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起,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率团访问中国,开展贸易对话,双方将讨论贸易不均衡、知识产权、合资技术和合资企业的问题。代表团成员包括美国财长姆努钦、美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特朗普的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贸易顾问纳瓦罗、国际经济事务顾问埃森斯塔特。这七人被认为是对华贸易决策的关键人物,但他们在贸易问题上看法不尽相同。
姆努钦和罗斯领衔中美经济对话。出发前,两人都接受了美国媒体采访——姆努钦表示对此行谨慎乐观;罗斯表示,假如认为此行不存在任何希望的话,是不会选择去的。但罗斯同时表示,美国是遭受商业巨额赤字的一方,如果贸易战真的开打,中方输掉的要多得多。经济顾问库德洛与姆努钦同是自由贸易支持者,他曾表示,贸易摩擦的根源是中国漠视国际贸易规则。
相比之下,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是对华贸易鹰派,他主导对中国的301调查,并提出对中国出口的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此举被外界视为贸易争端中最强举措。据路透社报道,莱特希泽出发前参加了美国商会的活动时称,此行目标是为中国经济引入更多的国际竞争。“我的目标值并不是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这个制度看起来对他们很管用......当时我必须让美国可以对此进行谈判,我们的角色是让美国不要成为它(中国经济制度)的受害者,这就是我们的角色。”
比莱特希泽更强硬的是贸易顾问、《致命中国》(Death by China)作者纳瓦罗,他认为应当征收抬高关税壁垒,重新谈判各种贸易协定。
借镜过去历史,“贸易战争”对于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鸦片战争”被说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其实它就是不折不扣的贸易战争。英国历经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重商主义迅速发展,到处要做生意,早就不满态度始终高高在上、又不愿开放通商的清朝政府。就算没有鸦片事件,英国还是会以其他藉口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1980年代的日本,工业实力达到巅峰,半导体、高阶机械设备、先进材料等工业独步全球,威胁到美国的经济,为此美国以日本市场“结构性封闭”及美日贸易失衡为由,总共向日本发起了24例301条款案件调查,迫使日本政府让步、妥协。自愿限制出口、开放市场和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等作为,被认为是日本拱手让出了工业全球第一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