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学人
能源学人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媒体平台! “能”(Energy)涉及化学、生物、信息等与能相关的前沿科技领域; “源”(Nature)即通过现象探究事物本质,科学化深层次解析问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学人

湖南工业大学朱裔荣教授&中南大学邹国强教授EnSM:相工程助力实现超高容量1T/2H-MoS2用于先进铵离子存储

能源学人  · 公众号  ·  · 2025-02-26 09:4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研究背景】
近年来,水系铵离子电池 (AAIBs) 因其卓越的安全性、低廉的成本、丰富的资源以及出色的电化学性能,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其中,二硫化钼 (MoS 2 ) 作为一种新型的钼基负极材料,凭借其较大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以及出色的电化学活性,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铵基储能负极材料。但遗憾的是,较低的容量、差的倍率性能以及不稳定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AAIBs的整体性能,从而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提升MoS 2 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索其在AAIBs中的储能机理,对于其未来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作介绍】
近日, 湖南工业大学朱裔荣教授&中南大学邹国强教授 在国际知名期刊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上发表了题为”Phase engineering enables ultrahigh-capacity 1T/2H-MoS 2 for advanced ammonium-ion storage”的研究论文,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齐心雨为第一作者,湖南工业大学朱裔荣教授和中南大学邹国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受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启发,采用相工程策略通过水热法设计并合成了1T/2H-MoS 2 纳米花,并研究了不同晶体相对于MoS 2 基水系铵离子电池(AAIBs)性能的影响,探讨了1T/2H-MoS 2 的NH 4 + 存储机制。DFT计算和实验表明,1T-MoS 2 的成功引入,扩大了MoS 2 的层间距,提高了电子电导率,并降低了扩散能垒。因此,与2H-MoS 2 负极相比,1T/2H-MoS 2 负极实现了更高的比容量、更优异的倍率性能以及更稳定的循环性能。动力学分析(CV、EIS 和 GITT)证实,引入1T相后,1T/2H-MoS 2 负极实现了电子电导率的提升和NH 4 + 扩散动力学的加速。通过非原位测试发现,1T/2H-MoS 2 负极的能量存储机制是可逆的NH 4 + 嵌入/脱出,同时伴随着H键的形成/断裂以及MoS 2 的相变(充电:1T→2H,放电:2H→1T)。这项研究不仅为高性能AAIBs负极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策略,而且为未来对其储能机制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图1. 1T/2H-MoS 2 和2H-MoS 2 样品的DFT计算结果。
图2. 1T/2H-MoS 2 和2H-MoS 2 样品的合成路线示意图。
图3. 1T/2H-MoS 2 和2H-MoS 2 样品的形貌表征。
图4. 1T/2H-MoS 2 和2H-MoS 2 样品的结构和组分表征。
图5. 1T/2H-MoS 2 和2H-MoS 2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图6. 1T/2H-MoS 2 和2H-MoS 2 样品的动力学分析。
图7. 1T/2H-MoS 2 样品的储铵机理。


Xinyu Qi, Yirong Zhu,* Yuting Xu, Wenhao Chen, Zhongliang Hu, Liujiang Xi, Yujia Xie, Hongshuai Hou, Guoqiang Zou,* and Xiaobo Ji, Phase engineering enables ultrahigh-capacity 1T/2H-MoS 2 for advanced ammonium-ion stora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2025, https://doi.org/10.1016/j.ensm.2025.104063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
齐心雨, 女,湖南工业大学材料与先进制造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铵离子电池/电容器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通讯作者简介:
朱裔荣 ,湖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师,新能源材料系主任,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连续入选2020-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南大学,师从国家杰青纪效波教授。主要从事超级电容器、水系电池等领域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15篇,论文他引8000余次,H指数50。担任Nanomaterials客座编辑,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SusMat、Exploration、Battery Energy、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Chinese Chemical Letters、Rare Metals等期刊青年编委;担任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60余个期刊的审稿人。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湖南省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5)、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3)、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邹国强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优秀指导教师、湖湘青年英才,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受邀主编《Sodium Ion Capacitors》、《Sodium Ion Batteries》英文专著两部; 担任国际期刊Nano-Micro Letters、Carbon Energy等的青年编委,近五年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 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 IF>20的论文12篇,引用共计15000余次,H因子71。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30余项。

Science聚焦:钠电的崛起,看看学术界和产业界大佬们怎么说!

2025-02-25

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课题组重磅EES综述:面向快充型锂基可充电电池的负极界面设计

2025-02-25

华中科技大学王鸣魁、申燕AEM:钠电层状氧化物构型设计与界面重筑协同策略

2025-02-25

扬州大学庞欢、刘征EES综述:共晶电解质作为高安全电池的新平台

2025-02-25

华中科技大学胡先罗Angew:低温不惧!新型电解液破解硅基电池寒冬难题

2025-02-25

南京大学唐少春教授团队JMST:精准调控原子掺杂二维稀土氧化物纳米片实现高性能OER催化剂

2025-02-25

利用富氧空隙紫钨实现富镍正极在高电压下的超长周期循环

2025-02-25

李巨教授Joule重磅:研究“50种”混合电解液、厘清溶剂化效应

2025-02-24

李国然教授Adv. Sci.:高镍正极6分钟完全充放电

2025-02-24

安徽大学张朝峰团队AM:聚阳离子凝胶实现高可逆级联水系Zn-I2电池

2025-02-24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