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智能汽车
高工智能平台旗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我们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载交互等汽车智能化浪潮。我们提供企业战略定位、品牌营销、供应链对接、投融资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工智能汽车  ·  零部件厂商陷入智能化「价格战」阵痛!2025 ... ·  3 天前  
湖北工信  ·  41辆岚图知音乘坐中欧班列发往挪威 ... ·  4 天前  
蔚来  ·  蔚来推出5年0息限时金融优惠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智能汽车

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大战「一触即发」

高工智能汽车  · 公众号  · 新能源汽车  · 2024-07-11 17:40

正文

在舱驾融合的大趋势下,汽车芯片产业新一轮的比拼已经全面开启。

去年以来,博世、安波福、德赛西威、亿咖通、北斗智联等Tier1厂商陆续推出了舱泊一体方案,高通8155/8295、芯擎科技“龍鷹一号”、芯驰X9SP等芯片展开了激烈角逐;而在舱驾融合方面,英伟达、高通、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等已经推出高算力芯片,支持“舱驾融合”的跨域计算。

可以看到,从行泊一体到舱泊一体、舱驾一体,汽车芯片正在掀起一轮新的竞争范式。

过去三年,中国汽车芯片已经实现了重要的突围,包括地平线、芯驰科技、黑芝麻智能、芯擎科技等国产汽车芯片成功实现了车规AI芯片的量产上车。

但眼下,伴随着主流车企争相推进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的研发与落地,“舱驾融合”已经成为了行业重点的关注方向, 芯片厂商需要同时兼顾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应用需求,设计出一款高度适配“舱驾融合”、且具备高性价比优势的车载AI芯片。

这对于国产汽车芯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业内人士表示,舱驾融合芯片具备高算力、低功耗、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特点,一款“既好用又便宜”的舱驾一体芯片必然能够率先火爆市场。



01

“舱驾一体”需要什么样的芯片?


今年以来,包括蔚来、哪吒汽车等主机厂以及博世、安波福、德赛西威等 Tier1 商都在争相推出舱驾融合产品,并且正在由多芯片方案向 One Chip 方案演进,即一颗 SoC 芯片上同时运行智能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

多位企业人士表示,主机厂或者Tier1选择舱驾一体芯片时,通常会看该芯片的AI算力、车规级安全认证、解决方案的灵活性、芯片的适配性等多方面指标。

具体来看,舱驾融合的芯片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特性: 一是具备创新的异构架构,同时支持CPU、NPU、MCU等算力类型;二是高算力,能够支持包括BEV+Transformer在内的多种大模型;三是运用软件和硬件的虚拟化技术,有效实现系统资源整合和隔离,针对不同场景,可以实现不同算力类型、安全要求等的灵活搭配和组合;四是具备丰富的外设接口。

不过,要开发一款能够支持舱驾一体的SoC芯片,本身就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舱驾一体芯片设计最大的挑战是,要同时满足不同安全、不同时延、不同吞吐量的内部数据交换和内外部数据交换,还要平衡不同域对于芯片的不同需求。 黑芝麻智能相关负责人 表示,当多颗芯片功能集合成单一SoC芯片后,芯片集成度、复杂度、设计难度明显增加。

以黑芝麻智能武当1200家族芯片为例,该芯片包含了CPU、GPU、NPU、机器视觉加速处理模块(CV)、语音图像数字信号处理单元(DSP)、实时处理单元(RT MCU)和车身数据线速转发单元,共计七大类可编程算力类型,并且精心设计了安全硬隔离MPU+ Hypervisor相结合的跨域架构,才得以支持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关的跨域融合。

而芯驰科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座舱芯片与智驾芯片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智驾对NPU算力要求更高,功能安全要求往往需要达到ASIL-D级别;而座舱芯片需要处理图像3D渲染、图像拼接及运行大型的3D游戏等,对GPU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功能安全要求通常达到ASIL-B级。

此外,随着整车电子架构的集中化升级,传统适配各种单一功能车控ECU的低容量嵌入式存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需要匹配大容量、高带宽的车载存储产品,同时车规级存储也需要支持虚拟化技术的能力要求。

兆易创新 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布局车载存储和MCU的供应商之一,目前已经推出了满足AEC-Q100标准的车规级GD25/55 SPI NOR Flash,实现了2Mb-2Gb容量覆盖。同时,兆易创新还可以提供覆盖1Gb-4Gb容量的GD5F SPI NAND Flash系列产品,上述两大系列产品均已广泛应用。

比如GD25/55 SPI NOR Flash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GD25/55高速、大容量车规级SPI NOR Flash支持DTR和ECC功能,具有高读取速率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芯驰、黑芝麻、联阳ITE等国内及海外主流平台,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中央网关、车身控制等系统提供可靠的代码及数据存储。

总体来看,单芯片舱驾一体产品,对SoC芯片的要求更高。芯片厂商在设计芯片之时,需要规划好座舱、智驾对CPU、GPU等各类算力的需求,并且需要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02

谁在抢跑下一个黄金赛道?


《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到,单芯片舱驾一体方案可以划分为: 轻量级单 SoC 舱驾一体和高阶单 SoC 舱驾一体。 其中,轻量级单 SoC 舱驾一体方案将集成成熟的 L2 ADAS 功能以及基本的座舱功能,主要面向的是 10-20 万价格区间的中端车型市场。

高阶单SoC舱驾一体方案,将会集成L2+甚至L3以上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丰富的座舱功能,主要面向的是高端市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