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关于社群的定义,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尤其是大家百度完之后会发现。关于社群的这个含义,解释特别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呢,大家说得都不错,而且都基于自己的认知,谈了社群的概念。总结来看,我发现这个市面上对于社群的定义,无非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分别是从这个工具论,还有这个客户关系管理。再就是社群的这种社会化的定义就是社会学的定义,社交论对社群本身做一个解释。主流的声音,分为这三种,接下来呢,我根据这个每一个主题,关于这个工具,关系和社交,这个谈一下我的看法。
工具特别容易理解,包括我们粉丝工场做得最成功的一个案例之一,比如三个爸爸。他当年就是利用社群本身的这种力量,做了一次我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厉害的一次产品的众筹。三个爸爸,这个牛B的案例,就是咱们粉丝工场丁丁老师带着团队做出来的,这个更加非常有体会。工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社群本身,当成一个互联网的工具。然后呢来做一些这个产品的测试,这个客户的拓展或者叫用户的拓展,以及这个品牌的传播,来达到自己这个营销和转化的这样一个目的,这个是把社群当成工具。
其实,关于社群的工具应用方面的话,各位如果说前段时间了解了区块链之后,就会发现,区块链,这么好的一个经济模式啊、商业模式,甚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模式,他其实也是在利用社群,来做他的商业模式的补充,甚至是组建。
社交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社群本身他这个根本上来讲他进行的是人和人之间的这种信任关系,就像两个陌生人一样,你如果让人和人之间产生一种信任,就是通过这种链接和互动,让大家放在一个池子里边儿就一个共同的话题,一聊,三来两往,我们就成了这种熟人关系,其实就是一种信任关系对不对,第三个就是它聚集的是一帮同频同趣,共同价值观的一帮人,比如我们粉丝工厂聚集的是对这种粉丝精神具有崇尚的群人啊,那最后也就是做人脉的链接,相信很多人也是通过社区的方式而认识的。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话题,关于当前社区的运营环境。我相信很多小伙伴来听今天这个分享,肯定是带着一个很大的疑惑就是目前的群不活跃了,更无从谈起转化的问题,大家每个人手里边儿微信里边儿,装了n多的群,像我最高峰的时候,一个微信号儿有两百多个群。苹果还可以,我另外一部手机根本就打不开,微信,就是因为群太多,消息太多了。那么针对这种信息比较多,群比较多的一个现状,我们该如何做好呢,或者说想做好这个社区的运营。我们得先明白一个问题就是目前的社群到底遇到了什么运营困境。
其实都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大家是居无定所,只能是靠一个新的组织来释放自己的这种人生价值,来安放自己的这种人生和青春。而在我们这个太平盛世,我们会发现我们上班一般是这个一周,五天时间上班。有八个小时在单位里边。我们会有这个花费一部分的时间放在跟孩子在一起,跟父母在一起。跟你对象在一起。另外的时间,我们会放在出去玩,跟几个朋友玩个party,然后踢踢球儿。然后呢,参加一次这个瑜伽活动等等健身。所以你会发现在这个时代里面呢,我们的时间是几乎是在平均的分配。所以,有这样一个社群的回路下降,我认为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时间放在了单位上放在这个家庭里边。
对于这样一个社会环境,我们该如何做社群的运营呢?我觉得有三点,可以作为一个战略,给大家做思考。我们知道社群经营的是人和人的社群的这种信任关系,那人和人的信任关系怎么去量化呢,我觉得另外一个词来解释,就是来经营人和人的这种关系,所存放的时间。比如说同样的是我玩儿手机的两个小时,我手上有十个群,那我在咱们这个粉丝工场的群,我花的时间多一点,那我在另外几个群花的时间少一点。所以呢,我们经营的除了这个信任关系之外,还就是这个用户的时间,所以流量流量本身也是在这个本质上还是这个用户的时间,这个我们大家必须有这样一个思考。
我们做社群运营时第一点就是我们要扩大用户本身,他的家庭,他的工作和他的兴趣,是存在时间的重合度的,我们做一个群,我们要尽可能反哺他的家庭和公司。所以在做价值点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如何让他在家里面的时间也能够在我们群里多停留一下,跟父母在一起,跟孩子相处的时间也能够在群里边儿体现。或者说这个群本身能不能帮他赚到钱,给他带来一些利益,当他觉得在群里赚很多钱的时候,他肯定会花时间在这个群里边,所以这个非常重要,那第二个呢,就是是群要靠冲突来推动。因为我们认为社群的冲突,她是强化社群的一个重要方式。
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就是,我们在玩儿社群的时候也要有意识的在群里边儿制造一些辩论。这种约架,对赌等等这些环节,然后让群里边儿出现一些这种凝聚力。第三个运营的战略就是要不断的通过快乐进行牵引,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把社会的这个主要矛盾先定性,之后我们要提出一个更加崇高的目标。这个崇高的目标,包括我们的四个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这种价值观其实很能够吸引大家,让大家通过这种行动来维护这个群的一种尊严,来维护我们的理想和目标,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做社群的三个战略,时间上,冲突上和快乐上。
社群的这个8个模式。包括了第一是众筹,通过社群的方式做众筹。我们可以把钱给冲上来,把人给筹到把用户给筹到,可以筹到这个渠道商等等。第二次这个零售,就是在群里边儿卖货直接卖货,2C。第三个是分销就是我们这个群是2B的。然后,把我们的这种分销商,拢络到群里边儿,在群里不乱讲政策,让大家进行卖货,这个是第三分销。第四个是会员制,比如我们搞个群,想进站加入我们的群要一个门槛,需要交多少钱,第五个是把自己本身当成一个广告的平台进行流量的分发,可以赚到钱就做广告。第六是社区的这种概念融入到企业内部,做这个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变革。第七个是做投资,孵化项目。第八个是通过增值服务来带来一些延伸的价值。
忠于目标,全局考虑
社群运营也适用于AARRR模型,都无可避免地需要经历用户获取、激活、留存、收入、传播这几个环节,但如果要建立健康运行的社群,让运营顺利进行,直至完成收入指标,则:
1. 设立执行合理的运营目标
运营的最终目标是转化,如AARRR模型所示,每一个环节的运营都会为后面的环节打下基石,如果想要在这个模型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最终达成收入目标,则拉新、激活、留存环节都需要根据收入目标,我们需要获取、激活、留存潜在目标用户,非目标或潜在用户的流失并不值得可惜,甚至是有益的。
因此,目标的设定非常重要,这个目标需要视收入目标制定合理的社群运营目标,并具体切分成为各个环节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一周拉新多少用户,而应当是一周拉新多少潜在目标用户,不仅仅是有多少用户活跃,而是产生了多少优质内容,以此类推,才能让社群进入良性的循环,达成最终的收入指标。
2. 在各阶段全盘考虑
社群运营中AARRR模型的各个阶段并不是孤立运作的:拉新是为了活跃转化传播做准备,活跃转化传播又帮助继续拉新扩张。只要有第一批用户进入社群,我们就要开始刺激活跃,促进转化,哪怕社群已经达到百万级,依然需要不断拉新,在运营初期。
所以,我们在各个阶段都要根据运营目标,通盘考虑运营计划。
在初始阶段,需要考虑拉进来的用户是否能达成转化目标。如果从一开始,因为急于求成,为了一时数据漂亮好给老板交代,使用不恰当的方式运营非目标用户,可能在后面环节的运营中出现问题,或者中期扭转方向力不从心导致运营失败,或者为了维护现有用户而导致运营方向越来越偏离目标,在收入的阶段彻底宣告运营失败。
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后,主要精力放到留存促活转化上,但也不要忘记在活动中配入裂变拉新的环节,这个阶段的拉新机会非常好,一个优质用户的身边一定聚集着一批优质用户,裂变的效果非常好。促进传播这件事并不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环节,它应当穿插于所有的运营环节中。
拉新:谨慎又大胆
社群的生命周期,不能说从拉新阶段就已经决定,但至少拉新环节对社群生命周期的影响不弱于后期群内的促活和留存。
1. 拉新需谨慎
首先,我们在设立社群主题和潜在目标用户的时候需要谨慎考虑。
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一个粗犷的主题,而是相对精确的主题。
但我并不是主张社群的主题要设定的太过于狭隘,而是主张谨慎深挖潜在目标的潜在共同点和需求,推演激发用户的过程,再确定主题。
比如:一个社群的运营目标是卖漫画画材,完全可以把社群主题设置为二次元爱好者,因为爱上二次元而爱上画画的应该不在少数。甚至我曾经把日语社群把主题定位动漫游戏爱好者,因为经过调研80%的日语学习者都是通过动漫游戏爱上日语的。
其次,拉新活动要从运营目标出发,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偏离潜在目标用户的情况。
比如:某运营商首次开展在线教育内容,目标是用户订购课程,为了让用户了解在线教育的新业务,也为了迅速聚集用户,运营商利用自身资源,举行了很多诸如转发课程送流量,大转盘抽京东卡等活动;订购送话费,利用了用户价格敏感的心理,迅速积累起一定规模的用户。
但最终发现之前不过是虚假繁荣,这批用户很少留下有价值的内容,也不会参与课程相关的活动,转化率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为了话费而订购的用户话费到手迅速退订,群里用户讨论的最多的是流量和话费问题,社群迅速失控,某一个月没有发流量,便被用户口诛笔伐,最终社群沦为广告群,社群运营宣告失败。
这2点不管受众面垂直的社群,比如:考试、某种兴趣、某种职业,还是于美食、日用等等大众生活的群,都是适用的,是有效排除无意义的羊毛党唯二的办法。
2. 拉新要大胆
拉新要大胆是指方式和渠道都有创新,善用组合拳。
一般而言,用户进入一个社群,大多数的诉求是为了社交、内容、咨询等等。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拉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内容传播和用户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