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全面实plement个人养老金制度,劳动者可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金融产品。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生效,适用范围扩大到全国。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然而,个人养老金的缴存资金'遇冷'是当前试点的重要难题,产品同质化、税优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制度优化和二、三支柱之间的协同强化将是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的关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2月15日起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关键观点2: 个人养老金制度适用范围扩大到全国
《通知》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适用范围从36个先行城市同步扩大到全国。
关键观点3: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缴纳的资金由个人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
关键观点4: 存在开户热与缴存资金遇冷的反差
当前业内对于个人养老金试点情况的评价是开户人数超预期,但缴存资金遇冷。一线城市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数均已突破400万户,但户均缴存金额较低。
关键观点5: 未来制度优化和二、三支柱之间的协同强化将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解决产品同质化、税优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以及强化二、三支柱之间的协同,是未来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的关键。包括推动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的融合与协调发展、打通资金流动渠道等措施被提出。
正文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
《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
。
《通知》明确,
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均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
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范围从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同步扩大到全国。
《通知》规定,
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产品基础上,
将国债、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
。金融机构要做好个人养老金产品资产配置公示等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投资咨询服务,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保护,保障参加人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通知》指出,
审慎确定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范围,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
。商业银行要健全线上线下服务渠道,为参加人变更开户银行、领取个人养老金等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为理财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提供便利。
《通知》明确,
在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情形的基础上,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
,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参加人达到领取条件,可以通过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和商业银行等途径提出申请并经核实后,由商业银行将个人养老金发放至本人社保卡银行账户。
《通知》要求,相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强化信息共享,促进制度规范运行。同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经营主体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健康发展。
个人养老金
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
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每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
,缴纳的资金由个人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封闭运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
已有银行发布通知
“开户热”与“缴费冷”反差待解
“应该马上就会在全国推行了,我们其实一直在做系统上的准备,目前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了。”近日,某非试点城市的国有大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
近期已有多家银行机构筹备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开闸”
。招商银行APP在12月11日发布的《关于个人养老金预约自动开户业务办理的通知》中指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即将全面实施,我行将在制度全面实施当天,为在我行办理个人养老金预约自动开户业务的客户批量开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
工商银行烟台分行有关负责人12月6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烟台地区个人养老金账户正处于预热宣传阶段,工商银行可以预约开户,目前经多次测试,相关系统运行稳定。具体开闸时间根据上级行通知,确定后会及时公布。
“开户人数超预期”是当前业内对于个人养老金试点情况的普遍评价。
以2022年11月25日36个城市(地区)先行试点名单的公布为起点,到2023年6月末,不到一年时间,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就已达4030万人。不过,这以后,开户速度明显放缓——到2024年6月末,全国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超6000万,较一年前新增约1970万人。
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韩强此前指出,开户人数超预期“与银行采取的促销手段是分不开的”,这主要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唯一性”所决定。根据原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只能选择一家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确定一个资金账户,商业银行只能为同一参加人开立一个资金账户。因此,花式“抢夺”客户资源也成为银行营销的重要方面。例如,进入12月,多家银行就以“节税倒计时”为切入点,吸引客户开户;不少机构还拿出“预约有礼”“开户首缴抽立减金”等真金白银吸引用户。
不过,
与“开户热”相对的是缴存资金“遇冷”,这也是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的重要难题
。
从各地试点情况看,
北上广深4座一线城市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数均已突破400万户
。
其中,北京市截至三季度末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531.8万户,缴存资金超过114.2亿元人民币;上海市截至三季度末累计开户近500万户,缴存金额超过110亿元。广州、深圳截至10月末的开立户数则超过了400万户,分别达到488万户和434万户。
但从户均缴存金额看,以北京为例,截至三季度末,户均缴存资金为2147.42元,占每年12000元缴存额度上限的比重仅为17.9%。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12月11日,个人养老金产品中的储蓄、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数量分别为466只、200只、165只、26只。分析来看,业内观点指出,解决产品同质化、税优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是未来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吸引力的关键。在制度优化层面,多方人士近期提及要强化二、三支柱之间的协同,包括打通税优政策、资金流通渠道等。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根据各国养老金逐渐发展演进经验,二、三支柱边界逐步模糊。他认为,当前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二、三支柱发展。第一,推动企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第二,打通二、三支柱的资金流动渠道;第三,鼓励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推动本企业职工建立个人养老金;第四,允许雇主自愿为本企业加入个人养老金的职工在税后提供一定比例配比缴费;第五,对职工数量达到1000人以上,没有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试行“准自动加入机制”;第六,允许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将集合计划“零售”给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第七,探索第三支柱与全国社保基金边界交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