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sDaily
Instagram是一种扑捉和分享世界每一精彩瞬间的简单方式。你可以每天拍些照片和视频,将它们转换为精美的艺术与亲朋好友分享。全球超过3亿用户共同的选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InsDaily

他誓不改图,造价翻14倍,被甲方逼走,建成后却惊艳了全世界!

InsDaily  · 公众号  · 美图  · 2017-04-07 23:57

正文

InsDaily-每日Instagram最新資訊


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

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设计

微信号:together-design


“他一生的辉煌只有一次

但这一次已是传奇”


 约恩·乌松 

Jørn Oberg Utzon


他是03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曾倾注9年心血

却至死都从未亲眼目睹过

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

悉尼歌剧院



约恩·乌松

(Jørn Oberg Utzon)

丹麦建筑师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



你一定想不到

他曾是名优秀的水手

却在19岁考进了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

师从当时丹麦建筑界的领军人物

Steen Eiler Rasmussen和Kay Fisher


1942年毕业后

曾和瑞典建筑大师

Erik Gunnar Asplunde

和芬兰建筑大师Alvar Aalto共事过



与这些大师级建筑师共事

是乌松最为重要的发展时期

但他却因不满于现状

选择了离开


对他来说

似乎只有周游世界

从不同国家、民族的建筑中

汲取养料,才是最直接有效的学习


于是从1948年

开始了他的游历之旅

中国、日本、墨西哥

美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

这样一游便是十年


十年的游历

为他奠定了深厚的建筑学识

游学回国后便为自己设计了住宅


联排式院落——金戈居住区


弗莱登斯堡住宅


澳大利亚是他游学的终点

成了影响他一生的主要因素


悉尼歌剧院筹建之初

年仅38岁的乌松

寄去了自己的设计图纸


当时的他在建筑界

并没有什么名气

他和妻子住在海边的小镇上

那一年他的小儿子刚出生

大儿子詹13岁,女儿琳11岁


虽然1945年已经成立了工作室

但他真正的作品并不多

要是勉强硬要算一个的话

或许就是他为自己建造的家了


乌松在赫列别克的住宅


他对远在天边的悉尼

根本一无所知

只是凭借着从小生活在

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

完成了这一设计方案



乌松一直都清楚记得自己当初

设计悉尼歌剧院时的热情与冲动

“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我躺在海边的沙滩上画我的草图

要是哪里画的不对

我就用手把它们抹掉再重新画”



不久后,乌松为歌剧院

设计的“贝壳”方案

从来自30个国家的200多名

设计师中脱颖而出



当祝贺电话打到他家时

乌松的女儿琳和他助手同时尖叫起来

他们喊着:“悉尼!悉尼!”

乌松问:“我是第三名吗?”

他们回答:“不,是第一名!”



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时

并没有料到

又一个“安徒生童话”

将要在异域的南半球上演



但这个奖来得并不容易

据说在设计竞赛的预选阶段

乌松的设计图纸早已被淘汰



后来建筑大师埃利儿·沙里宁

一眼就着迷于他独特大胆的设计

硬是从一堆废纸中找出了乌松的图纸

他只认可乌松,并说服了其他评委



获悉自己的方案被采用后

意气风发的乌松

举家迁往悉尼

打算从此定居澳大利亚



一家人受到当地民众

和工党的热情欢迎

乌松也开始以悉尼歌剧院

总建筑师的身份开始工作



然而上天总是

不愿让你太一帆风顺


悉尼歌剧院初搭建的钢结构-1962年


在随后的施工中

由于超前的大胆设计

和高昂的工程造价

乌松和他的设计方案

成了当地舆论的对象


乌松最早提出的椭圆形抛物线的水泥屋顶设计后来被证实无法施工,他和设计施工团队又耗费了数千小时将设计转化为的半球形幅度设计。歌剧院特殊的造型使得建筑工程极为困难,再加上追求完美的乌松无法忍受丝毫的瑕疵,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建筑经费已经追加到980万澳元(近乎追加四成)。


在歌剧院逐渐成型时

它不仅成了悉尼的焦点

也不幸成了一个政治靶子




开工四年后,悉尼歌剧院初成形


上世纪50年代的悉尼还只是一个杂乱的工业城市,当时墨尔本被视为该国的现代文明中心,拥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在1956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虽然当时的新南威尔士州首长卡希尔表示歌剧院与政治无关,也不会因日后的选举结果而有所变化,但悉尼歌剧院最后还是被作为悉尼与墨尔本竞争的重点工程,成了各方政治势力博弈的焦点。

 

乌松将图纸改了无数次

经费还是超出了预算

再加上与新上任的

南威尔士州首长卡希尔不合

且无法继续支付员工工资等原因



乌松于1966年宣布辞职

他天真的以为政府会留他

但事实却打破了他所有幻想



“对他来说,

不能继续建造歌剧院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乌松的儿子回忆说



失望的乌松

带着家人离开了澳大利亚

并发誓永远都不会再踏上

这片曾伤害他的土地


当他要走时

许多悉尼当地民众甚至

游行希望乌松留下

但民众毕竟不是政府



于是,

这一别,

就是永远。



乌松离开后

Peter Hall接任总设计师

...


1973年,这座艰难出世的建筑

终于在第10个年头完工了

工程的整体预算

从最初的700万美元

飞升到1亿美元


▲1973年10月20日,悉尼歌剧院终于对外开放


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参加了歌剧院的开幕式

然而乌松并没有接到邀请

甚至连名字都未被提及



1978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

授予乌松金质奖章

以表彰他的杰出创造

乌松这才感慨地说

是奖章治愈了他“悉尼悲剧”的创伤



悉尼歌剧院

虽有富丽堂皇的外表

内部结构却是一团糟


因为乌松走的时候

只是把外壳建好了

但里面的构造都需要

新接任的设计师重新设计


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音效不好

歌剧院的后台空间也不合理

乐队演奏席位狭小拥挤

观众座位间的阶梯太陡



许多演奏家都不堪忍受

歌剧院糟糕的声音效果

甚至有位批评家曾将它形容为

“徒拥三角钢琴的外表里头

却是一堆生锈的琴键”


就像一个被施了魔咒的城堡

没有任何建筑师愿意对它进行整修



于是澳大利亚政府

又去找了乌松,让他负责整修

但乌松早已说过不可能再回澳大利亚


最终负责整修项目的是

乌松的儿子詹和查德·约翰逊

而乌松设计的唯一项目

则是一个五米长的挂毯

作为歌剧院内的中心装饰品



1999年,乌松与悉尼和解

又设计了悉尼歌剧院的新西柱廊

这一次,英国伊丽莎白二世

在启动仪式上公开表彰了乌松


尽管乌松接受了

澳大利亚政府的橄榄枝

他还是拒绝了所有返回澳大利亚的邀请


2008年,在乌松90岁生日时

悉尼歌剧院的全体员工

为远在丹麦的约恩·乌松庆生

并邀请他来参观悉尼歌剧院

但乌松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

拒绝了这一邀请



或许乌松自己也没有想过

这个差点毁了他建筑师生涯的建筑

却造就了他一生的传奇


歌剧院成了全世界公认的艺术杰作

其“形若洁白蚌壳,宛如出海风帆”的造型

成了澳大利亚人的骄傲



按乌松后来的解释

他的设计理念

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

而是剥开的橘子片

14瓣的建筑可以结合成

完美的球状建筑体


2003年,在悉尼歌剧院的30周年

乌松被授予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悉尼歌剧院被称为

“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这无疑是对乌松的最高评价



遗憾的是

但他却未能亲眼看过建成后

悉尼歌剧院的真面目



普利兹克奖曾这样评价他:

他总是领先于他的时代

当之无愧的成为将过去的

这个世纪和永恒不朽的建筑物塑造

在一起的少数几个现代主义者之一



2019年悉尼歌剧院

将进行建成以来的最大规模改造

由ARM建筑事务所、

美国剧院设计师Schuler Shook

以及德国声学工程师MüllerBBM

一起为悉尼歌剧院进行改造


 1 

入口


原第二入口和门厅

将设为无车入口

方便访客进入

扩大售票空间



其中有一个入口

还专门以乌松的名字命名

"Utzon Room"




 2 

音乐厅


音乐厅是歌剧院的中心

专门设计的新型吸声天花板

和反射镜能够更好地向舞台上的表演者

和大厅各处的观众传递声音



自动悬吊装置提高了

大厅的灵活性和功能性

并且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类型的表演



最新的3D环绕声系统

增强了当代音乐表演的音效



 3 

琼·苏瑟兰剧场

琼·苏瑟兰剧场的可靠性

功能性和安全性也将全面升级



 4 

创意学习中心

专门为儿童和青少年

提供的学习中心



学习的内容主要是

建筑创新方面的知识和实验



 5 

即将建的功能中心

新的功能中心将取代

北部百老汇现有的活动大厅

可举办多达500人的鸡尾酒会

从落地窗就可欣赏到悉尼的壮丽景色



悉尼歌剧院还和

新建了数字化休息区

主要由Tonkin Zulaikha Greer

建筑事务所的负责人Tim Greer设计



主要是为了来听歌剧的游客

能够在剧前和剧后拥有

一个完美的服务体验



游客在休息区通过

三星的新技术就能进行

点餐、娱乐放松或者了解整个歌剧院



还能用 VR 技术

体验一把站在歌剧院帆上的快感



这次对音乐大厅的

升级工程将耗时18个月

2019年中开始并预计将在2021年完成


升级后的歌剧院将

向公众开放更多的区域

并满足更多表演家、观众及游客的需求


随口说一句,求是哥终于开放个人微信啦:qiushibro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IN

因為某種众所周知的原因,改名了

但他還是每天分享Instagram的最新資訊

長按添加訂閱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