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荐语:(懂懂)
参加课程时,我去过太平间。
老师说过一句话,棺材是装死人的,不一定是装老人的。
听着不吉利却又是事实。
太平间里,每个年龄段的尸体都有,仿佛人生是个通关游戏,不是所有人都能笑到最后……
我读小学时,我们班有个男生溺亡了,当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特意外,因为他属于老实孩子,平时几乎不下水,不知道那天为什么下水?
父母哭的死去活来。
我读高中时,我上铺癌症,去世了。
我读大学时,同一宿舍的男生从图书馆跳下去了。
这些悲剧能预防吗?
仿佛能,又仿佛不能!
平时,我是个安全意识非常强的人,有了孩子以后,更强,平时带着孩子出门,我都是要求孩子时刻抓住我的手。
坐车,我对他要求也很严格,绝对不能坐副驾驶,坐在后排必须坐安全座椅。
我总想就这么一辈子保护着他。
可是,我不可能时刻陪伴着他,在他的成长路上,有着太多的拦路虎,一不小心就让咬着,我眼睛受伤时住过一段时间的院,那里孩子特别多,多是意外伤,你都无法想象的伤害方式,例如被筷子戳到了眼睛,在学校摔倒了,眼睛磕到桌角了,在游乐场被螺丝刮到眼睛了……
这些是可以预防的吗?
预防不了。
我们的孩子会出现在医院里吗?
完全有可能。
我儿子手术时,是在耳喉鼻科,这里面很多紧急手术,主要是肺部异物,例如吃花生米卡住了,夸张到什么程度?
每天都有!
来了,马上安排手术。
我们住一个病房,我就跟那些妈妈闲聊,每个妈妈都觉得很意外,以前只是在电视上,在报纸上看过这样的新闻,没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
那么,意外到底能不能预防呢?
不能做到绝对预防,只能降低发生概率。
去年还是前年,我们本地就发生了一起私家车闷死孩子的事件,就在我身边,私家车是幼儿园领导的,平时她顺路接上这个孩子,结果那天早上可能心不在焉,到学校以后忘记把孩子带出来了,就把孩子锁在了车里。
大家对车主一片声讨。
我在想,其实都是受害者。
谁也不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怎么预防?就是脑子突然短路了,你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就行了,你有没有忘记关火而干烧水壶的时候?
这个事发生以后,我们专门培训了孩子,就是假如被父母遗忘在了车上,应该怎么开门,怎么呼救……
孩子貌似学会了,但是,当他真的被遗忘在车上时,可能也就六神无主了。
我家孩子特别粘人,不独立,有次,我媳妇下楼拿快递,他非要跟着,媳妇已经进电梯了,他才跑出去,家里门也带上了,当时我正在写文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貌似听着有人敲门,一会又不敲了。
我过了好久才去开门。
一看,他已经呆在那里了,脸吓的苍白,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么多年从来没独处过,扑到我怀里,哇哇哭了。
我在医院,还遇到过一个,一个单亲爸爸带着孩子,早上爸爸趁孩子还没醒去买早餐去了,孩子醒来没发现爸爸,就拿个板凳踩着朝楼下看,看看爸爸到哪了,结果一头栽下去了,孩子命大没死,送到医院时,一直在大口大口的吐血。
类似的意外,我也发生过。
小时候,我从行驶中的拖拉机翻下去了,被紧急送到医院了,也没死。
当然,摔巧了,也就OVER了。
所以,我对安全的态度是,最大化的去科普,去执行,当然也要接受一些天为的意外,不接受也要接受。
这是我们的命,也是孩子的命。
我坐出租车,上车第一件事肯定是拉安全带,有天我上车,发现安全带特别脏,布满了灰,师傅说,不用系,没事的。
安全带几乎没有被用过。
我还是系上了。
这是基本的安全意识,我们这边有个家长带着孩子坐出租车,车子翻了,档把戳进了孩子的身体,死了。
能预防的,我们要最大化的去预防。
在本地开车,我特别怕电动车,红绿灯准备直行时,你突然发现,右边的电动车在左转,而且就从你眼皮底下转过去,他们压根不考虑一点,若是我突然加速呢?是不是他就挂了?
而且很多是带着娃。
偶尔遇到妇女带着娃闯红灯,我就在想,娃,你真可怜,摊上了这样的妈,不过这就是你的命,上天安排的。
她们不爱孩子吗?
也爱!
只是对规则缺少敬畏心,另外不知道什么是规则,我在本地生活了这么久,很少见到有给孩子坐安全座椅的,反倒是见过N多坐在副驾驶的。
而在上海呢?
安全座椅的普及率、使用率就高了很多很多。
越优秀,越敬畏!
在非洲,看那些羚羊去河边喝水,非常的小心,先要环顾四周,还要试探性的靠近,既要预防身边有野兽突然袭击,又要提防河里的鳄鱼,慎之又慎。
现实生活中,我们遭受意外的概率一点都不比那些羚羊低,但是我们的安全意识却低了太多太多,今天推荐一篇与意外相关的文章。
《致命的分心》
具体内容请百度!
二、精彩语句:
1,痛苦从来没有减少过,它从来不会变的迟钝,我们只是暂时离痛苦远了一点,直到我们回到一个人的时候。
2,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可能犯下同样错误的世界,但问题是人们从不认为自己会犯类似的错误。
3,在人类的各种失误中,家长因为一次记忆错误而导致自己孩子死亡,这种情况对社会关于犯罪、惩罚、公正和仁慈的概念的挑战最大。
4,检察官的工作是实现公正,而不是完成业绩。对与错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每个遇到问题的公务人员都在尽力解决所面对的两难困境。但公务员也是人,他们的判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复杂的个人经历的影响。
5,无论是突发性还是慢性的压力,都会削弱大脑高级功能中心,让他们更容易被基底节所压制。
6,记忆是一个机器,而且它并不完美。我们会希望优先想记住重要的事情,但我们负责记忆的神经细胞不是这样。如果你会忘记电话号码,你同样也可能会忘记你的孩子。
7,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思考进程会从大脑中最复杂的部分,被切换到我们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一个竞争性记忆系统上。这个系统的设计的和恐龙一样陈旧:心不在焉、固执、没有分析能力还愚蠢。
8,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宏伟但又急就章的设备。表层是更新更复杂的结构,但下面则是和低级生物一样的原始结构。大脑最上方是最聪明灵活的部分:负责思考和分析的前额叶皮层,以及负责瞬时记忆的海马体。底层则是和蜥蜴大脑类似的基底节,负责控制那些本能和不自觉的行为。
9,人类有一个基本需求,他们需要相信并且坚信这个宇宙不是残酷无情的,可怕的事情不是随机出现的。
10,我们很脆弱,但我们不想被提醒这一点。我们希望相信世界是可以被理解和控制的,假如我们遵守规章,我们就会安全,世界就不会伤害我们。所以当其他人身上发生可怕的事情,我们必须把出事的人和我们自己区隔开。我们不希望自己和他们有相似的地方,假如我们和他们是一类人的话,就太可怕了。所以他们必须是怪物才可以。
三、名词延伸:
1,《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19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和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华盛顿邮报》获得了国际威望。华盛顿邮报公司拥有大约6000名雇员,还拥有6家电视台。
许多人认为它是继《纽约时报》后美国最有声望的报纸。由于它位于美国首都,它尤其擅长于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而《纽约时报》则在报道国际事物上更加有威望。也有人指责《华盛顿邮报》过分关心政治而忽略了对其它方面的报道。
2,普利策奖:也称为普利策新闻奖。被称为“新闻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现在还设立了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综合奖项,一直很有影响力。
普利策奖包括十四项新闻类奖项和七项创作类奖项组成,新闻类奖项的获奖者不限国籍,但必须在美国媒体中发表过作品。而创作类的奖项则必须是美国公民。唯一的例外是历史写作奖,如果作者身为外籍人士,但写作的作品涉及美国史,仍有机会获得这一奖项。
约翰·肯尼迪是唯一获得这个奖项的美国总统。
3,雷克斯·斯托特: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在其最著名的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喜爱种植兰花、体积超重、性格古怪的私家侦探――尼禄·沃尔夫这个角色。因撰写尼禄·沃尔夫系列侦探小说而举世闻名。
雷克斯·斯托特智商非常高,四岁通读《圣经》,十五岁发表诗作,三十岁时在四百个城市开设银行;四十岁时他一贫如洗,开始创作侦探小说糊口,五十岁时作品累计印数超过八千万册,和埃勒里•奎因并称为美国侦探小说黄金时代最高成就者;他还是一位英勇的反纳粹斗士,为了理想放弃了每年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收入,得到了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民众的称赞。
4,《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中国乐迷亲切称之为“老柴”,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世界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大家熟知的作品很多:《天鹅湖》《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悲怆交响曲》
值得一提的是柴可夫斯基的优秀作品与其一生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
5,瑞士奶酪模型: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瑞森等人提出,也叫航空事故理论模型。其主要思想是:组织活动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每个层面都有一定的漏洞,当不安全因素像一束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够透过所有层面的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加起来,就像一组有漏孔的奶酪片叠放在一起,所以被称为瑞士奶酪模型。
国内有一个典型案例:建国后被暗杀的最高级别将领——谭甫仁遇刺事件。整个事件堪称荒谬,在军区核心刺杀高级军官看上去事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一个一时兴起的凶手却成功的做到了。具体不做赘述,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明天见,下为广告……
A:|读友推荐|每天一位|只推荐不背书|
网名:润物无声(鸡哥),所在地:山东潍坊,职业:叫化鸡加盟,联系方式:微信/QQ:1023282737
B:记住,我们的公众号叫:上夏,欢迎订阅。同时,大家手里有好的文章、纪录片、对话节目,欢迎推荐给我们,不要电影,推荐方法很简单,加读书会客服微信:50404,把标题发过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