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鉴藏知识,藏界趣闻,行业内幕,历史揭秘,文化知识等诸多内容。在趣味之中陶冶情操,是文化爱好者,古玩爱好者,资深收藏家的必备微信。 |
点击蓝字↑中华古玩网,关注艺术信息!
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 —— 高尔基
01
《蒙娜丽莎》
1503年-1506年
莱奥娜多·达·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 卢浮宫藏
02
《入睡的维纳斯》
约1510-1511年 乔尔乔内 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
03
《无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国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04
《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油画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05
《宫娥》
委拉士贵支
1656年 318×276 厘米
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
06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鲁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
07
《珍珠女郎》
柯 罗
1868-1870年 70×5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08
《吹笛少年》
马奈 油画
1866年 160×98厘米
09
《向日葵》
文森特·凡·高 荷兰
1888年
91×72厘米 布 油彩
10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1513-1514年 265×196厘米
现藏德累斯顿博物馆
11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法国
1830年 油画 260×325厘米
卢佛尔博物馆
12
《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国 油画 83.5×111厘米
1857年
巴黎卢浮宫藏
13
《玛丽皇后在马赛港登陆》
鲁本斯 佛兰德斯
394cm×295cm
现藏于慕尼黑美术陈列馆
14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俄)苏里柯夫 油画
1881年 218×375cm
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15
《阿尔卡迪的牧人》
尼古拉·普桑 法国
16
《晚钟》
米勒 1850年 55.5×66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看到这对在田间默默祈祷的农民夫妇,我们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可见的教堂传来的钟声:这“钟声”好象越来越大,传得越来越远……
也许是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农夫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也许是由于日暮余辉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衬;也许是由于画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可以融为一体,好象观赏者为画中人、画中景、教堂及教堂钟楼里传出的钟声也融成了一体……
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这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这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这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这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如果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没有在宗教境界修炼到一定程度,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没有巨大的精神投入和高超出众的绘画技艺,是很难创作出这样的杰作的。
这外在粗陋、朴实,甚至木纳、痴呆,而内心纯净虔诚、温顺善良的农民形象,不仅体现了米勒对农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体现了19世纪后半叶艺术家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及现实主义的求实精神。
17
《画家与女儿像》
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瑞
1789年 130×94cm 法国 布上油画
巴黎卢浮宫藏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上述肖像画的特点在这幅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她32岁时所作,十分潇洒优雅。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
18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委拉士贵支
1650年 油画140X120厘米
罗马 利来-庞斐利画廊。委拉士贵支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精神上的虚弱。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19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
拉斐尔 意大利 布面油画
82x66cm 1516年作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拉斐尔的《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这幅作品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政治家、外交家兼学者于一身的形象特征:他那黑亮、锋利而又平和的眼神,好象能够看穿一切;他那微红、紧闭、外柔内刚的双唇,显示了他自信、果断、严谨和善辩的机巧;微微翘起的下巴,那浓密、整齐的络腮胡须,显示了意大利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特有的风范;那黑色的礼帽,白色的衬衫,灰黑色的素装又反映了被画者在当时主张摒弃艳装提倡素装的时代风尚。如果用拉斐尔的这幅肖像画与前两期我们看到的作品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他的画既没有达·芬奇画中那朦胧、神秘的晦涩;也没有米开朗基罗雕刻中那紧张、沉重的悲剧意识。他的画单纯、明快、温煦、甜美,与前者相比显得更亲切、更平和、更能接近一般欣赏者的审美口味。
20
《吹肥皂泡的少年》
夏尔丹 油画
1730年 88×70厘米
藏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夏尔丹早年的一幅风俗画: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还有一个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正踮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题材非常普通,情境极为单纯,这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21
《后宫露台》
让-莱昂·热罗姆
法国 80cm×102cm
布面 油彩 存藏处:私人藏
画家热罗姆是浪漫派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却又极善安格尔严谨的线条。1856年,他曾赴埃及与近东旅行,收集和纪录了大量关于近东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一批极富东方情调的作品,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热罗姆画的这幅《后宫露台》,描绘了阿拉伯王宫最隐秘的后宫生活,描绘了生活于后宫的王妃、宫女等女眷的闺阁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谈,有的在沉思……,几乎都流露出一种惆怅与茫然的神情,华丽的露台,冰冷得象囚室,不见天日,只有露台外面才是晴朗的天空与清新的气息。从构图和色彩处理上,都遗留着古典主义原则的严谨性,注重细节的和谐对比,人物、服饰、建筑尤重质感的表现,充满异国情调。
22
《肯特海滩》
泰奥多尔·居丹 法国
1827年 264cm×420cm
布 油彩 巴黎 马里内博物馆藏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怵目惊心的瞬间:《肯特的海滩》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即将倾复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在黑白两色的对比中,表达的是生命与意志的不可战胜。
23
《不相称的婚姻》
普基寥夫 (1832-1890)俄国
1862年 173cm×136.5cm
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体现的是妇女命运的主题。特写式的构图,展示一个结婚场面: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正与一白发老者举行婚礼,神父为他们祝福,新娘低头无奈地默认了悲惨的命运,而成为新郎的老者则一幅傲慢的神情。画家抓住了这一病态的社会现象,用自己的艺术揭露了卑劣的社会交易和对女性的摧残。
24
《希什金肖像》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1880年 俄国 114cm×84cm
现藏于俄罗斯搏物馆
《希什金肖像》是克拉姆斯柯依高产时期的杰作之一,这时画家才45岁。作者真实的再现了希什金这位俄罗斯大自然“歌手”的外貌特征,一幅连腮美髯,性格开朗。
25
《深渊》
(又名:夏天的傍晚)
1892 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
俄国 150cm×209cm
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深渊》取材于民间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个磨坊主的女儿与一青年农民相爱,而女儿的父亲坚决反对。设法买通征兵局,结果青年给抓去当了兵。(旧时俄国的兵役制是终身的)姑娘闻讯深感绝望,便从该桥跳入水潭。
26
《月夜》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1880年 俄国 179cm×135cm
现藏于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的长椅上,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着睡莲和菖蒲。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与作者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5-1887.3)9年前完成的《五月之夜》,可称为姊妹篇。
27
《白桦林》
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茵芝
俄国 97cm×181cm
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库茵芝在1880年举办了一次只展出一幅画的展览会,展出的作品是他的名作《第涅伯河上的月夜》,轰动了彼得堡城,每日参观者拥挤不堪。一年后库茵芝又举办了一次只展出独幅作品的展览会,这幅作品便是《白桦林》。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朴树的校园民谣《白桦林》,或许就是从中获得灵感呢?
28
《伏尔加纤夫》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俄国 131.5cm× 281cm
俄罗斯博物馆藏
《伏尔加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1844.7-1930.9)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 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29
《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
(全名: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
1885年 列宾 俄国 199.5cm×254cm
现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术馆
在80年代列宾的2幅最大的历史画便是《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信》与《伊凡雷帝和他的儿子》。该画选择了伊凡四世在日常生活中的暴行,在一与儿子的的争吵中,伊凡四世用笏杖击中儿子的太阳穴,这一偶然的冲动致使儿子丧命。该画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以致评论家斯塔索夫几乎每天在报纸上收集个方面的反应。油画所描绘的惊人事件,引起了官方的抗仪。俄国圣宗务院总检察官波毕得诺斯泽夫在给皇上的奏折写道:“现今艺术真是不可思议,不作一点好的榜样,却是一些带有批判和揭发倾向的赤裸裸的现实主义感情。费解的是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些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该画展出不久即被摘下,再见到它时已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30
《受胎告之 安杰利柯》
1440-1450年 230×321厘米
湿壁画 现藏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
|
科技每日推送 · 拿下两项IFA“产品技术创新金奖”,这家企业这么强为什么还这么拼? 8 年前 |
|
来自星星 · 男生接吻时为什么喜欢摸女生的胸? 8 年前 |
|
参考消息 · 声音 | 俄罗斯专家:无法理解韩国为何甘当大国冲突的“人质” 7 年前 |
|
来自星星 · 使用前必读!白羊座的使用说明书~ 7 年前 |
|
景观周 · “花园城市”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治理的模板 7 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