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一场鲜为人知的战役,不可一世的日本人被吊打,从而改变了二战亚洲的命运!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14 19: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二战早期,日本在全员军事化的基础上,军事实力几乎达到了顶点,这个远东的霸王虎视眈眈地盯着东北亚的每一寸土地,“大东亚共荣圈”之梦更是让他们倍感自豪。



然而,一场名不见经传的战役,却改变了整个东亚的历史。


在这场战役中,日本人遭遇到了一场所谓 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究竟是什么军队,给予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队如此沉重打击呢?


这场战役之后,中国又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呢?



01


这一切,都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一场放牧说起。


1939年5月4日的这一天,有几十个蒙古汉子在哈拉哈河的东边骑着马放牧。



然而,这些人可不是普通的牧民,他们是隶属于 蒙古人民革命军第24国境警备队的骑兵。


他们放牧的地方,也不是个普普通通的地方。

这个地方,如今是中国的地盘,在今天的 内蒙古呼伦贝尔西南部,阿尔山以西。 然而当他们放牧到了一处林地时,忽然听到了一阵激烈的枪声。


竟然有人朝着他们开枪!


蒙古骑兵立刻掉头就跑,没想到,有一帮人同样骑着马,追了出来。


这些人也不是善类,他们是伪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士兵。


蒙古人灰溜溜地逃回本部不久,就组织了一支全副武装的五十人队伍,他们开着枪,以武力强行攻占了这个 锡林陶拉盖哨所。



为何伪满军队会和蒙古军队,会在这个区域爆发冲突呢?


02


因为此地原本就是一块争议土地。


看似是伪满洲国和蒙古的矛盾,其实背后所暗藏着的,是两个强大国家机器的对抗。


这两个国家,就是日本和苏联。


不用说大家也都清楚,伪满州国当时是日本的小弟,而蒙古则是苏联的小弟。


这一次爆发冲突的地点,叫做 诺门罕 ,是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半草原半沙漠的荒原。


随后而来在此地爆发的一系列战事,就被称为 诺门罕战役。



其实早在这次激烈交火之前,双方军队就经常擦枪走火,挑起事端的,多半是伪满军人。


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挑衅行为,都是在日本授意之下进行的。


没错,日本人就是在试探苏联人的底限。



03


自从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人大获全胜之后,就点燃了他们称霸全亚洲的野心。


在他们眼中,庞大的苏联不过只是俄国的另一个变体,但是对手毕竟换了政权和核心领导人,实力会不会增强呢?


日本人一直在耐心等待着机会,想知道对方的底细。


1937年,终于有一个好消息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苏联的肃反之风刮进军队,在一年时间内,斯大林竟然一气清洗了35000名军人,其中包括5位元帅中的3位,全部11名副国防人民委员,最高军事委员会80名委员中的75名,以及上校以下的军官共3万多名。


这场权力斗争的大清洗运动也波及紧跟苏联的蒙古,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根登、军政部长兼人民军总司令德米德等一大批党政要员受到冲击,多名骑兵师长和高级军官相继被处决。


这种疯狂的清洗行为,显然会对苏联的实力造成极大损害,更不幸的是 有一个叫做 留希科夫大将的苏联将领为了防止清洗的厄运降临在自己头上,抢先一步叛逃去了日本,并将这个重要消息告诉了日本。



这个消息完全令日本人喜出望外,其实在日俄战争后不久,日本就曾经在1936年开始制订出两个侵略苏联的计划。


而现在,苏联人居然不战自乱,发生这样惨烈的内耗,日本人认为, 苏联已经把有能力的将领全部清洗干净了,如今的他们,只是个空有其表的纸老虎。


为了验证这一点,日本人以伪满洲国为工具,一次次地撩拨着苏联人的神经。


04


这一次,他们竟然直接出手了。

5月13日那一天,隶属关东军小松原师团的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指挥他本部200余日本骑兵、满洲国兴安北警备军骑兵第8团约400满洲国士兵,并出动了5架轰炸机投掷60多枚炸弹。



这一番狂轰滥炸,蒙古方面顿时伤亡惨重,他们只能放弃阵地,逃亡了哈拉哈河的西边。


虽然此前忍下了不少挑衅,但这一次,苏联人终于忍不住了,他们发话说:我们和蒙古是有 《苏蒙互助协定》 的,你们这么搞我小弟,是不拿我这个大佬当回事?


不给你们点厉害瞧瞧,你们还当我们是hello kitty呢。



05


苏联人的反击开始了。


他们派出第11坦克旅,浩浩荡荡开往哈拉哈河地区。


重型武器之外,机动力超强的同时驻乌兰乌德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也向哈拉哈河开始集合。



指挥作战的总部,也从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迁到了 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 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场正面交火,发生在5月22日。


作战的主力,却并非是地面部队的碰撞,而是空战。


苏联空军与日本关东军第2飞行集团在诺门罕上空展开了大规模的空中交火。


日本的飞机明显更强悍,苏联人很快败下阵来,被夺走了制空权。


初战告捷,日本人的战意顿时变得高涨起来。


东八百藏中佐领着搜索队约200人,再加上伪满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分三个方向围攻蒙军。



然而,苏联人虽然在空中落败,却在地面证明了自己。


他们纠集了1200多名地面部队,再加上蒙古人的1200多人,把日本军队逐个击破。


此役过后,日军搜索队战死115人、失踪81人,几乎全军覆没, 至东八百藏本人也被当场击毙。


06


但是东八百藏的战死,却激发了日本人的战斗意志,小松原师团长派遣第71联队第2大队马场进少佐,带领的第5中队、联队炮中队、反坦克炮中队,总共381人,分乘40辆汽车增援前线。



30日时,日军大部队下午到达战场。


苏联军队见对手气势浩大,决定暂时避其锋芒,便主动撤回哈拉哈河西岸。


见此状况,日本人笑了, 小松原忙不迭地向上级汇报自己的辉煌战果,宣称苏联人一见到自己就望风而逃。


因为苏联人意识到这场战役的重要性非同小可,他们决不能承受日俄战争之后再次失利,于是搬来了一位战神,指挥这场战斗。


这位战神,就是苏联名将——朱可夫。



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


他一到达前线塔木察格布拉格后,就立刻开始集结兵力,并储运军需。



通过之前的接触,他意识到空军之所以失利,是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军机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起降作战。


于是,朱可夫下令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等地开辟野战军用机场, 这样一来,苏战斗机就可以从前线附近起飞,在空中与日机周旋。


07


小松原并没有意识到朱可夫有多么强的实力,他只是隐约感觉到,对面新来的统帅似乎是个硬骨头。


但日本人的好战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老子就是要跟你刚正面,看看谁更硬!


小松原纠集了全部主力部队,关东军第1坦克团和第2飞行集团尽数前来支援第23师,当时日军共有12个步兵营、70辆坦克、180架飞机。


然而朱可夫不仅兵力比他更多,还带来了更先进的新式战斗机。


双方在诺门罕的天空上你来我往地交战,却只看到印有太阳旗的战机残骸一处处掉落在大草原上。


日本人见空战竟然打不过,只好改到地面作战。



7月1日,日军在小林少将的指挥下,6000人的部队向哈拉哈河西岸攻击,中午时分,竟然一鼓作气反攻下了河东岸本已失守的谢尔陶拉盖高地。


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陆军,朱可夫沉着应战。


他组织了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及其它部队,分三路反攻。


由于巴音查岗高地周围全是开阔地,非常有利于飞机和战车作战,因此日本军队全部裸露在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炮的面前,伤亡惨重。



朱可夫继续乘胜追击,他 指挥前线发动主力进攻。


这次,苏军投入总兵力约五万七千人,并配合炮击及空军支援。


朱可夫根据战场形势,在北翼最先以机械化步兵进攻,吸引日军增援。


而中军则以步兵牵制日军主力。


在南翼,他集中了一个步兵师、一个装甲旅,约一万人及三百部坦克,配合火炮、空军快速向北迂回,从侧翼包围河东的日军。


08


三面夹击之下,日本军队节节溃败, 为了挽回败局,他们竟然想出了一个极度反人类的攻击计划。


这,就是日本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一直在研究的——细菌战。



这是日本人第一次把实验用的细菌武器部署到真实的战场上:关东军司令部在绝密的情况下,指示石井四郎大佐的细菌部队在诺门罕地区进行细菌战,派敢死队在苏军取水源头上游的HOLSTEN河投入了炭疽菌。


然而偷鸡不成蚀把米,细菌武器给苏军造成的病倒效果并不好,被污染的水源不仅没有过分危害到苏联人,反而令日本军队很多人感染了细菌。


共有1340名日军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亡命的达40多人。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八月,盛夏的内蒙草原环境极其恶劣。


苏联人也不想继续和日本人纠缠下去,他们继续集结大军,准备和日本决战,结束这场争端。


值得一提的是,朱可夫此时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


决战究竟在何时发动比较好呢?



朱可夫想到了一个好日子,这就是当年的8月20日。


为什么会挑中这一天?


因为这天是日本军队的惯例休假日, 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


凌晨时分,苏军前线作战部队得到了发起总攻的命令,他们突然袭击了日本人的大本营。



3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装甲旅,1个机枪旅,1个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飞机、大炮,开始举行大规模的总攻。


苏军成千吨炮弹猛烈轰炸下,日军构筑在蒙古旷野上的土木机构工事,很快被轰成了平地。


然而日本人毕竟以顽强著称,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战局下,他们还搞起了几次反击。


但是苏联的钢铁洪流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在苏军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弹的猛烈轰击下,日军损失惨重: 多名高级将领被击毙当场,仅有的22门加农炮也全部丧失。



在最后一次突围失败之后,9月9日那天,东乡驻苏大使终于向苏联提出了停战请求。


09


一周之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同意签订停战协定,为时四个月的诺门罕战役终于以苏联人的大获全胜而结束。


此役之后,日本人意识到了这个北方的敌人有多么强大,他们再也不敢像当年日俄战争获胜后那么气焰嚣张了。


于是,他们转而将视线投向了南方,在那里,另一个庞然大物却显得垂垂老矣,完全不堪一击。


是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准确的说,是当时那个满目苍夷,民不聊生的中国。


日本高层决定转而掉头实行“南进”计划,使中国陷入了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日本人还最终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而赢下此役的苏联人,则在一旁偷笑。


他们几乎一劳永逸地解除了来自远东方面的威胁。


甚至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他们也敢于将远东部队调往西线,完全不担心日本人会在远东夹击他们。


一场名不见经传的战役,竟然如此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被缴获的日军巡逻车


这场诺门罕战役也提醒了如今的我们 只有自身强大,才是阻止别人对你产生任何侵略念头的最好方法。


延伸阅读


诺门坎战役, 其实苏军一样很惨!

诺门坎战役在中国属于一个神话级战斗,充满迷雾,歼灭日本国宝唯一战车师团,苏军仅仅损失6千人就摧枯拉朽般歼灭6万日军,打破了日军北上的想法,迫使其南进………

但是自从90年代开始,俄罗斯方面已经放开了战争时期的大批档案,日本相关资料也已经可以在国内查到。让我们逐渐明白了诺门坎战役并不是那么简单。

诺门坎战役爆发时,在东北的日军数量并不大,而且都是半个师团,另外一半是国内称为留守师团。

诺门坎战场广阔坚硬的草原是最适合苏军装甲部队发挥的地方。

战役大致过程是;

(1),5月13日,日军边境守备第23师团得到情报,外蒙军越境进入哈拉哈河放牧。5月15日,日军出动部队将其击退。

(2),5月21日,日军通过侦查发现苏军已经开始在对岸集结,苏军投入包括步兵第57,82师,坦克第11旅,外蒙第6师等部队。日军第23师团擅自出动搜索队和步兵第64联队一部,包括伪满军等1500人出击,经过激烈战斗,战斗到5月30日深夜,日军遭到打击后撤。日军战死159人,负伤119人,失踪12人。

(3),6月17日,苏军开始对日军控制区进行空袭,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中将以动用1个师团的兵力,委任于现地司令官的方式同意第23师团出动反击。

并加强给第23师团一个安岗战车支队,4个步兵大队,3个工兵中队,1个高射炮联队和部分炮兵,连同第23师团本身部队合计2万人。


苏军出动,第36摩步师,第82步兵师,机械化步兵第5旅,装甲第7,8,9旅,坦克第6,7旅,空降第212旅,外蒙骑兵第6,8师,以及空军一部。并且派遣了苏联第一名将朱可夫亲自指挥战斗。

7月2日,日军首先发动进攻,40多辆日本战车在夜里了突袭苏联1个装甲旅并且重创了对手,击毁苏军坦克、装甲12 辆,75MM、122MM、152MM大炮12门,反坦克炮7门,卡车20辆。7月3日,继续进攻的安纲支队向苏军主阵地发起攻击,苏军利用45mm反坦克炮、苏军坦克、空军轰炸、重炮猛轰,大量铁丝网等方式阻止日军战车第4联队前进。在苏军庞大炮群面前,日军安岗支队在原本就不多的弹药用尽后,自行撤退回转后方。


遭到日军摧毁的苏军坦克

日军步兵第64联队在战车部队发起进攻后,随即向预定的苏军733高地前进。日军率先开始突击,7月3日,第64联队攻下733高地一角。但随后,苏军接连发动反击阻止住日军前进。这边日军刚突破就发现,就发现300多辆苏联坦克,装甲车疾驰而至,日本步兵也不示弱,用喝完水的汽水瓶制作成燃烧瓶,毁伤苏军大量坦克,号称燃烧瓶之夜,苏军这这天晚上损失坦克装甲车上百辆。在战斗中,苏军第11坦克旅配合摩托化步兵第149团防御733高地时,遭到了日军步兵第64联队主力进攻,第11坦克旅旅长雅克夫列夫上校与摩托化步兵第149团团长苏米偌夫双双阵亡。


7月3日下午15时,一直随同23师团行动的关东军副参谋长矢野音三郎少将,根据河东进攻的失利,以及亲眼看到河西岸苏军的大量坦克在炮兵、空军配合下的意外惊人反击,感到部队如继续留在西岸,将会发生危险。且通向河西的军桥数量很少,如被苏军封锁和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他向23师团长提出:停止进攻,于当日晚从西岸将部队撤回。

7月3日晚,日军第23师团的2个联队开始后撤,苏军立即对撤退的日军进行阻击。苏军先以地面发射和空中投下了大批的照明弹,将战场照得如同白昼,接着以浓密的炮火压制日军,企图全歼日军,日军第23师团参谋长大内孜大佐在夜间的混战中被流弹击中,当场阵亡。


被日军俘虏的苏军坦克和坦克兵

7月4日晨,战斗已集中在军桥附近。苏蒙军的步兵、炮兵、坦克兵、航空兵,向这一地区进行猛烈攻击,但工兵第23联队长斋藤勇中佐,他想尽了一切办法保护军桥,以等待河西最后一个难以撤离的第26联队,中间他曾派工兵携带炸药,炸坏了苏军向军桥附近工事中喷火的3辆坦克,直到他的陆军士官学校同期同学(25期毕业于1913年5月)须见新一郎大佐率领着第26联队通过后,才下令拆桥。

日军撤退后总结认为,日军过于轻敌了,而且第23师团炮兵火力太弱,无法压制对方,更加掩护步兵无法突破苏军的大纵深防御阵地,工兵太少,后方补给困难。而且最重要的原因是,打了几天发现,对方兵力雄厚,日军兵力好像是太少了。

于是日军决定增加的炮兵,由关东军炮兵司令官内山英太郎少将任团长,除了原已在战场上的野炮兵第13联队、独立野炮兵第1联队外,又增加了野战重炮兵第1联队(15公分口径榴弹炮16门),独立野战重炮兵第7联队(10公分口径加农炮16门),穆棱重炮兵联队(15公分口径加农炮6门)。(以上部队皆不满员,只部分火炮出战,该部也不是一般网传的那样是日本唯一机械化牵引炮兵,机械化牵引炮兵在当时的日军中很普通)。


苏军坦克第11旅在冲击日本步兵阵地时,发现日军并不害怕坦克,更没有崩溃,反而遭到日军的燃烧瓶之夜,苏军第11坦克旅在7月的损失数字都赶上苏德战争的1个坦克军了。

(4),7月23日,天气晴朗,6时30分日军炮兵首先用野炮进行诱致射击,企图侦察苏军各炮群的位置。

果然,苏,军进行了反击,日军炮兵情报队和升空的飞机,一一记载和通报了苏军炮兵阵地的方位、距离。

根据这些数据,日军的炮群随即进行了效率射,隆隆之声震天动地,当日军每门炮打完约两个基数的炮弹后。第23师团开始出动,结果遭到苏军猛烈火力打击,仅仅夺取了几个小高地,对关键渡口还是无法控制。其原因是苏军在这里有400多门大炮,火力根本就不比日军弱,数量也比日军大得多。

此时,关东军感觉事情不对,要求调第5,7师团,并增加1个会战分弹药的要求。但这时的日军大本营,对关东军越权擅自轰炸外蒙的机场;拒绝驻青岛的第5师团增强诺门罕地区;使用象23师团这样的新部队,来解决与日本声誉有关的边境事件。这些使大本营对关东军极为不满,现在想着调人了?日军大本营给出的意见是;对此一事件,本着局部就地解决的方针,至迟于今年冬季处理完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然后部队撤离该地,如苏军再侵入争议区,视情况进行反击。兵力没有,只给了1个第6军空头番号。


几个日本步兵跑出去猎歼苏军坦克

虽然成立了第6军,并且拥有了超过7万人的纸面兵力,但是真正到现地战场的就只有第8国境守备队1个大队兵力在战役接近结束时前去接应23师团突围。其他部队都压根没有出现过。在战场上还是第23师团为主。

(5),就在日军骑虎难下之时,朱可夫也在策划一次空前规模的大反攻,从7月中旬开始,朱可夫要求苏联政府再次大规模向前线调派作战物资,以弥补前期作战的损耗,到了8月中旬,苏联向偌门坎地区又紧急输送了60000吨军火物资,其中仅炮弹就20000多吨。


8月20日,苏军开始了第一次大反攻。苏军远东第一集团军下属第36摩步师,第57,82,152步兵师,第5机械化旅,第6,11坦克旅,第7,8,9装甲旅,第212空降旅等部队以及大量的飞机、火炮,作快速、猛烈的迂回进攻。在空中苏军以每批约20架的轰炸机,由其大批战斗机掩护轮流在日军阵地上空投弹;地面则是大量滚滚而来的苏蒙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西岸台地上的若干苏蒙军炮兵群,不停地将炮弹向日军阵地倾泻。

面对苏军498辆坦克,385辆装甲车的强大装甲集群冲击,此时阵地上日军第23师团的亡命徒性格开始显现出来了。在苏军这种闪电战式的装甲部队在空中掩护下的迂回包抄中并没有崩溃,顽强坚守阵地之余,还在发起反击。8月24日上午9时30分,日军从阵地守军中抽调两个半联队,投向横宽约3公里的正面进行反击。不久,即遭到苏蒙军依托新设阵地的顽抗,接着苏军步兵第57师、装甲第8旅、坦克第6旅,蒙军骑兵第8师约200辆装甲车和大批的摩托化步兵,也出现在这批日军的前前后后,作持续猛烈的反击。炮兵还在日军进攻的正面,形成一条“火制”地带,使日军无法前进。

当战场情况已呈不利时,关东军于24日决定:调第7师团主力至战场,企图打破苏蒙军的围攻;25日下令调驻牡丹江市以东的第2师团、野战重炮兵联队、速射炮部队至战场;26日情况紧急时,又下令调驻佳木斯、勃利的第4师团急速至诺门罕地区。

苏军在诺门坎损失的各种武器列表。(兵器损失表: 7.62mm自动步枪:198支,  7.62mm步枪:1192支, 马克西姆重机枪:225支, PD机枪:2264支, 12.7mmDK重机枪:1挺 ,82mm迫击炮:8门, 45mm反坦克炮:20门,76mm团属炮:14门, 76mm炮兵炮:11门, 107mm野战炮:4门, 122mm榴弹炮:31门, 152mm榴弹炮:6门, 汽车,牵引车,运输车:692辆, 坦克,装甲车:397辆(仅计算全毁,受伤未统计。))

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第23师团最北面的搜索队首先遭到歼灭性打击。苏蒙军以坦克群、密集的炮火、空中轰炸攻向日军这7个中队的阵地。每分钟约有200发炮弹在搜索队阵地上爆炸,所有的工事几乎都被炸平,接着坦克部队在日军阵地上来回冲杀。24日,搜索队尚剩不足三分之一的人员,被迫在无命令的情况下,放弃了阵地。

战斗至8月28日,在苏军巨大数量优势的兵力及火力优势打击下,日军防线崩溃,被围日军在第8国境守备队的接应下突围,到9月1日战斗全部停息。

(6),至此诺门坎战役经过3个半个月的战斗结束。也许现在大家开始对这个打了全场的第23师团发生了兴趣。日军第23师团是一个警备性质的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64、71、72联队。1个步兵联队只有2909人,炮兵联队的12门120毫米炮都是第5师团的淘汰货,3个步兵联队都是新建立不久的,到诺门坎战役爆发前1个月的的1939年4月,第23师团士兵才开始野外战术科目训练,武器也低劣,火力比关内正面战场的二流师团还弱,全师团共1.5万人。日本第6军是在8月编成的,但是除了第23师团以外,大部分部队都是后来才赶到战场,由于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日本军部否决了第6军的复仇作战,并很快达成了停火协议。

日军在诺门坎战役其实表现不错,以一个师团为核心对战苏联1个装甲集团军,首先诺门坎战场是大荒原和苏军还位于高地,日军无险可守,还需要过河才能攻击苏军,整个战场地形是非常适合苏军装甲部队发挥的。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的人员损失数字

其次,苏军8月20日总攻时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整个战役苏军有超过7比1的坦克装甲车数量优势,6比1的火炮数量优势,3比1的兵力优势,但伤亡比日军更大,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战车装甲车,安岗坦克支队也没有被歼灭,只是在7月弹药耗尽后,自行撤退了。苏军前后消耗作战物资达80000吨,仅炮弹炸弹就消耗了31000吨,而日军各种物资消耗才2000吨不到。

苏军伤亡解密数据可以查阅俄罗斯的克里沃舍夫上将(GF Krivosheev)的出版书籍。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苏军在诺门坎战役中死亡9703,受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15251名苏军伤兵,其中由子弹造成44.2%,由弹片(炮弹、地雷、手雷)造成48.4%,由航弹弹片造成6.5%,由刺刀造成0.9%)。

日军战死7696人,失踪1021人,负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损失19000人。其中62.7%损失于苏军的炮击和航空轰炸,毕竟苏军发射了31000吨炮弹炸弹。

日军投入弹药少,不是没有弹药。第一是轻敌,第二主要弹药都投放到了关内战场。例如,在南京战役,日军投入炮弹超过30万发,是诺门坎战役的30倍以上。(而且南京战役日军全部是精锐野战师团,根本没有在诺门坎第23师团这样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第23师团后来成为主力,也又部分原因是在诺门坎打的不错,后来才得以升级加强为野战师团)。

苏军本身,也认可此次战役获胜不易,所以在战役以后,苏联17121人获得表彰,70人获得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24个部队获得苏联勋章。卫国战争爆发后,这些部队大多数都在苏德战场荣获“近卫”称号。可见,这些部队都是苏军当中的精锐部队。


(7),偌门坎之战后,很多违抗军部命令擅自抗命发动冲突的日军中高级军官也遭到了清洗,整肃了陆军的纪律,加强了陆军上级对下级各部队的控制能力,使得日本陆军中下克上的传统至少在表面上基本不复存在了。诺门坎战役本是日军第23师团小笠原中将轻率的行动引发,战后他亦为此引咎自杀。

9月27日,日方第1次放回苏军被俘人员87名;9月27日、28日两天,苏方放回日俘88名(内伪满军5名)。以后双方为此于11月29日在赤塔、1940年1月7日在哈尔滨举行会议,直到1940年4月27日,才最后交换完所俘人员。

正是在诺门坎战役之后,日军才开始向东北调动陆军主力和大批贮备物资,根据日本既定国策纲要,日军大本营于1941年7月11日向关东军下达了“大陆命第506号”命令,要求关东军进行关东军特别演习,按对苏作战态势,展开部队。


一位参加过诺门坎战役的伪兴安军蒙古族军官在回忆录中说,当苏军大炮开始猛烈轰击时,苏军装甲部队开始发动冲击。兴安军全部溃退,这时,他看到一大队日本步兵举着刺刀向着苏军装甲部队推进,硬是打退了苏军。

结语,说清楚,诺门坎战役的情况,对于中国抗战是很有必要的。原因是,根据那些传说,好像是苏军随便一挥手就歼灭6万日军,轻松愉快比吃饭还要简单。相比之下,中国军队的表现,就非常之差了,经常10多个师打不过日军1个师团。

苏军在诺门坎战役消耗掉31000吨弹药,要知道,在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大反攻当中,苏军也只消耗了8万吨弹药。日军第23师团承受的炮击量已经达到了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接近一半了,可是斯大林格勒有多少德军?诺门坎才几个日军。


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还损失207架战机,苏军投入的500架战机几乎一战就损失了一半。

真实的诺门坎战役就是,一个拥有近千辆坦克装甲车的苏军1个装甲集团军在战神朱可夫的亲自指挥下,消耗掉几乎半个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弹药量,才勉强击败日军一支只有5个基数弹药的三流边境守备师团,最后人员损失还比日军大,苏军还损失坦克装甲车近400辆,苏军一个诺门坎战役的弹药消耗几乎相当于中国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而在诺门坎战役,苏军的后勤能力实际上也已经到达了极限,偌门坎战场的消耗极其惊人,导致西伯利亚铁路与博尔集亚-桑贝斯铁路满负荷运行了2个月来维持这场战斗。日军不再北进,也与诺门坎战役毫无关系,关于日军停止北进原因将在下期讲解。

由此可知,在关内战场,当中国抗日军民以低劣的武器,迎战弹药充足的百万日军时,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表现出来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到底有多么伟大!


   

史事挖掘机


长按下面二维码 2 识别 就能关注本平台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 8 篇历史史事

诺门坎战役

▶诺门坎战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