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通过描述城市中的零工群体、老年父母为子女付出的努力以及个人在医院痛哭后的转变,展示了家庭责任感和对生活的追求。文章强调了努力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家人提供安稳的生活,对抗命运的资本,以及寻找生活的'活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凌晨四点,有人开始自发聚集在街头等待零工。
他们穿着结实耐磨的衣物,等待面包车的到来,以获得一天的工作机会。
关键观点2: 老年父母为了子女的生计而辛勤劳作。
他们不论天气如何,都要寻找工作机会,甚至不得不摆摊还债。他们的心愿是只要还活着,就为孩子尽一份力。
关键观点3: 同事发现父亲为了家庭去工地打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这一刻,他明白了自己需要更加努力,为了家人活得更好。
关键观点4: 努力工作的意义不只是物质欲望,更是获取对抗命运的资本。
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强调了努力工作的意义在于为家人提供安稳的生活和对抗命运的资本。
关键观点5: 文章展示了家庭责任感和对生活的追求。
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故事,文章传达了对家庭的忠诚和责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正文
凌晨四点,可能有人还在报复性熬夜,有人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
他们戴着不太安全的安全帽,穿着结实耐磨的解放鞋,自发聚集在冬日的街头。
博主@苏七七上前询问才得知,
他们是在这里等活儿的杂工。
可他们不舍得花十块钱买一份热乎的早点,2块钱的馒头成了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时而搓着手和身边的人攀谈几句,时而巴巴地四处张望。
还未停稳,他们就把车身围得水泄不通,来不及等车门完全打开,就你推我赶拼命往上挤。
这种面包车是用来接送零工的,能挤上车说明这一天的活计有着落了。
已经在寒风中站了一个多小时的他们自动排好队,像货物一样被整齐地码好,分装进一辆辆车里。
此时,有一个背着红色尼龙双肩包的阿姨,徘徊在一辆面包车前。
五点三十七分,天要亮了,此时桥底下还有一群没被选上的“小黄帽”。
博主采访后得知,他们普遍上了年纪,没什么学历,也没什么技能,唯一可以售卖的就是气力。
只要工头需要,他们什么活儿都愿意干,无论工作多累多难,一天的工钱不过130。
为了一家人的活路,他们不愿歇息,不能喊累,不敢停下。
这是几年前一张流调图,记录了深圳宝安64岁刘婆婆最真实的日常。
她上午要去医院照顾生病的老伴,中午要坐地铁去女儿的餐厅帮忙,一直到晚上才能回家休息……
她64岁的晚年生活,没有早茶、没有麻将,也没有广场舞,有的只是数不尽的责任,和日复一日的劳作。
只是因为儿女做生意失败了,老夫妻俩只得出来摆摊帮忙还债。
可是当头套卸去,里面竟然是位白发苍鬓,瘦骨嶙峋的老爷爷。
人们以为蹦蹦跳跳卖网红青蛙,是年轻人招揽顾客的小把戏。
毕竟头套闷热沉重,长时间走路叫卖,需要极大的体力。
她或许并不理解这里头的套路,她只知道多卖一只青蛙,就多一笔钱。
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能帮衬孩子们一些,让他们好过点。
他们的身份各异,或许是保姆、门卫,建筑工人、维修人员……
但他们的心愿都一样:只要还活着,就为孩子尽一份力,发一分光。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么拼命工作,难道就是为了每天被人指着鼻子骂吗?
都说人生是旷野,为什么我的人生只是一条通往无限加班的轨道。”
但前几天,我俩在食堂见面的时候,他却突然就说先不离职了,准备好好干下去。
原来,有天他偶然在微信运动上发现,他爸爸连续半个月,每天都走5W 步以上。
他打电话回家才知道,一直务农的爸爸苦于种地不赚钱,便在镇上的工地找了一份工。
“六十好几的人了,每天早上 4 点多起床,晚上11 点多回家,累死累活一月才赚3000块,但凡我有点本事,我爸也不用去干这个了。”
我说:“你现在也能够养活自己,叔叔没必要这么劳累吧?”
同事低了低头说:“我这些年一直没找上女朋友,我爸觉得是家里条件差,他想趁现在还能干得动,多赚一点钱。”
说到这里,他眼眶有些湿润:
“我爸都还在为我拼命,我哪有资格歇息?”
村上春树曾在书里写:人不是慢慢长大的,而是一瞬间长大的。
在那一瞬间,你发现父母已经苍老得无力为你兜底,你发现你已经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那种责任感会让你放下一切矫情,放下一切懒惰和玻璃心。
你会想自己如果更有本事就好了,想着如果再努力一点就好了。
那一瞬间你会咽下一切委屈,吞下所有抱怨,扛起为家人遮风挡雨的使命。
一个男子去医院看望病人,却意外看到一个正在啜泣的老人。
原来,这位老人因为胃肠痛独自去医院看病,医生诊断后让老人去做个CT,看看有没有问题,做CT的价格是500元。
他没有直接缴费,而是打电话给儿子,反复询问这个ct要不要做。
颤抖的双手,小心翼翼的语气,像极了一个正在认错的孩子。
因为除了生离死别,这里天天在上演着命与钱的残忍较量。
对此我深有感悟,八年前我的父亲突发脑梗,在ICU里待了十几天。
每天账单上的费用,流得比水都快,家里的存款很快就见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