间(HR 0.37[0.17-0.73],P=0.006)。
图8:次要关键终点对比
在整体安全性终点方面,SZC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风险类似。
REALIZE-K研究证实,在HFrEF合并高钾血症患者中,SZC能够在治疗1-6个月期间快速优化螺内酯剂量的情况下,显著增加正常钾血水平患者的百分比,并降低了高钾血症抢救事件和减量/停用螺内酯的风险,这种使用新型钾离子结合剂的策略,为平衡心衰患者MRA方案的临床获益与血钾升高风险带来全新解决办法。
2024 AHA也公布了回顾分析研究GALVANIZE Outcome
13
的结果,该研究显示,在接受RAASi治疗的患者中,长期使用SZC较短期使用SZC的高钾血症相关住院或急诊就诊率降低44%,高钾血症相关住院率降低41%,高钾血症相关急诊就诊率降低52%(p均<0.01)。这意味着长期SZC方案是一种改善患者结局、减轻患者负担、节约公共卫生资源的优选方案。
图9:长期SZC方案降低高钾血症相关住院/急诊就诊率
高钾血症作为心衰治疗中的一大挑战,限制了MRA等基石药物的应用,增加了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通过合理使用MRA方案、营养师参与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可有效降低高钾血症风险,确保患者能够接受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改善其长期预后。REALIZE-K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寻找既能快速优化MRA方案,又能减少高钾血症风险和患者负担的管理手段提供了线索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