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个被一把大剪刀直接插入面部的3岁孩童小明。看到这个患者的时候现场医生都十分震惊。这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孩子目前情况又怎么样呢?
剪刀插入男童脸部。
由于情况严重,医院方面立即对患处进行全方位诊断,并召集所有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
经过多学科讨论后,院方对小明到进行了:鼻腔鼻窦锐器取出术、鼻腔开放性探查以及清创缝合的处理,成功取出剪刀,目前该小明仍在观察和治疗当中。
那这把生锈的大剪刀又是怎么插入到小明的面部的呢?小明的妈妈就表示:
小明妈妈表示,这次的意外让她深刻地认识到,儿童安全问题不能只在口头说说。
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安全攻略看这里
☟
谨防溺水
危险场所:游泳池、河边、卫生间。
夏天,孩子最乐此不疲的就是玩水了,与此相伴的是儿童溺水事件屡有发生。
当孩子在水边和水中时,要时刻注意看管;不要让孩子直接跳(潜)入水中,即便他已学会游泳仍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在水中不要吃东西,防止被呛。游泳时,家长要保持和孩子一臂能及的安全距离。
河流、公园湖泊等地,下水后可能遭遇水草的纠缠,危险极大。而且家长带孩子“野泳”也是个坏榜样,孩子长大一些后可能独自和伙伴们去“野泳”,从而埋下隐患。
应对措施:万一发生溺水,首先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异物。然后让溺水儿童俯卧,用手按压其背部,把肺、胃内的积水排出后做心肺复苏,及时送去医院抢救和治疗。
谨防防烫/烧伤
危险场所:厨房、餐厅、烧烤摊
由于衣着单薄,皮肤暴露较多,加上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动作协调性也比较差,一旦父母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生烧烫伤意外。
厨房、阳台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危险场所,燃气灶、热水壶、打火机等都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器。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孩子远离热水瓶和汤锅,远离火源。不要把热的食物或开水放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打火机不能放在孩子容易取到的地方。不使用天然气时,要关掉总开关。
预防措施:远离危险源是预防关键
谨防误吞异物
危险场所:家中
每年假期都是儿童消化道异物和气管异物的高发期。孩子误吞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其中消化道异物有发卡、硬币、钉子和电池等,气管异物有瓜子、花生、糖块、黄豆、玩具小零件、骨头、鱼刺等。
尖锐的异物可能刺破孩子消化道,造成穿孔,而电池一旦在消化道分解,腐蚀性液体可能会对消化道造成烧灼腐蚀,严重的可能造成消化道梗阻。
专家表示,不要给孩子戴一些容易抓下来的饰物,如发卡、吊坠等;图钉、钉子、缝衣针等尖锐物品要收好。换下来的电池要妥善存放,尤其是较小的纽扣电池。
预防措施:紧急情况可催吐
专家提醒: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很强的物品,不宜采用催吐法,可以让孩子喝大量鸡蛋清、牛奶等。
此外,对已失去知觉或兼有抽搐的孩子,也不宜采用催吐法,应及时送医院。
谨防跌落伤
危险场所:阳台、
游乐场、运动场
跌倒或坠落是导致儿童伤害发生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其中1-4岁幼儿的跌落或摔倒大多发生在家里。要预防从窗户、屋顶、阳台的跌落伤害,家长需要在窗户、屋顶和阳台安装一定高度的护栏;窗边不放置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沙发等家具;安上窗锁,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将窗户的开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年龄较大、活动力较强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时发生跌倒或摔倒的情况比家里要多。家长应该教育儿童注意识别危险警示标志,远离危险环境。
预防措施:养成“关窗即锁”的习惯
谨防宠物咬伤
危险场所:家中、小区
近年来,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儿童被宠物咬伤的病例也随之增加。
专家表示,由于养“宠物”家庭常缺乏相关的教育培训,因此,养宠物家庭应特别注意宠物在发情期、产崽期要远离儿童。
孩子和宠物一起玩耍时,家长一定要陪伴在旁,孩子做出危险的动作时,一定要制止,如果孩子无意中弄疼了宠物,宠物会下意识地作出攻击行为,此时,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
预防措施:禁止孩子做出危险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