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领域设计大赛 | GHDA环球人居设计大奖第四轮申报↑
01
楔子
前两天一个群友给我发消息,希望我关于“疫情之后的住宅户型变化趋势”写点内容。
因为身在上海,本来对于户型会怎么发展,我是深有体会的。但是我又觉得户型在整个疫情发展里的权重很小,而且在2020年我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所以对写户型的兴趣不是很大。
大家不妨看看这两篇,关于更大层面的文章:
《如何成为“疫情常态化”下的韧性社区!》
《当一个建筑师被封闭在小区里时,会想些什么!》
但既然有朋友提了请求,我就不妨写一点。大家一起来探讨吧!
02
概述
这次我不想亲手画户型了。因为任何一个户型,不同的使用者,总能提出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使用者,总会有不同的使用习惯,众口难调啊。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想以文字为主的方式谈一下“疫情之后,户型可能发生的变化”,既然上升到趋势的层面,那我把这些变化归纳成了三个“性”,分别是:冗余性、自给性、安全性。
冗余性
城市中关键的功能设施应具有一定的备用模块,当灾害突然发生造成部分设施功能受损时,备用的模块可以及时补充,整个系统仍能发挥一定水平的功能,而不至于彻底瘫痪;
我借鉴了韧性城市里的这个概念,就是在户型设计中考虑一定的备用模块,这样就不会因为局部受损而整体瘫痪。比如冰箱坏了,食物该怎么储存诸如此类的问题。
自给性
在城市生活里,如果不通过交易,生活是很难持续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生活物资都是需要交易的,有些东西是可以自给自足的。比如”爱马仕葱“,就是每天烧菜必需品,但又是自己有可能种植的。
安全性
这里的安全性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疫情期间的居家”防感染“,另一个是通过设备和技术保障人身安全。比如我和我父母分开住,我每天视频”指挥“他们做抗原测试,并上传结果,能有效地照顾到安全性。
而这“三性”对户型设计都会带来影响,下面我们具体展开看看。
03
变化
接下来的内容,我想以”标签+位置+XX性”的格式来罗列户型可能会产生的10大变化。
01.葱自由(飘窗/阳台)+自给性
疫情之前,谁会想到葱还要买的。一般都是买蔬菜或者荤菜,商家考虑你的客户体验,主动送的。
这次疫情中,葱被戏谑成“爱马仕葱”,你就知道它的稀缺与珍贵了。现在几乎上海所有的家庭,都有水培或者土培的奢侈品了。
我相信疫情之后,在阳台或者飘窗上种“一米菜地”会成为很多家庭的时髦做法,比花花草草可能来得更实用。而开发商可以在这点上考虑一下,一个是种菜平台,另一个是种菜外廊,这两个地方都不怎么花钱。
我属于“食肉动物”,对蔬菜的需求比较低,但是从这次的经历来说,我觉得蔬菜还是有必要的。对于素食主义者来说,蔬菜就是刚需,而且是有可能自给自足的。我看到深圳就有一个案例,将原有的平屋顶改造成都市农庄。把“屋顶绿化(低碳)”和“共建菜园(社造)”两种理念很好的结合起来,打造出新型韧性社区空间。小区居民共建共管,花坛和农场融为一体。平时以花园为主,农场为辅,调剂生活情趣。而到了战时,以农场为主,花园为点缀。就和经济大萧条时的“口红效应”类似吧。而落到户内,其实阳台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种上一米菜园,基本就可以蔬菜自由了。我了解到同济的刘悦来老师还发起了一个叫:“SEEDING”的行动。倡导居家自主、邻里守望互助,以无接触分享种子、绿植的空间媒介来传递爱与信任的力量,以行动者共创的方式筹划社区花园空间站与在地网络,协同构筑安全美好的永续家园。疫情前,正常家庭谁会买两个冰箱啊。但是经此一疫,我相信很多家庭,只要有条件,一定会再购置一个冰柜。因此,4月12日的冰箱板块再次大涨,其中海信家电、澳柯玛一度涨停,截至A股收盘,整个板块上涨4.03%。新冠疫情的反复,不仅催生了宅经济,也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南都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为回避高密度人流,减少不必要接触,消费者的采购频次、一次性采购数量都在增加。受此影响,具备保鲜、储存等功能的冰箱冰柜等产品也成为消费采购清单中的网红产品。疫情前,开发商对厨房的面积是“斤斤计较”;而疫情后,厨房的设计一定会转变思路,毕竟经历了疫情后,人人都是“大厨”,总得有个配得上大厨的厨房空间吧。
这次上海封控了近2个月,基本都是足不出户的状态。很多家中空间有限的朋友,就会比较抓狂。这也是为什么刘耕宏直播如此受欢迎的一个原因吧。疫情前,客厅小点可能也能接受,反正没有外人来。但疫情里,全家人都蜗居在里面,小孩子要上网课,大人要居家办公都需要空间。还要考虑关久了,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疫情后对客厅的定义会有所改变。(这里大家可以展开探讨)上图是我家的客厅(2020年装修的),当时考虑家里小朋友的多样性需求,所以留了些冗余,也没设置茶几。这次疫情使用下来,体验还可以,我画了几张分析图来展开。腾出了中间的场地,做一些原地的运动。小朋友上网课也是在这种模式下。事先预留了上图的白墙,只要把移门动一下,就有了影院的感觉。我觉得这辈子买的最成功的产品,就是这个便携式投影仪了。对疫情期间的心理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方便腾挪,装修时就考虑1-2人位的沙发。可以形成不同的线路,既可以跟跑,也可以追逐。现代生活中,户型设计考虑一个书房,已经是标配了。但是在疫情中,一个书房是远远不够的。小朋友要上网课,夫妻二人如果是双职工,都有居家办公的需要。特别是开会,相互的干扰非常大。所以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偌大的一个家,如何安放不同人的办公空间?”,其实也不是太容易的事。当然,如果每个房间都有飘窗,会对拓展居家办公空间有所帮助。但是飘窗上办公也有很多不足,比如眩光,办工桌高度是否合适等问题。所以疫情之后,多个书房的概念也许会被接受。对于改善型家庭来说,居家上网课和办公同样是刚需,缺一不可。
这次的新冠病毒传播很特殊,很多家庭居家很长时间了,但还是不幸被传染,而且都不知道是怎么被传染的。我们一般进门之后会先洗手、然后将身上的外衣、裤扔进洗衣机,直接洗掉、晾晒。如果是收到的物资,会把外包装扔在门外,然后在进门处进行消杀,待静置一段时间后、方才使用。
所以我建议:今后的改善型户型里,最好能设计一个家政间,并带一个小阳台,解决消杀和洗晒的问题。当疫情严重时,可以将“阳台+家政间+玄关+进门套间”做成一个临时的方仓,使得进门位置和内部其他空间形成“半污染区”和”洁净区域“的大致分割,有力于病毒的防御。(如下图)这次的疫情还出现过“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并非所有的成员都阳性”的案例。可能是临时隔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改善型户型中,可以考虑两个甚至以上卫生间的设置可能。一个放在进门位置,作为公卫,起到消杀,隔离的作用;另一个在洁净区域,方便平时主卧的使用。当全小区的人每天都在家的时候,突然之间,你会发现楼上楼下的家庭生活变得很透明。不管是哪家在跳刘耕宏,还是哪家小孩在上网课,都一清二楚。平时能够容忍的一些噪音,随着疫情的延续,也变得不可饶恕了。所以,我建议今后开发商在结构设计时,不要死抠楼板厚度了。稍微费点钱,楼上、楼下的邻里关系会改善不少,对你们的品牌美誉度也是一个帮助。
疫情期间,不管是小朋友上网课,还是大人居家开腾讯会议,亦或者是每天的“抢菜”大战,都是要网络的。我经常因为家中“翼长宽”的网速不好,而懊恼不已。如果再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一定换电信。因为基础设施不行,抢不到菜是要饿死人的,所以这是一个严肃的生存问题,可能都不是冗余性问题。
这次疫情期间,我相信很多家庭都团过一些电器,我买了一个理发的推子。比如理发器,这属于自给性消费。毕竟2个月不能理发,这是一件多么难受的事情啊。比如手机和电脑,这是吃饭的家伙,真要出了问题就歇了。(下图是我的办公设备)如果所有的电器都考虑一备一用,这是不现实的,而且经济性也比较差。所以有选择性的对高频的、刚需的电器进行备份,我认为是可以实现的。而这就需要家中设置更多的储物空间。
在今后的户型设计中,储藏功能会越发的重要,不仅仅是存必要的东西,甚至会存很多冗余的东西。什么“断舍离”,能囤的尽量囤着,谁知道哪天这些废物就成了“宝”呢。所以,这次的疫情也改变了我们很多的消费习惯和使用习惯。没有经历过疫情的封控,你是永远无法体会疫情中上海的魔幻。这次的疫情一定会对亲历者产生终生难忘的“印记”,也会改变很多人的消费习惯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唯有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疫情之后的户型设计也会随之做出变化。
新微设计10本“大美系列”设计丛书
《乡村私宅》
回到乡下,建一栋漂亮的房子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详情
▼
全领域设计大赛
Global Habitat Design Awards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大奖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