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十年前 FA 业务只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不同,2014 年是大量草根 FA 的入行之年。
2014 年恰好也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巅峰期。在这一波商业浪潮由盛转衰的前夕,初创企业急剧增多,交易极其活跃。
与那些同龄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一样,年轻 FA 们也在分食行业红利,快速成长。而不同的是,按融资额一定比例赚取交易佣金的 FA,大概是这其中来钱最快的那一群人。在这个时间点,及时「上车」的青年 FA,仿佛看到了一片可供满地捡钱的新大陆。
2014 年,杨琳离开了咨询行业,进入了一家 FA 机构。
「当时市场很热,资金非常多,而我之前一直深挖的行业又恰好迎来了风口。」杨琳现在回忆起那段日子,仍然掩饰不了眉眼之间的得意。「那时候真是太顺了,头两个月就 close 了两个项目,一年时间里大概 close 了 10 个项目,入职不到一年就做了组长,是公司里晋升最快的新人了。」
当市场繁荣、项目好、向投资人推送案子又足够精准时,一个项目在一天内签下 TS 都不奇怪。但若赶上资本离场、项目又缺乏亮点的时候,一个项目做上大半年、甚至一年多,也是常有的事。对于早期市场来说,能在一年内完成 10 个以上项目的 FA 已经算得上行业的第一梯队。
性格外向的杨琳非常享受这份工作。她喜欢与投资人保持高频沟通,既了解他们的投资喜好,也获取行业信息,为此经常「一天三餐都在饭局上」。
当时的她大概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份日渐膨胀起来的志得意满的背后,是市场的一把虚火。2015 年末,泡沫开始破裂,让整个 2016 年都陷入了低潮。
2015 年年中才入行的王梓刚好赶上了这次大退潮。此时,大家发现好项目变少了,投资人出手频率也降低了,项目交割变得越来越难,一堆「过气风口」里的项目变得无人问津。
「去年下半年帮一个项目融资,一天找了十几家机构,挨个电话详细沟通,最后也只有两家愿意见面聊聊。但一般来讲,我推的项目在排会阶段的转化率是能达到 70% 的。」说起那段经历,王梓颇有些沮丧,他的不少项目在见过一次投资人之后都没了下文,「都说团队不错,但就是还得再想想,都不太愿意在内部把项目继续往上推。」
很多 FA 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发了一整天微信却一个会面都没约上」的失望逐渐成为家常便饭。不仅如此,在向后续环节层层推进的过程中,转化率也非常低,哪怕拿到一个 TS,被撕毁的概率也比往常高了许多。这成了不少 FA 在 2016 年必须面对的日常挫败。
所幸,2017 年,市场又开始重新躁动了起来。但有趣的是,资产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人造风口」批量出现,不少机构迫于业绩压力到了不得不出手的阶段了。好几位 FA 都告诉 42 章经:「今年很多机构不管怎样也得投几个了,不然没法跟 LP 交代。」甚至,一些 FA 把「给刚完成募资的机构推项目」变成了一种市场策略。
尽管市场难以重回两年前的黄金时代,但很多在 2016 年把更多时间花在行业研究上的 FA 们,依旧选择再一次迅速跳进市场的洪流中。
刚结束一个会议的王梓对我说,「跟你聊完我还得去开另一个会」。除了睡觉,他现在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给了工作。「我可以在出租车上吃饭、开电话会、休息。最忙的时候,一周可以在出租车上吃三顿中饭。」
这种忙到失控的 lifestyle,换来的是触手可及的成功和立等可取的一笔佣金。
2014 年和 2015 年是 FA 们能够轻松赚到钱的年代,资本市场疯狂,但 FA 同业竞争却尚且温和。
杨琳在这一年里赚了 100 来万,对于做早期项目的 FA 来说,「算是非常不错了」。她估算了一下同事们的收入:「行情还不错的年头里,年入 40-50 万是平均水平,最 top 的 FA 大概能赚小 200 万。」对于毕业 2、3 年的年轻人来说,能够提供这种收入水平的行业并不多。毕竟,北京的平均年薪还不到 10 万元。
通常,FA 的收入由基本工资、年终奖金和项目佣金三个部分构成。跟其他销售属性的岗位一样,项目佣金分成占了收入中的最大组成部分。
在早期市场里,FA 机构分得的佣金比例通常在融资额的 3 到 5 个点,轮次越往后、融资金额越大,机构的分佣比例越低。有时,如果项目质量非常好,佣金会再下调,这通常是 FA 机构给优质创业者的「折扣」,作为争夺项目的筹码。
在一家早期 FA 机构工作的刘艺提供了更具体的数字:「通常融资额在 1000 万元以下的项目分佣比例不会低于 4 个点;2000-3000 万元的平均是 3 到 4 个点;3000 万元以上的拿 3 个点以下,也可能会设置一个梯度,以 3000 万为界,超出部分再谈一个更低的佣金比例。」
当然,这只是机构能够从一笔交易中赚到的钱,执行项目的 FA 们需要跟公司再分一次账,而这个比例也因不同的机构和融资轮次而差异巨大。跟几家早期机构都比较熟的周亦晖告诉 42 章经:「有的机构能给个人分 50%,这是针对非常早期的项目。分 20% 是比较常见的,再少的话,只有 10%。」
所以,FA 的高收入也非绝对。对于做早期市场的 FA 来说,机构几乎不另发年终奖,而他们的基本工资跟其他互联网从业者相比并无优势——新人月薪大多在 1-2 万之间,拿 8000 元的也大有人在,发财几乎只能靠佣金。对于那些一年只能完成 1、2 个早期项目的 FA 来说,收入恐怕还敌不过一个大厂的产品经理。
但对于中后期机构里的 FA 来说,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这是一个能批量生产隐形富豪的地方。
梁宁曾供职于「三巨头」中的一家,他回忆起两年前的行情:「这三家差别不大,分析师的月薪大概是 2 万,投资经理 3-4 万,VP 能拿到 6 万——这仅是基本工资,年底还会有几个月的奖金。」
「哪怕一年下来一个项目都没做成,也有 40-50 万的收入。」梁宁对这份工作的收入感到满意。并且,由于中后期项目金额较大,一旦完成一个项目,佣金收入会非常可观。
他分享了一个自己参与的项目:「6000 万美元的融资额,公司收了 2 个点佣金,然后把这 120 万美元佣金收入中的 10 个点分给我和另一个参与项目的同事,我大约分到 40 万人民币。」对于一年平均能做 3、4 个项目的梁宁来说,彼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 120-150 万。入行没几年,梁宁就去东四环买了套房。
但对于那一批行业裂变下冒出头来的精品 FA,佣金的概念开始被弱化,「ED 以下的员工通常是不拿佣金的」梁宁说,「公司会根据一年的收益情况在年底给大家发奖金,你如果多参与一个成功 close 的项目,就会多给你分几个月的奖金。」这笔奖金能有多少?「最 top 的精品 FA 机构,一年一个亿的收入,10 个人左右的团队,你算算吧,怎么分都不会少。」梁宁笑了,多少有些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