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聚藏
聚藏——邮币收藏品移动交互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林小奇笔记  ·  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先信了 ·  1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聚藏

总是盯着珍稀邮品好吗?

聚藏  · 公众号  ·  · 2020-02-06 07:44

正文

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大拍卖公司都要举行大型邮品拍卖会,这是收藏者和投资者的一道饕餮盛宴。每年的春秋两季拍卖会都会成为收藏者和投资者议论的中心话题之一,因为这样的盛会是检验珍稀邮品及钱币的一个大舞台,我们从中就可以感受到市场的冷暖和资金的博弈程度,这对于收藏者和投资者精选品种和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特别注意到:无论是收藏者及投资者,还是社会各界总是把眼光盯在珍稀邮品上,似乎没有它们的参与,拍卖会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了。


在一次春季邮品拍卖中,一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俗称“大一片红”)的邮票,经过20余轮激烈竞价,最终以730.25万元价格成交,创出单枚邮票收藏拍卖新纪录。在2013年邮品春拍中,新中国顶级珍邮“全面胜利”邮票四方连成交价高达667万元,成为全场拍卖的最高价;1919年科布多寄北京民国一版帆船邮资明信片为存世仅见,成交价为135.7万元;“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邮票直双连,带左边纸及黄色、黑色色标,颜色鲜艳,齿孔完整,成交价为230万元。一枚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新票的成交价达到了577.3万元。


在大型拍卖会上上,每逢“小壹圆”出现都会引起业界较大的关注。近年来,“小壹圆”拍卖屡创佳绩。在2006年举行的一次春拍中,一枚“小壹圆”以242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邮品拍卖的最高价;在2009年苏黎世亚洲拍卖会上,一枚“小壹圆”以258.7万港元的价格成交;2010年2月,又一枚“小壹圆”在香港以552万元成交。


从这些年来邮品拍卖的情况来看,收藏者对于清代邮票珍品和“文革”期间撤销发行的邮票格外青睐,“小壹圆”和“全国山河一片红”这两枚票更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对于其价值的挖掘迈向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一般的收藏者和投资者无法企及的,这也符合珍稀邮品的自身特点。


倘若从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清代还是新中国珍稀邮品,它们价格的上涨速度和幅度都是比较低的,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乃至无法抵御通货膨胀,这可以说是一个不能回避和解决的“缺陷”;但是,有些东西不能简单地仅仅用价格的涨幅来衡量它的固有价值,应该更多地以它们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文化价值、文献价值、人文价值等方面为第一出发点,这样或许才能更为精准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


在珍稀邮品拍卖中,一直存在着清代珍邮和“文革”珍邮热,而其他珍稀邮品相对比较冷清的情况,比如说“蓝军邮””紫军邮“”黄军邮”等都不特别招收藏者和投资者待见,几乎看不到资金博弈的情景,这种偏见应当慢慢地得到改变;这就需要人们加深对于它们研究的步伐,研究创造价值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而应该得到某种落实,这样才能使得珍邮在总体布局上不出现大的不平衡状态。


对于珍稀邮品的拍卖最好能分散开来,不要过于集中将珍稀邮品展现在收藏者和投资者面前,否则机会适得其反,产生负面影响,这样不利于稳固它们在市场中的原有地位。


苏富比拍卖行曾于2013年七月中旬在伦敦举行“英国邮政博物馆及文献库收藏之珍稀邮票拍卖会”。收藏家可搜集英皇乔治五世、英皇爱德华八世和英皇乔治六世时期的精选邮票,其中包括海马系列邮票和通用邮票。此次拍卖共推出191件拍品,总额逾500万英镑,对于收藏家来说可说是一场盛会。


但是,这场拍卖会却是惨淡收场。究其原因在于珍稀邮品过多及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没有了实实在在的需求,一切珍稀邮品都是”纸老虎“;人们对于对于珍稀邮品的基本认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于存世量,珍稀邮品的集中登场,无疑动摇了它们的市场价值,而需求的骤降,又使得这种价值进一步缩水和弱化。(周凤迟)


(一)长期收售 :长城币、精制币、样币等

联系人:边立辉    电话:13522009109


(二)长期收售:金银币

联系人:王晓岩    电话:1893051200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