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27日,
欧洲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华人学会(CESEES)
第二届年会
成功召开。
本届年会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与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中欧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前沿问题,为推动环境、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发展贡献智慧。
随着学会的稳步发展,理事会、青年理事会的建立与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学会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两天内共有
13万人
次观看了本次年会的直播。
欧洲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华人学会(Chinese-Europe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 Ecology & Sustainability,简称CESEES)2024年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联合主办,以全球直播形式召开,包含主论坛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的分论坛。年会通过“CESEES官方视频号”直播,并在学说、科研云、蔻享学术与“WE水与生态官方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全球转播,吸引
了
超过13万人次
的观众参与。
2024年10月26日,年会正式开幕。CESEES学会主席
占新民教授
向全体与会者致以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会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学会在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领域中作为中欧之间桥梁的重要作用。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傅尧教授
和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部国际化主任
David Polya教授
代表主办方致辞,强调中欧学术交流的必要性,并期待学会发挥媒介作用,促进中欧学术交流与合作。
大会开幕式
年会主会场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穆杨教授
和爱尔兰高威大学
占新民教授
共同主持,特别邀请了任南琪院士、袁志国院士和俞汉青院士以及曼彻斯特大学David Topping教授作主旨报告。此外,部分嘉宾回顾了他们的旅欧经历,并展望了未来在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跨国合作。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任南琪院士
对“规模化绿氢生物制造技术与展望”进行了深入解读。为突破传统制氢工艺高碳足迹和不可持续的瓶颈,任院士团队另辟蹊径,巧妙利用廉价生物质原料,筛选新型高效产氢菌属,揭示了产氢代谢新途径,并集成了高通量制氢成套装备,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成果为绿色低碳制氢技术的发展及和循环经济的建设带来了重要启示。
香港城市大学
袁志国院士
深入探讨了“污水智慧管理”这一前沿议题,强调智慧水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城市水系统应以水循环为核心纽带,紧密结合水量、水质、水生态过程与城市发展和治理中的人文、政策、管理等要素。通过集成多种技术手段,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实现污水管网的实时检测、预测和控制,提升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延长设施使用寿命,建设智慧城市水网络系统,为污水渠网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城市污水系统的系统集成与智慧管理提供了可行路径。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David Topping教授
分享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空气质量和健康中的应用”的研究。他指出,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是当今最重要的社会环境驱动因素之一,构成了当今科学、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科学挑战,涵盖物理、化学、数值方法和计算科学等多个学科。David Topping教授详细阐述了大气气溶胶粒子计算模型的应用,该模型不仅用于解释粒子测量特性,还作为子模块被整合到气候变化模型中。此外,Topping教授还探讨了机器学习在应对大气建模、实验数据分析和影响评估中的瓶颈问题的潜力,为机器学习在大气污染监测、控制以及健康防护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汉青院士
系统介绍了新型“直接氧化转移水处理技术(DOTP)”。揭示了非均相催化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占主导的直接氧化转移过程(DOTP),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在DOTP中,污染物和氧化剂在非均相催化剂表面发生两电子的直接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污染物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稳定化,自发地进行表面聚合或偶联反应,最终富集在催化剂表面,从而实现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该研究系统阐明了非均相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活化、稳定和富集三大核心功能,展示了DOTP技术氧化剂消耗量低、污染物富集能力强、且
无毒害副产物生成
等优点,并证明了其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潜力。
2024年10月26日19点(北京时间),环境分论坛开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洋教授
担任该分论坛的发起人与主持人。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贺震教授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杨竹根教授做特邀报告。
贺震教授
报告主题为“从废水污泥中电化学浸出和回收磷”。报告回顾了磷循环过程与磷污染现状,详细介绍了电化学技术在磷浸出与回收中的过程、机制及效率,并探讨了当前技术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未来发展前景。
杨竹根教授
带来了“用于快速现场废水监测的折纸微流控装置”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团队在新冠疫情期间针对污水检测的纸基微流控芯片研究。报告探讨了利用微流控集成装置进行污水检测与智能传感的技术进展以及其在环境健康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随后,爱尔兰高威大学的
吴光学教授
和大家分享了“重温生物废水处理:生态原理与工程艺术”的报告,介绍了团队在可持续污水处理模式与技术方面的相关成果。
浙江农林大学
李敦柱教授
做了有关“微纳米塑料检测、释放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的研究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
霍正洋教授
则介绍了团队利用限域强电场电穿孔消毒技术实现水环境病原微生物快速安全消杀的研究。
爱尔兰科克大学的
吴百乐教授
为大家带来了有关磷化学转化过程和高附加值利用的相关研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王宇炜博士
分享了利用化学电离质谱仪同时测量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的
覃韦平博士
介绍了针对全氟/多氟化合物的高通量细胞筛选和毒性评估相关研究进展。
最后,王洋教授对分论坛进行了总结和高度评价,并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表达了对未来中欧合作的期望。至此,环境分论坛圆满结束。
2024年10月27日15点(北京时间),生态分论坛开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花正双教授
担任发起人与主持人。
花正双教授向与会专家致以热烈欢迎,并期待各位学者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全球生态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分论坛邀请了哥本哈根大学刘福来教授、清华大学Matteo Convertino教授和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刘剑教授做特邀报告。
刘福来教授
阐述了生物炭在作物抗性与产量提升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土壤养分吸附、持水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分享团队的研究揭示了生物炭在农业中的重要价值。
Matteo Convertino教授
介绍了如何通过生态学手段设计和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探讨了生态水文对气候变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的调控影响。他还分享了局部生境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及聚类模式的影响。
刘剑教授
的
报告介绍了北欧国家在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上的应对措施,强调了全球合作和借鉴先进经验在共同解决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
汪家家教授
为大家全面解析了稻田中的砷循环和硫化作用以及热泉生态系统中温度依赖的新型产甲烷微生物。
四川农业大学
周世兴教授
的报告题目是“Litter mixture effects on decomposition and nitrogen dynamics across biomes: The role of litter identity, diversity and soil fauna”,他探讨了凋落物在氮循环中的分解效应及不同类型凋落物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蔡琛研究员
介绍了甲烷厌氧氧化的多种途径及其生态学意义,并探讨了其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随后,
邹峄标(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彭玺(鲁汶大学)、戚雁玲(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
三位博士与博士后分别带来了题为“森林功能型的多稳态及其维持机制”、“微生物代谢互作网络方法学研究与在热泉嗜热微生物群落中的应用”和“陆地热泉古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精彩报告。
最后,花正双教授对本次论坛作出了高度评价,强调了全球生态合作与经验共享的重要性。至此,生态分论坛圆满结束。
2024年10月27日19点(北京时间),CESEES年会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开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孙鑫教授
担任发起人和主持人。分论坛邀请了清华大学田金平教授,德国哥廷根大学李蕾教授,以及浙江农林大学刘芳教授做特邀报告。
首先,
田金平教授
分享了我国工业园区绿色发展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该工业园区的起源与发展。他通过政策与多个实践的案例分享了多样化的试点成果,并分析了当前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重点强调了我国在末端治污、能源-水-废共生体系的薄弱以及园区碳核算的复杂性等关键问题。最后,他对未来工业园区低碳转型提出了创新愿景和相关建议。
李蕾教授
探讨了经济增长受阻时贸易战、环境执法与污染之间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发现地区受贸易战影响与环境监管之间存在负面关系。最后,她分享了近期的研究,关注垃圾处理对国家居民健康和环境污染的影响。
刘芳教授
分享了飞灰资源化技术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显示,飞灰制陶粒和制岩棉技术效果较好,并对技术创新与部署提供了相关建议。最后,她展望了未来我国飞灰利用的资源化策略。
英国卡迪夫大学的
何盼教授
分享了从消费侧视角探究全球粮食-环境-健康的关联,强调了食物消费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她发现,过量消费动物产品导致健康风险不断增加,同时研究了消费量对未来气温上升的影响。
南丹麦大学
陈伍教授
分享了
可持续交通与资源需求的前沿研究,从物质流分析角度探讨了物质流需求与资源安全问题。她介绍了可持续交通转型的概念与特征,并探究了如何减少碳排放、资源投入与环境影响。最后,陈教授提出了针对不同金属原料风险识别的未来研究方向。
郑州大学
岳辉教授
与大家分享了团队在碳中和与减污降碳方向的可持续转型的研究,探讨了重点行业的脱碳路径,揭示了从电网层面的碳污多目标协同的提升策略,最后展望了建立净零转型社会的策略。
接下来是可持续发展分会场的博士后报告,剑桥大学的
陈佩佩博士
分享了基于全球发电厂机组数据库建立的预测容量的数据驱动方法,同时对该项研究的应用提出了未来如何去填补现在装机量与未来规划量的差距。
徐成建博士
分享了他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相关工作,主要关注未来全球硅基光伏需求研究,他建立了动态物质流模型,并提出了未来铟和银面临供应风险下需求更高的技术研究。
分论坛最后,孙鑫教授对可持续发展论坛进行了总结,感谢与会者并高度评价各位老师们的研究内容与深度,期待与学会一道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
CESEES学会主席占新民教授代表学会感谢所有参会嘉宾、会务组以及所有协办单位、支持媒体和支持期刊
。占新民教授
表示,CESEES学会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中欧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与交流,推动深入实质合作,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Chinese-Europe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 Ecology & Sustainability (CESEE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CAA China
Koushare
XUESHUO
ResearchCloud
Forum on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International Forum of Water Sustain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