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听玛玛的话
了解最内核的财经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听玛玛的话

空10,一场踩踏式、挤兑式卖出潮正在A股发生

听玛玛的话  · 公众号  ·  · 2024-08-14 23:5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描述了A股市场发生的卖出潮,其持续近10个月,并详细阐述了其缘起、发展及内核。文章重点介绍了“双地债”问题、债务滚雪球效应、以及当前市场的情况和应对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卖出潮的缘起

文章提到“双地债”问题,包括地方债和地产债,是造成一系列ZF债券与企业债券滚雪球效应的原因。作者从几年前就开始反复提及这个问题,并在10个月前开始写《深不可测》一文来阐述其严重性。

关键观点2: 债务问题的严重性

作者指出,去年10月份地方债发行规模达到史无前例的高点,之后的每个月,地方ZF需要借到万亿规模的钱来还债。而这一切只是可怕的滚雪球效应,债务在不断、更猛烈地累积。

关键观点3: 卖出潮的发展和理解

作者认为,理解卖出潮的缘起后,就能理解其发展。现在市场上的专业分析让人难懂,而普通人只需要记住一句话:“没人想投资的时候,M1就不会高”。作者提到,接下来看每个月的M1等专业数据时,还会看到持续下降。

关键观点4: 卖出潮的内核

作者认为卖出潮的内核在于债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市场压力无法得到真正的释放。他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不被大众传媒洗脑,要抓住周期,做同频共振的事情。最后,作者提出防守是目前最好的策略,现金为王,不做实体投资。


正文








作者/玛玛

动笔时间,23:03。
标题即内容:空仓的第10个交易日。

一场踩踏式、挤兑式卖出潮正在A股发生

这个“正在”,却实则已经持续了近10个月。

今天我为了能把这篇内容表达彻底,再次尝试引用去年写过的、年初又写又被核了几次的《深不可测》,文中观点作为本文核心阐述。

1、这场卖出潮的缘起

①我从几年前,就开始反复提到的“ 双地债 ”。

“双地债”都包含什么?
字面意思:地方债+地产债。

实则是这两个常年重疾难返的老坏登们,所造成的一系列ZF债券与企业债券的滚雪球。

再给大家一个公式:
全社会最终债务总量 = 银行贷款 + ZF债券 + 企业债券

细拆:
银行贷款 =个人贷款+企业和机构贷款+委托贷款。
综合起来,就是非常全面的贷款数据。

ZF 债券 =包含了G债+地方债

企业债券 =包含了所有类型企业的债券。(这里我们重点看的是房地产相关类型企业)

②既然从几年前,我就开始写“双地债”的问题,那为何又是10个月前,开始写《深不可测》?

甚至,根据这篇推演,直接调整了所有交易策略,直接放弃个股模式,直接写到 迎接ETF时代已经到来 》?

让我们回到10个月前,
2023年的10月开始,发生了什么?

去年10月份,地方Z+城投Z=发行了18254亿元!
这是史无前例的高!

所以,从去年10月开始的这个时间节点,
被我在趋势的拐点上,狠狠的标注了!

③“化债工作”:

当时在TOP级别的所有工作里,重要性排名第一的,就是“ 化债工作 ”。

金融市场中所有的“金主”,也就是全G所有银行、保险公司、券商、信托公司,都收到了购买地方债券的Q制要求。

这也就是说,
这是以“ 抽干了整个金融市场为代价 ”的!

但,当 10月过去之后, 危机并未过去。

还记得多年前,2008的4万亿救市计划吧!那个功效持续影响了整个中国金融市场多久?实体经济多深远?

所以,1.8万多亿啊,接近4万亿的一半了,
大家都以为,至少,够用半年总有吧?

④深不可测

但,这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10月份之后的每个月,我都在收集“发债数据”。得到是现实令人窒息:地方ZF必须每个月!要借到万亿规模的钱!才能用于还债!

而这一切,却仅仅是可怕的滚雪球效应。债务在不断的、更加猛烈的累积, 所谓的 借新还旧 ,只是让 资金在“ ”和“ ”这种无效的动作中,不停空转。

仅2023这一年,
这场“深不可测”的滚雪球游戏,就已经从金融市场抽走了近16万亿的资金!


点到为止,VIP文章内容不再赘述。

2、这场卖出潮的发展

理解了这一切的缘起,接下来的一切就很简单了。

而现在,我看又有很多V们在各种秀专业,分析M1、M2的,那些晦涩难懂的词汇,仿佛一定要让普通老百姓看不懂,才能彰显金融狗们的无能且自大...

实在看不下。

所以,我只写一句话, 这是早在2个月前《 我们的多个数据,创历史低点? 》这篇文中所写的——

没人想投资的时候,M1就不会高。

是的,就这么简单一句话。普通人,记住这句话就足够了。当你接下来去看每个月的M1等专业数据时,还会看到持续的下降,也会更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 、这场卖出潮的内核

也很简单。

  • 1张图



  • 3段话:

①关于“双地债”问题的深不可测,我曾经让大家想象一下这个画面——

  • 一方面,池子里的水,被自己人和外人一起,同时的、不断的被抽走;
  • 另一方面,还没有新的活水进来;
  • 那请问,鱼怎么活?

我最近在重新研究海航的重整方案,我对当时进驻的工作组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在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
所有的破产重整。本质上就是释放压力的艺术。

而现在的市场,也一样。

短暂的护盘也好,在不断地借新还旧用来拆借承托也罢。其实,都无法让压力得到真正的、科学的释放。

所以,必然是一步一个台阶的,不断向下,再向下走。

③大家总提到的国运,与个人的运势,我觉得是一样的,都是要抓住周期,做同频共振的事情!

但有一点要搞清楚,不要被大众传媒洗脑:
选择>努力

财富是对认知的奖励,
而不是对勤奋的补偿。


安。



防守,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面对高利,不幻想,不妄念。
现金为王,不做实体投资。
跑赢市场,跑赢银行理财,
足矣。

复习重点文章:
迎接ETF时代已经到来
迎接ETF时代 2
ETF时代3——复苏
必看!一篇解决所有答疑
人菜,瘾还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