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计算 找华算】
理论计算助攻顶刊,
50000+
成功案例,全职海归技术团队、正版商业软件版权!
硅光子学是基于硅材料进行光学信号处理和传输的技术,因其在通信、计算和传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光电材料相比,硅光子学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和与现有CMOS技术兼容等显著优点,因此,硅光子学在数据通信、传感器、人工智能以及高效光互联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硅光子学在实现高效光源方面仍面临挑战,特别是缺乏大规模、低成本、与CMOS集成的相干光源。当前,III–V半导体材料与硅的混合集成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要实现低成本、高效、单片集成的光源仍然是这一技术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比利时IMEC的Charles Caer、Didit Yudistira、Bernardette Kunert及Joris Van Campenhout等人
合作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GaAs nano-ridge laser diodes fully fabricated in a 300-mm CMOS pilot line”的最新论文。
该团队采用了纳米脊工程(Nano-Ridge Engineering, NRE)技术,成功实现了在标准300毫米硅(001)晶圆上全晶圆级外延生长并制造了电驱动的GaAs基激光二极管。通过这一新型集成方法,GaAs纳米脊波导被高质量地生长在硅晶圆上,纳米脊中嵌入了p–i–n二极管和InGaAs量子阱。
研究人员成功演示了室温下连续波激光的输出,波长约为1,020纳米,阈值电流低至5毫安,输出功率超过1毫瓦,激光线宽达到46兆赫兹,并且激光器在高达55°C的温度下仍能稳定工作。与传统的混合集成方法相比,NRE技术通过在硅晶圆上实现选择性区域生长,大幅降低了缺陷密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激光二极管的性能和可靠性。
1. 实验首次实现采用纳米脊工程(NRE)方法在300毫米硅晶圆上实现了电驱动的砷化镓(GaAs)激光二极管的单片集成。
这种创新的集成方法通过在硅光子学平台上生长GaAs纳米脊波导、嵌入式p–i–n二极管和InGaAs量子阱,首次实现了硅光子学与III–V材料的高质量结合。
2. 实验通过纳米脊工程(NRE)集成,成功在晶圆级上生长了高质量的GaAs纳米脊波导,并嵌入了p–i–n二极管结构和InGaAs量子阱。结果表明,超过300个器件在室温下实现了1,020纳米波长的连续波激光输出,且阈值电流低至5毫安,输出功率超过1毫瓦,激光线宽达到46兆赫兹,激光器能够在高达55°C的温度下稳定工作。
3. 实验通过高质量生长III–V材料。研究者在300毫米硅晶圆上成功实现了III–V材料的选择性外延生长,避免了传统外延技术中的缺陷积累问题。通过精确控制MOVPE工艺参数,研究团队成功降低了III–V层的缺陷密度,显著提升了激光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图2 1的亚稳态超分子聚合研究图2、具有片上光电探测器的GaAs NR激光测试单元,用于片级表征
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就是纳米脊工程(NRE)方法有效解决了III–V材料与硅基底之间的晶格匹配和热膨胀系数差异问题,成功地在硅上生长出高质量的GaAs纳米脊结构,显著降低了晶体缺陷,从而实现了低阈值电流和高输出功率的GaAs基激光二极管。这一创新不仅为硅光子学中的集成光源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的解决方案,也为未来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