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东发布
深化改革当先锋。欢迎关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信,共建共享幸福广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东发布

【辟谣】广东1004个药品断供?省卫计委回应!

广东发布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5-10 18: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004个药品断供,

711个是急(抢)救、

临床必用药和基药、低价药?

近日,

这条消息在网络流传,

这是真的吗?


我们先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日前,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公示了在我省最新一次药品交易中被部分医疗机构投诉,不按合同供货或不及时足量供货的品规及生产配送企业等信息,共涉及合同1004个、品规512个。



结果,

上述内容被部分自媒体误解读为

“广东1004个药品断供”。


省卫计委回应:

此次公示涉及的512个药物品规均有配送,

大部分品规全省配送率高于70%,

并未发生全省断供情况。




大部分品规配送率高于70%



5月9日,省卫计委回应称,消息对公示有误读。有158家医院向广东药品交易中心投诉成交的药品未能及时、足量供货,广东药品交易中心据此公示,目的是监督药品交易各方依规履约,保障药品供应。


回应首先指出,并不是“超千种药品”,公示涉及的是药品成交合同1004份、512个药品品规,进行投诉的医疗机构(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158家。


其次,未发生全省断供情况。公示的512个品规均有配送,除小儿氨酚烷胺颗粒、磷酸川芎嗪片等2个品种在全省配送率低于10%外,大部分品规全省配送率高于70%。


第三,公示期为5月2-12日,指的是整改时间,在此期间完成整改的不予以处理。逾期仍未整改的相关品规,将由省卫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一次违规取消该品规两年内在本省的入市交易资格,二次违规将生产企业列入广东省药品非诚信交易名单,取消该企业全部品规两年内在我省的入市交易资格。


省卫计委强调, 公示不意味着名单里的药品是“断供”,公示的目的正是监督药品交易各方依规履约,保障药品供应。


相关负责人指出,这并不是省药品交易中心第一次发布这样的公示。自相关机制建立以来,广东共开展5批次的例行监管,取得明显效果。据统计,前4批被公示品种中94.55%的品规在限期内完成整改,未整改的品种已被纳入非诚信交易名单,并被取消两年内在广东省的交易资格。


四大原因导致药品未及时供货


省卫计委在回应中,还特别指出了导致未依规履约供药的四大原因:


一是生产企业未及时关注药品的配送情况;


二是配送企业因部分医疗机构采购量少,不愿配送等药品流通问题;


三是药品GMP证书、GSP证书过期、生产线改造致企业短期无法生产;


四是原料药垄断或价格大幅上涨造成药品生产原料短缺,影响药品按需足量生产。


同时,部分药品区域性短缺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履约供货或不及时足量供货也是原因之一。下一步,省药品交易中心将加强与生产配送企业的沟通协调,督促其如期整改。对逾期不整改的生产配送企业,省卫生计生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


医院:有供应紧张但无“断供”


省卫计委指出,广东为保障药品供应,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是按照国家采取药品分类采购要求,对低价药、妇儿专科药非专利药品、急(抢)救药品、基础输液、临床用量小的药品实行直接挂网议价交易;对采购困难目录药品、中药保密品种实行不设入市价直接挂网议价交易;对国家定点品种、谈判药品按国家规定价格直接采购;


二是建立医疗机构短缺药品的备案采购制度;


三是采取多种采购和配送方式,提高医疗机构参与药品采购谈判议价能力,提高药品配送率;


四是优化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医保药品目录同时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五是建立医疗机构短缺药监测预警机制等。


事实上,走访广州地区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药品采购相关的医院工作人员多数认同“存在部分药品供应紧张现象”,但不是非常明显,几乎没有投诉“断供”。


编辑:张龄丹、孙黎明

来源:大洋网、南方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