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头条早知道
你关心的头条,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头条早知道

又一百年巨头扛不住了!

头条早知道  · 公众号  ·  · 2025-03-25 00: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星标★ 👇“ 头条早知道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来源:正商参阅(ID:zhengshangcanyue)
作者:枫叶

兵败如山倒,德国百年工业巨头也扛不住了!


奥迪刚宣布要裁员7500人,西门子又决定裁员超6000人。


裁员


“裁员”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发了德国制造业的层层涟漪

其实, 本土工业巨头不断裁员,正是德国经济现如今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德国工业的优势消耗殆尽,衰落迹象愈发明显,大众汽车、巴斯夫集团、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等多家工业巨头减产、关厂、裁员,企业外迁步伐加快,本国净投资额连年为负值……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年负增长。


“欧洲经济火车头”失速后,被外媒冠以“欧洲病人”的称号。


数字化前夜,曾经强大的德国制造,明显有点跟不上步伐了。


难道,178年的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也扛不住了?



近日, 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宣布,计划在全球裁员约2%,超6000个岗位将被优化,其中约2850个岗位在德国。


值得一提的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最近表现疲弱的数字化工业部门。


长期来看,全球市场对自动化技术仍有需求,但是其增长重心从德国等当前主要市场转移,加上竞争压力加剧,从2023财年开始,其工业自动化业务的订单和收入大幅减少。


该集团首席执行官罗兰·布施早在去年秋季就已宣布将进行四位数规模的裁员。


到2027年9月30日财年结束之前,西门子计划裁减全球约5600个自动化业务的岗位,其中约2600个岗位位于德国。


数字化工业本应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西门子在此时对该部门大幅裁员,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要知道,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将电气、化学等新兴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奠定了技术领先的基础,二战前拥有着全球最先进的工业技术体系。


以机床为例, 1939年德国机床数量达170万台,远超美国的94万台,支撑了高精度武器的生产。此外,德国在化学、机械工程等领域持续创新,如合成燃料技术弥补了资源短缺的劣势。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早期的“工匠精神”就和德国的工业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在自大懒惰侵蚀下,日本“躬匠精神”盛行。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在汽车工业这个全球第一大产业上,吃尽了红利,辉煌了近百年!


然而,花无百日红。


德国工业也在“傲慢”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特别是汽车工业转型上慢人一步,依旧端着“油车天花板”的“面子”,失去了“技术为先”的“里子”,电车实力不如国产实属正常。



没有永远繁荣的行业,更没有盛久不衰的品牌。


百年大变局下,西门子也不甘示弱着力电车充电业务,可惜欧洲新能源行业缺乏茁壮发展的土壤,西门子在这方面的业务表现羸弱。


由于低功率充电站的增长潜力有限,西门子不得不跟风国产巨头,专注于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等领域。


西门子充电业务“走弯路的代价”就是,该公司电动汽车充电业务到今年9月底还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450人,其中约250人在德国,本土裁员55%以上,德国工业巨头在电动化面前也不得不低头“认输”。


欧洲不是“电动化”的沃土,新能源车相关业务都在国产电动巨头挤压下节节败退,西门子就打算将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业务剥离。


既然打不过,那就索性彻底“不玩”了,反正电动车充电业务也并不是西门子的主要业务。


毕竟,西门子178年的底蕴,还是不容小觑的。


西门子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847年至1959年的电气化扩张阶段,1960年至2000年的自动化转型与多元化扩张阶段,2001年起的数字化转型与战略聚焦阶段。


电气化扩张阶段, 西门子以电报业务起家,后乘着电气革命的浪潮将业务逐步扩张至电力设备、通信设备、轨交设备与其他载具电子设备、照明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


自动化转型与多元化扩张阶段, 西门子紧抓微电子技术机遇助力转型与多元化扩张,先后进入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系统、半导体芯片市场拓展业务,并扩大已有业务的产品范围。


数字化转型与战略聚焦阶段, 西门子启动战略聚焦,将业务范围收缩至医疗设备、轨交设备、能源设备(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业自动化系统、工业软件、驱动设备、智能楼宇设备以及相应配套解决方案。


凭借两次成功转型,西门子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公司之一,目前已发展为数字化工业、能源、医疗、交通、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先进服务商。



值得一提的是, 西门子裁员并非财务问题,而是数字化转型的“冗余”。


第一季度,西门子实现了21亿欧元的利润,可见在多数业务板块上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


然而,自动化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成为了公司发展的“拖油瓶”。

西门子的自动化业务近两年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明显,客户和经销商库存高企,导致需求疲软,产能利用率下降。


2024/25财年首季(截至2024年9月30日),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营收跌11%至40亿欧元,利润缩水三分之一至5.88亿。


美国 Rockwell Automation和瑞士ABB的自动化业务同期分别下滑8%和9%,凸显行业普遍困境。


西门子表示,核心市场的变化使得调整势在必行。“特别是德国市场业务,过去两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这也直接导致西门子必须对德国的产能进行调整,裁员也就成了无奈之举。”


这场裁员风暴背后,不仅是德国制造的黄昏,更是打工人共同的困境——在资本眼里,技术是工具,人是成本;在打工人心里,技术是信仰,人才是根本。


一边是财报上超160亿元的净利润,一边是6000个家庭的生计崩塌—— 西 门子用一场教科书级的资本表演,撕碎了德国制造的最后一层遮羞布。



就在西门子宣布裁员的前一天,德国汽车巨头奥迪宣布,确认在2029年前在德国裁减约7500个工作岗位,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此前,大众集团宣布计划裁员3.5万人,保时捷品牌计划裁员3900人,梅赛德斯-奔驰则计划在2027年前削减数千个工作岗位。


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和轮胎制造商大陆集团继去年7000人大裁员后,


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再裁减约3000个工作岗位,近一年内共裁员超1万人;


而博世、采埃孚和大陆集团等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在考虑减少员工规模,总体裁员人数可能达到7万人。


数十万“德系工程师”居然就这样被抛弃了,新能源时代,汽车工业强国,也扛不住了啊。


曾经的宝马、奔驰、奥迪(BBA),是爱车人士的信仰。


而如今,在电动车领域被国产品牌吊打,销量集体崩盘。


反观中国阵营,小米SU7 Ultra以52.99万元售价直击豪华市场腹地,比亚迪则是以“兆瓦闪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将电动车带入“油电同速”时代。


这一刻, 德国汽车工业靠内燃机专利“躺赚”百年的时代,或许真的要结束了。


难以想象!


德国工业技术,居然败在了汽车上。


很明显,德国工业巨头想要通过不断裁员、减产节流等方式,重现德国工业的骄傲,是不可能的。


顺势而为、求实创新、精益求精,才是德国工业当下脱离困境最正确的答案!

★星标★ 👇“ 头条早知道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