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A. Greer, Jamie M. Jacobs, Areej El-Jawahri, Ryan D. Nipp, Emily R. Gallagher, William F. Pirl, Elyse R. Park, Alona Muzikansky, Juliet C. Jacobsen, Vicki A. Jackson, and Jennifer S. Temel
本刊负责人:周芳坚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审校:居正华 福建省肿瘤医院
翻译:钟晨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摘要
目的
:肿瘤与姑息治疗的早期整合(EIPC)能够改善进展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和心理状态。然而,EIPC让患者获益的机制尚未明确。故我们对EIPC是否能够调整患者应对策略以及应对策略上的改变是否能够改善QOL和消极症状进行了研究。
患者和方法:
对于EIPC临床试验的二次分析,我们收集了350例初诊不可治愈肺癌或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在初诊及治疗24周后都进行了QOL评估(癌症治疗的一般功能评估),消极症状(患者健康问卷-9)及其应对策略(简单的处理)。我们用线性回归来评估应对策略的干预效果,用偏差校正boot-strapping法和调解回归模型来解释应对策略上的改善是否能够影响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
结果
:自初诊到治疗24周后,与常规的肿瘤护理相比,EIPC明显提高了方法导向应对策略使用率(B=1.09; SE=0.44;
P
=0.01),能够降低回避反应策略的使用率(B= 20.44; SE=0.23;
P
=0.06)。在治疗24周后,方法导向应对策略使用率的提高及回避反应策略的使用率的降低都与较高的QOL和较低的消极症状发生率有关。EIPC试验中,方法导向应对策略(而不是回避反应策略)中的积极改变能够改善QOL(间接作用, 1.27; 95% CI, 0.33-2.86)和消极症状(间接作用, 20.39; 95% CI, 20.87-20.08)。
结论
:参加EIPC试验的不可治愈癌症患者中,其方法导向应对策略使用率增加,这与较高的QOL和较低的消极症状发生率有关。在患者能有效应对危及生命疾病的同时,姑息治疗能够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