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招商引资内参
原:招商引资内参(ID:zsyznc)。招商引资首席新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超245亿!生态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  2 天前  
生态梦网  ·  揭秘!生态城首个国家级绿色工厂长这样... ·  3 天前  
今晚报  ·  天津又一所“实验小学”,即将投用! ·  3 天前  
今晚报  ·  天津又一所“实验小学”,即将投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招商引资内参

无税返新招商时代,合肥这4种招商新思维将成全国主流!

招商引资内参  · 公众号  ·  · 2024-08-08 07:00

正文

【重要通知】招商引资发生重大转向!取消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后,招商引资如何解读?怎么做?有哪些新思路新模式?我们将于8 月27-31日(周二-周六)在大连市举办新形势下招商引资政策研判与对策建议会议,了解详情请联系王老师150-1092-1500(手机同微信号)!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传统依赖于税收返还优惠政策的招商模式难以为继,每个地方都必须思考以后招商引资怎么做?我们认为,合肥近年来形成的招商引资方法论十分值得各地思考,他们的四大核心思维模式:以投带引、链式招商、科技招商和场景招商,将成为未来主流模式,也是每个地方未来招商引资要学习借鉴的模式,为此,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 zsyznc )对合肥招商引资这四大核心思维模式和相关案例进行了整理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01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 1 :以投带引

合肥因其国资平台在投资领域的出色表现,被誉为“最牛风投城市”。得益于优质产业支撑,合肥在疫情中显示出强大的产业韧性,成为中国 GDP 增长最迅猛、工业发展最快的城市。

资本招商,合肥可以说“赌”赢了未来。大家津津乐道的便是合肥“豪赌”京东方的案例:十几年前,合肥年财政收入仅 160 亿元,硬是掏出 175 亿元引进京东方。

经此一役,合肥补上家电产业链最后一环——京东方在合肥的智能手机等五种显示屏业务稳居全球第一,并带动相关上游企业投资合肥。在京东方完成 6 代线、 8.5 代线项目建设后,合肥国资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完成投资退出,实现净收益约 140 亿元,回报率约 271%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看来,合肥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循环型政府招商引资模式,通过国有资本引领新兴战略产业发展,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带动形成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讲合肥的“逆袭史”,绕不开三个故事:

2008 年,合肥拿出三分之一的地方财政收入,引进当时亏损超过 10 亿元的京东方,建设国内首条液晶面板 6 代线,一举打破新型显示器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

2016 年,合肥产投与兆易创合作启动总投资 1500 亿元的长鑫存储内存芯片自主制造项目,为国家在该领域打开全新局面。

2020 年,合肥建投联手三级国资平台筹资 70 亿元,帮助蔚来走出“至暗时刻”,随着比亚迪、大众等龙头及配套企业先后进驻,一座“新能源汽车之都”正在崛起。

一次投资,引一个龙头,带一串链条,兴一片产业。故事背后的“合肥模式”不断被总结、分析、学习,有哪些“知识点”?

合肥市国资委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这套以国有资本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其核心可凝练为“以投带引”四个字。

该模式下,合肥以建投集团、产投集团、兴泰控股三大平台公司为投资“操盘手”,抓住创新驱动战略要点,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实现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们也曾探讨是代替的‘代’,还是带领的‘带’,最终明确是‘带’,强调‘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两个结合。”他说。

“合肥模式”另一个重点是构建了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形成“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投资模式。

“资本不是取之不尽的,必须流动起来,而且为把控投资风险,也要设计退出通道。”该负责人说。合肥在京东方 6 代线、 8.5 代线项目完成投资退出时收益差不多 200 亿元,“不仅干成了项目,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还能把赚的钱投到新的未来的项目上。”

重要的是,这笔钱还能用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围绕产业链条上下游打造产业集群。

在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蔚来合肥区域总经理余东明介绍,蔚来从 2020 年底启动供应链近地化项目,过去三年,蔚来位于安徽省内的合作伙伴从约 60 家增加至约 120 家。如今,合肥已经成为最适合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

组建产业基金,强化资本运作。在京东方合肥 10.5 代线、彩虹 8.5 代玻璃基板等相关产业项目建设中,合肥建投积极开展投融资创新,以金融方式切入资本市场,发起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芯屏基金”),改变以往政府直投或借款的方式,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募集资金,服务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构建良好的金融支撑体系。目前芯屏基金实缴规模已达 265 亿元,规模上迈入全国私募股权基金头部方阵,累计完成对外投资 366 亿元,所募资金全部投向合肥市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上下游产业链,为实现市场资源、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的充分结合,促进有效投资,满足重大产业项目资金需求提供了坚实保障。为适应多元化发展需要,目前芯屏基金正积极由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行业逐渐向新能源汽车、农业产业项目等拓展,拓宽资本管理领域。

据了解,合肥市政府下属三大投资平台,通过与中信、招商等头部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累计组成了将近 1000 亿的产业基金群,加上直接投资等多种途径,在互相竞争中触达了海量的企业,通过资本加持、土地、人才、贴息、税收等一系列组合拳引入和培育了一个有一个新兴产业,合肥也在短短十年间从“全国最大县城”完成了华丽的蜕变,在 2021 正式进入了 GDP “万亿俱乐部”。三大资本招商平台如何:

1 )合肥产投

合肥产投集团现已基本形成“以‘产业平台’为核心、‘创新平台’为引擎、‘开放平台’为载体、‘资本平台’为支撑”的发展局面,投资建设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置等项目;参与投建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智慧能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三大创新平台;以合肥国际内陆港有限公司为载体,打造合肥对外开放新名片;管理运营合肥市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等“产投系”基金群,重点投资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合肥兴泰

一支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从 2.27 亿元起步发展到 29.77 亿元,完成设立 12 支参股子基金,认缴总规模超 220 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近百个,投资额逾 45 亿元,其中合肥项目投资额近 25 亿元,占比 55%

这背后的神秘“大管家”是来自兴泰控股旗下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兴泰资本,自 2015 1 月受托管理引导基金以来, 4 年多的时间,公司从成立初期仅 3 人发展到如今 28 人的成熟团队,从管理基金规模 3 亿元的新手成长为掌管百亿元资本的行业强兵 , 一直致力于为合肥市优势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

3 )合肥建投

合肥建投已获市场盛名,其以京东方项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使合肥建投一举迈入全国城投行业的先进行列,成为全国城投行业的典范。

合肥建投于 2006 6 月正式组建成立,注册资本为 126.47 亿元,是合肥市委、市政府在整合原有规模较小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重组成立的全新的市级投融资平台。目前拥有全资及参控股子公司 50 家,截至 2019 年底,合并资产总额达 4422.93 亿元,净资产达 1874.84 亿元,资产规模在全国城投行业稳居前四。 2020 年上半年,其成功投资推动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和欧菲光光学光电产业园项目落地合肥,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02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 2 :链式招商

合肥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 12 条重点产业链。

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担任产业链“链长”,从市级层面建立统筹调度机制,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

优化产业政策措施,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在更高层面上保障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稳定和发展。

沿链“招大引强”是合肥的招商引资特征之一。合肥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钱文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务虚会上也强调,要进一步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入挖潜项目线索,将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总部企业、上市企业、国家高企、央企等作为招引标的。

为推动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园区也主动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

2021 年,合肥经开区合肥新桥集成电路科技园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园区重点围绕长鑫存储,培育集成电路产业链,引进芯片研发设计、封装测试、装备材料及第三方服务项目,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体系。

“园区带给我们非常大的便利,特别是我们从台湾省过来,员工以厂为家,园区里的服务人员态度都非常友善。”合肥鑫丰科技公司总经理张尧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鑫丰科技带来了 66 人团队,不仅是工厂,要把技术真正落根在合肥。“不光是技术的传承,现在在合肥本地我们还有研发团队。”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合肥链式招商最成功的产业之一。 2023 年,合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86.3% ,新能源汽车产量 74 万辆、同比增长 1.4 倍,占全国总量约 8% ,位居全国城市前三。今年一季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 16.32 万辆、同比增长 28.8%

合肥持续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汽车领域汇聚,抢占汽车科技最前沿。目前合肥有 6 家汽车领域新型研发机构、 70 家创新平台,半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智能座舱芯片等技术全球领先。

03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 3 :科技(科创)招商

在合肥,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合肥市蜀山区政府办、科创办负责人但孝飞告诉《财经》,就像蜀山区,正在做全区域、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的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成为蜀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能。

哪里的创新生态好,哪里的科创主体就蓬勃生长。

近年来,“合肥模式”凭借着科创在中国广为人知,离不开其背后的力量:这里拥有以科研专业闻名的大学、与新兴产业有关的集群。合肥是中国先进科创城市探路的样本之一。

朱东杰认为,合肥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合肥地处中部和东部之间、长三角区域之内,有着“桥头堡”一样的区位优势,在交通、物流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起着带头作用。二是人力资源优势,在合肥发展初期,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汇集了大量高学历人才,为合肥近几年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叠加产业转移的背景,近几年合肥凭借着‘第一风投城市’等头衔、优良的营商环境、成本优势等主动承接了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扩散的许多项目,为合肥市细分领域带来了发展机会以及红利。” 朱东杰说。

《财经》采访的部分专家认为,合肥市政府抓牢各个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逻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战略。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而科技创新依靠的是人才。朱东杰告诉《财经》,城市如果想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思考:城市是否愿意将发展红利与人才共享。“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让人创造价值,但现在要强调分配价值,让人才感受到公平回报。”

朱东杰观察,中科大以及不少海归学子越来越倾向于留在合肥创业就业,这让合肥的发展有了新期待。

合肥政府官方数据显示, 2023 年,合肥常住人口 985.3 万人,较 2022 年净增 21.9 万人; 2023 年,全市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超 35 万人、创历史新高,近 3 年累计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近 100 万人。在合肥常住人口中, 35 岁以下人口占比约 50% ,每 10 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 2.7 万人以上,是全国的 1.8 倍左右。

“吸引人才和企业进驻的主要因素有:合肥为科创企业提供的税收、产业政策优惠,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合肥已有的庞大人才储备库。”朱东杰说。

近几年,城市之间竞争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初步凸显。具备创新精神、服务意识的城市更容易吸引企业落户;落户企业越多,当地科创氛围越好,资金人才则不断流入。在这两方面,合肥走在全国前列。

04 合肥招商核心模式 4 :场景招商

2023 年以来,合肥市以其独特的“场景创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场景创新”以新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导向,以供需联动为路径,力图实现新技术迭代升级和产业快速增长。

在全国场景赛道中率先起跑的合肥, 2023 年以来,频频项全国递出“场景创新”这张名片,实体化运作全国首个场景公司、常态化发布场景清单、举办全国场景创新峰会、邀请“独角兽”企业来访……新经济、新技术、新物种企业在合肥渐成生态,创新之势蓬勃向上。

1 )关键词:从 1 N 释放场景要素让创新技术实现“裂变”

2023 5 8 日,第二节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此次博览会上,城市安全生命线“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备受瞩目,而这正是合肥场景创新的标杆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合肥开放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消防、水环境、综合管廊等八大领域场景资源,为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先进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

走进合肥市城市安全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铺在电子大屏上,实现“一平台、一张网、一体系(指挥)”。 8 万多套传感设备遍布于合肥路面、桥梁、地下官网, 24 小时监测“城市心跳”。如今,这一“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 60 多个城市。由城市生命线工程孕育出的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正蓬勃生长。

场景,意味着更多可能;创新,昭示出无限潜力。合肥自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成立以来,已组织场景调研培训、场景路演对接等活动超 200 场,挖掘场景需求超 800 条,通过召开场景发布会等方式累计发布 6 批次 451 个场景机会清单,形成意向对接单位共 2660 家,意向对接金额预计 36.58 亿元。

2 )关键词:从 N 1 政府站台“背书”让企业不再“浮沉”市场

当前,初创型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推出后,往往缺乏应用场景来展示、验证,经常面临“有技术缺商业”难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