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育学园
崔玉涛唯一认证官方公众账号。致力于通过互动、分享、问答,全维度的信息传达,帮助更多的家庭了解健康、完善的育儿知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育学园

育儿良方,还是荒唐之举,看医生如何评价哭声免疫法

育学园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3-23 1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早些时候,小编和家里小妞做分床而睡的斗争。以前睡小床妥妥的,年龄大了反而管不住,天天想尽办法混大床,不让她得逞就扯着嗓子哭。

当时有朋友推荐“哭声免疫法”,说忍住几次不理她,就能“管过来”。

犹豫之际,先生从网上查到不少负面声音:有的说会导致自闭症;有的说美国很多孩子因为幼年接受哭声免疫训练,成年之后出现抑郁症,产生自杀倾向……这下可慌了,朋友的孩子,以后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吧。

哭声免疫法,到底是育儿良方,还是荒唐之举?

小编借此咨询了我们育学园诊所的医生。大家一起看看,从医生的角度,是如何分析看待“哭声免疫法”的吧。





孔令凯

北京育学园儿科诊所 儿科医生

  •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儿科学硕士学位;

  • 曾就职于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和北京和睦家医院。通过担任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主治医师工作,在新生儿、儿童危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门诊的实践,对儿科各种常见病的诊疗以及儿童保健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

  • 曾在医学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余篇,并且热心科普,目前在微信上已经撰写60余篇育儿、疾病专业科普;

  • 具有美国儿科学会及心脏病学会认证的儿童高级生命支持(PALS)证书及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NALS)证书。




很多家长会遇到孩子睡眠的问题:

有的孩子必须要抱着摇晃才能入睡;

有的抱着睡着了,但一放到床上就立马醒来;

有的从开始哄到最后入睡要1-2小时甚至更多;

有的还越哄越精神,就是不睡觉。

家长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会查寻资料,询问朋友,找到例如哭声免疫法,改良哭声免疫法等方法,但看到有可能导致自闭等后果时,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下面,咱们就讲讲什么是哭声免疫法,到底会不会导致孩子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睡眠。


什么是哭声免疫法,科学吗?有效吗?

哭声免疫法(Cry it out),是美国儿科医生Luther Emmett Holt在1894年发表的《The Care and Feeding of Children》中提出的,到现在已经有120多年了。

具体方法就是:

当孩子有入睡困难,或者夜间醒来无法入睡的时候,不去管他,让他自己在床上躺着,家长离开房间。孩子会哭,但最终会哭着睡着。如此连续几天后,孩子入睡困难和夜醒后难以入睡的问题可能就会解决了。

这样做有效吗?当然是有效的。当年这种方法推出后,解决了成千上万孩子的睡眠问题,让他们和家长都有了良好的睡眠。但是与此同时,对这种方法的批评也不绝于耳。

有些家长说这种方法根本没有用处,有些说这种方法造成孩子心理创伤,让孩子不相信家长,还会导致孩子自闭症。

这些质疑是真的吗?


哭声免疫法,会造成孩子心理创伤吗?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 说哭声免疫法导致孩子自闭症是没有证据的 ,家长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至于是否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损伤,因为没有足够的研究数据,所以尚不能明确。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家长不管不顾,让孩子自己啼哭,会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焦虑加重;也有些心理学家则认为,孩子哭泣是一种解压的过程,哭泣能让孩子放松,有利于孩子睡眠。

我们认为,哭声免疫法如果执行得好,孩子虽然会出现一些哭泣,但不至于造成心理创伤。

比如家长去上班,孩子不让你出门的时候,他会哭;孩子要抠电源插口,你坚决制止了他,他也会哭。我们会认为这样的哭泣导致心理创伤吗?

有的孩子在入睡时哭得声嘶力竭,看似要和家长决裂,可睡醒起床后,便又精神饱满、笑得特别香甜了呢?——哈,没有对你“记仇”哦。

保护孩子不是一声都不让他哭。家长平时多关爱孩子,让孩子感到关心和爱护,那么适当情境下的哭泣,处理得当,其实不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创伤。

不过,执行哭声免疫训练,需要注意:

家长保持一致的态度。 如果第一天能坚持不进房间安抚孩子;但是第二天又坚持不住了,进去安抚了;第三天家人一劝,又坚持住了。这样会导致孩子迷惑,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


哭声免疫法的改良版——法伯法

哈佛教授Richard Ferber认为哭声免疫法不是很好,因此于1985年,在其著作《Solve Your Child's Sleep Problems》中,描述了对哭声免疫法的改良,称为哭声控制(Crying Control),也叫逐步消退法,或循序渐进法。而用教授本人的名字命名,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说的法伯法。

法伯法具体内容为:

当孩子有入睡困难,或者夜间醒来后无法入睡的时候,家长将孩子放在床上,去门外等候。

如果孩子一直哭闹的话,3分钟后进来检查孩子是否安全,并且只能使用语言安抚,不能抱起孩子,不能摇晃孩子,安抚2分钟。然后不管孩子是否哭闹,再去门外等候。

下一次5分钟后进来,同样安抚2分钟,再次出门。下一次是10分钟后进来,之后间隔都是10分钟,直至孩子睡着。第二天以5分钟、10分钟、12分钟、12分钟为间隔。具体可参考下表:

放任孩子哭闹时间(分钟)

第几日

第一次等待时间

第二次等待时间

第三次等待时间

第四次等待时间

3

5

10

10

5

10

12

12

10

12

15

15

12

15

17

17

15

17

20

20

17

20

25

25

20

25

30

30

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的第3、4天时,孩子哭闹的情况可能会加重。

许多家长们看到这个方法后,认为比哭声免疫法人性化多了,愿意使用这个方法对孩子进行睡眠训练,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孩子一周左右就能养成自行睡眠的良好习惯。

但同样的,法伯法也因为有放任孩子哭闹的时间,被很多人诟病为损伤心理发育。只是目前看来,仍然没有证据证明。

Tips: 无论家长使用哭声免疫法还是法伯法,都一定要明确孩子没有疾病,没有分离焦虑(如果孩子白天就不能离开你,晚上就更不能离开你啦),只是单纯的入睡困难、接觉困难,才能使用。


要睡眠训练,还是亲密育儿?

有些家长认为,无论哭声免疫法还是法伯法,都太过严酷。孩子这么小,需要的是安抚,需要的是妈妈的怀抱,所以要亲密育儿,而不是睡眠训练。孩子哭闹的时候,就去抱他、哄他,让他时刻感受到安全感。而睡眠问题,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慢慢的就会好了。

这样的做法,对3个月内的孩子,我们是推荐的。

一方面因为,孩子在3月龄内,夜间需要进食的次数多;另一方面因为孩子不能自主翻身,如果家长在孩子哭闹时,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危险的发生。

但是,如果孩子4月龄后,家长还是一味“亲密育儿”,不进行睡眠训练,甚至到6个月后仍有抱睡、哄睡等问题,那么以后随着生长,虽然大部分孩子的睡眠问题会自然好转,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能自行恢复,睡眠问题会持续到3岁,甚至更久。试想一下,这些孩子在最初几年,睡眠情况可能会很差,而这也会导致身心发育不利。

所以,亲密并非对孩子最好。


还有其他培养睡眠习惯的方法吗?

哭声免疫法和法伯法,更多的是对无法离开家长抱睡、哄睡,需要好久才能进入睡眠的孩子。如果孩子没有这么严重的睡眠问题,家长完全可以从简单的、充满安全感的睡眠引导开始。

总的来说,培养睡眠习惯,就是三步:

  1. 及时发现孩子困倦(要入睡)的信号;

  2.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 使用固定的睡眠仪式帮助孩子入睡。

我们详细说明一下。

  • 入睡信号

孩子出现打哈欠、揉眼睛等表现的时候,提示应该睡觉了,这时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入睡准备, 不然过了这个时间,孩子可能就会越来越精神,越累越困越不睡了。

  • 睡眠环境

孩子夜间的睡眠环境应该是昏暗的、温暖的、安静的。 通过室内暗环境,让孩子知道天黑了就是睡觉的时间,形成这个意识。温暖而舒适的床铺能让孩子更容易入睡,如果从妈妈温暖的怀抱,进入一个冰冷的被窝,别说孩子了,就是大人也不会愿意啊。

  • 入睡仪式

比如将喂奶、铺床、换睡衣、轻柔的抚触、和孩子说话、讲睡前故事等一系列事情形成固定仪式。通过这个仪式,让孩子知道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该入睡了,逐渐养成入睡习惯。

不过大家需要知道的是, 孩子自主睡眠是4月龄之后的事,3月龄内的孩子不需要训练自主睡眠, 该怎么哄就怎么哄。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给大家讲了原则,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进入育学园APP,学习孕育学院里面的《宝宝安睡整晚》课程哦。






小编说

要睡眠训练,还是亲密育儿?孔令凯医生解开了小编心中的谜团,相信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亲密不代表没有原则地放任,而训练也不代表毫无科学方法地蛮干。

被睡眠问题困扰的家长,不妨看看育学园APP的《宝宝安睡整晚》课程。如果还是不能解决你的困惑,也可以来育学园诊所,与医生面对面交流哦。




北京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冠捷大厦一层

如果您需要预约线下就诊,可拨打:

预约电话010-87418800

客服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9:00

育学园的开诊时间:每天 9:00——17:00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