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理想主义者们,往往不懂人性的复杂与阴暗,因为对人性有不切实际的高估,因此在失望之后,由对人的爱,转为对人的恨。他们在掌权之前,看到社会不公,看到穷人的困顿和富人的骄纵,于是产生改造社会的想法,这种想法如果是功利性的,往往不可能让一个人在那样困难的境地还能支持下去,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确实胸怀对人类的大爱,怀有宗教式的狂热情感,等到机缘巧合真的掌权后,就也会按照他们内心的理想来改造建设新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看到人性的阴暗面,于是他们满怀热忱的“好政策”,实行下去,往往效果一塌糊涂。比如搞大食堂,大家一起劳动,没有私有财产,人人平等...多么好的设想和设计,但现实是什么呢?大家吃大锅饭很积极,在公家地里劳动则磨洋工。诸如此类的现实,让不理解人性复杂的理想主义者们愤怒了:“要把你们改造成新人,要狠斗私字一闪念,要从灵魂深处发起革命”,他们曾反对的专制,还只是从肉体层面进行控制,而理想主义者们往往要从灵魂层面进行掌控,如果还是不行怎么办呢?那么就送去“古拉格”或者“牛棚“之类进行肉体改造吧,如果肉体还改造不好呢?结局你懂的。
事实上,一个人只有对人性的复杂和阴暗有充足的了解,他才不会高估人性,同时才可能具备真正的宽容之心和悲悯之心。
同样的例子还有法国和美国的两场革命,同为追求平等与自由,结局却完全不同。法国式的理性主义认为,一切都可以由理性推断,构造。因此一夜之间就建成罗马,如果建不成,那一定不是理性和理想的错,而是有人从中捣鬼反对革命,那么好吧,你们既然反对革命,就别怪革命者不客气了,断头台管够。法国大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死后有人给他撰写的墓志铭是:请不要为我哀伤,如果我不死,你们都得死。 美国的革命,则延续英式保守主义传统,并不求一下达到理想国的境界,只求改进一点即可,原先要向大英帝国交税,以后不用了就很好,能够独立就很好,没有彻底对社会结构进行大的改动和破坏。华盛顿依然蓄奴,也并没有成为“不平等、不自由”的代表和被革命对象。美国的蓄奴制一直持续到南北战争,之后才水到渠成的解放了奴隶。
好了,用一句老话结束:“一切想在地上建立人间天堂的,建成的无一不是人间地狱”。同时谨以此文,纪念这个时代最后一位真诚的理想主义战士,菲德尔.卡斯特罗。当全世界很多政治家、左翼文化人和学者们悼念他的时候,或许
A new age is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