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作者:老船长
前言:
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等黑天鹅事件,似乎宣告了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正面临终结,逆全球化愈演愈烈。
未来会不会有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中国将扮演何种角色?
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核心是经济全球化。
关于全球化浪潮的次数,没有定论。而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划分为两次:从15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一此浪潮;从二战结束至今为第二次浪潮。两次大规模的全球化浪潮后,各国从不相往来、封闭发展到形成“地球村”,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贸易依靠丝绸之路支撑,而在奥斯曼帝国崛起后,阻挡了这一路线。欧洲和东方的中国都需要寻找新的贸易路线,以求保持与外界保持联络。
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从好望角到南美洲,欧洲人发现了许多“新大陆”;从哥伦布到麦哲伦,一批著名的航海家不断开拓认知的边界。
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大量增加,小范围的世界市场形成,全球化也在此时开始。但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殖民地便是这一时期的特殊“遗产”。
第一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根本推动力。
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让人类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生产力迅速提高,欧美地区产能过剩需要向外部传输,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变必须作出突破。交通更加便利,促使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二战之前,世界市场开始出现竞争,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开始出现不平衡,群强为“经济霸权”和“世界霸权”拼的你死我活,利益不均衡也成为二战爆发的最终导火索。
总体看,这一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依然靠商品贸易为主要流通方式。
资本和技术转移,成为第二波全球化浪潮的主要特征。
二战后,全球格局被重塑。美苏冷战,欧洲各国实力大幅削弱,世界呈现多极化格局。一些小的国家开始抱团取暖,努力使经济恢复到正轨。“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出现,欧洲共同体即日后的欧盟,便是最佳例子。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各国意识到不能再发生战争,必须通过合作、一体化与联合,才能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安全和发展,也才能抗衡美苏两大巨头。于是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大的欧洲共同体成立,1991年改建为欧洲联盟。
与此同时,其他各洲也在进行区域一体化尝试。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一系列的区域化组织先后成立,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正式启动。
而这一时期的全球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强国开始向其他地区和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以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产业转移和外包成为主要方式。第一站是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甚至包括东南亚等国。等这些国家的成本优势不再,中国大陆及金砖国家成为第二站,也是至今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原因。
跨国公司在此时开始出现,这也是第二波全球化浪潮的最重要产物。
与第一波浪潮相同,技术革命再次成为背后最大推动力。
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二战后拉开帷幕。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20世纪90年代,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等各种便利于人们生活的新兴事物出现,“地球村”的概念形成。
直到今天,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的普及,更加拉近了全球的距离。视频聊天、网络购物,即使你在世界某个小角落,只要有互联网,全世界都会呈现在你面前。
互联网的出现,直接将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推向高潮。
第三次浪潮根本动力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表现可以使资金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问题最明显的是贫富差距严重。
人类历史总是在周期中不断往复,包括全球化。而2016年,成为周期中一个向下的转折点。
作为区域化最成功的欧盟,在诞生24年后却突然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这一年6月,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结果出人意料,超半数人赞同脱离欧盟;随之引发欧洲右翼势力的崛起,荷兰、法国、意大利也纷纷喊出脱欧口号。虽然荷兰阻止了右翼势力的当选,但法国大选依然是乱粥一锅,即将进行的公投尚不知结局如何。
这一年11月,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5任总统,再次让世人大跌眼镜。特朗普的竞选宣言,一直声称“美国第一”“雇美国人、买美国货”,标志着另一个全球化的仇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出于对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担心,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三大国际机构4月11日一致发声,警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但事实是,全球贸易额占世界GDP比例逐步在下降。
▼全球贸易额占世界GDP比例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民粹主义的崛起,将全球化的贸易切割成碎片化,每个人开始关心自己的利益,而无视世界整体的发展。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在2016年,“逆全球化”露出苗头。
在2016年一片混乱中,中国反而成为社会经济最稳定的国家。而面对逆全球化形势,未来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势必将由中国引领!
而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这一浪潮的大杀器!
一带一路的本质是什么?是输出中国的产能和人民币,带动中国在全球化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产能部分过剩,同时利用劳动力和技术成本,对外输出过剩产能到发展中国家,即减少了国内过大的库存压力,也促进了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的影响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等国;
二是西亚和俄罗斯;
三是欧洲和北非地区国家。
这三个层次将整个亚非欧大陆连接在一起,包括亚投行的成立,美国都被孤零零的抛弃在外。当然,3年前制定这一战略时,不会想到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会上台,但如今再看这一战略,却成为中国引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对抗“逆全球化”的最佳利器。
▼亚投行成员国已经达到70个
在中国内部,从城市群,到新区,从经济带再到自贸区,区域化经济也是支撑经济的重要力量。
中国最早的区域化经济,始于1980年的经济特区规划,五大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形成的经济带,强势带动了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随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中原城市群等一系列区域化政策,使中国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再上新台阶。
而最近设立的雄安新区和即将规划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使这一趋势再次推向高潮,这也或许是一带一路战略下高层落下的两颗重磅棋子。
不妨大胆想象,配合区域位置看,雄安新区严禁炒房的动作和在金融上的大力支持,或许将是“一带”——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内支撑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或许就是“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中心。
资本输出在第二波全球化浪潮中开始显现优势,而在第三波浪潮中,将成为中坚力量。
近几年,中国资本对外投资和走出去步伐明显加速。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投资额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
尤其是国内企业对海外企业的并购,规模迅速增长。如中国化工对先正达430亿美元收购、美的集团对德国库卡的收购、蚂蚁金服12亿美元对美国速汇金的竞购,都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标志性事件,未来诞生中国大型跨国集团,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后记:
在没有新的技术革命诞生的背景下,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何时来临尚未可知。但中国布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大棋局,将是擎起未来全球化浪潮真正的一面大旗!
来源:米筐投资(mikuangtouzi) 作者:老船长
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财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