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钱菊英教授及团队
成功完成了
“全球首台「零噪声」DSA复杂PCI手术直播”
。本次活动不仅充分展现了中山医院心内科在复杂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高超水平,也是联影医疗全球首台「零噪声」DSA设备首次投入临床使用。
「零噪声」DSA不仅大幅提升了图像质量,更将辐射剂量降到新低,实现对医患的双重保护,是X射线发现130年以来划时代的技术突破。
【基本信息】:
59岁男性,175cm,84kg,BMI 27.4,属于超重范围。
【主诉】:
反复胸闷11月。
【现病史】:
患者11月前开始出现饱食后或平地行走3千米后出现胸闷,位于心前区,继续行走3千米左右胸闷可缓解,有时伴颈前区及左上臂不适,无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外院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达151/100mmHg,平日服用氨氯地平降压,血压控制良好。否认糖尿病史。
【术前检查】:
2025-01-02 DSA显示:
该患者是一个
多支病变,前降支弥漫性钙化伴有瘤样扩张,右冠完全闭塞,从左冠到右冠有着非常丰富的侧枝循环。
本次手术中
「零噪声」DSA对于侧枝循环的高清细节呈现,为寻找逆向CTO路径,提供了清晰的图像指引。同时,「零噪声」DSA让轻度钙化显影更清晰,也为术者提供了完全闭塞的右冠走型的
“路图
”
。
本次极为复杂的PCI手术中,全球首台「零噪声」DSA高清图像助力葛均波院士团队,为手术带来更高的成功率,
同时减少了辐射剂量,实现了对医患的双重保护。
左冠:
将6F导管送至左冠口造影提示,冠脉分布呈现右冠优势型。左主干远段狭窄50%伴重度钙化。前降支近段重度钙化,狭窄70%伴斑块破裂征象,局部可见瘤样扩张。第一对角支未见狭窄,粗大间隔支开口狭窄90%。细小左回旋支近段闭塞、第一纯缘支开口狭窄40%。
「零噪声」左冠造影,可清晰观察到细小对角支、间隔支
右冠:
将6F导管送至右冠口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100%。可见左冠向右冠提供良好侧枝循环。
「零噪声」右冠造影,可清晰观察到左冠-右冠之间的0级和1级侧枝循环
取6F指引导管送入左冠口,将导丝送至前降支和粗大间隔支远,球囊扩张。
于左主干开口-前降支近段由远及近串联植入3.5*20mm、3.5*22mm支架,扩张释放。取3.5*15mm、4*12mm球囊于支架内(及支架连接处)扩张塑形。回撤行IVUS检查可见支架贴壁良好。复查造影显示支架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远端TIMI血流3级。
「零噪声」低剂量透视,达到支架精显效果,术后前降支支架扩张满意
送6F指引导管至左冠口,送7F 指引导管至右冠口,行双侧造影。首先尝试正向途径,在微导管辅助下,尝试导丝送至右冠远段,最终未能正向通过闭塞段。
遂采用逆向导丝途径,在微导管辅助下,将导丝从间隔支侧枝送至右冠远段,尝试将导丝送至右冠开口,采用Reverse-CART和AGT技术,最终导丝成功送至正向微导管内。
「零噪声」低剂量造影,为寻找逆向CTO导丝途径提供高清图像
前送微导管,交换工作导丝,于右冠开口-远段病变处预扩张,回撤行IVUS检查导丝远段位于血管真腔,中段小部分走行于内膜下, 于右冠远段-开口病变处植入2.25*18mm、2.5*13mm、2.5*38mm、2.75*38mm、3.5*38mm串联支架,取4*12mm球囊于右冠开口后扩张塑形。
回撤行IVUS检查可见支架贴壁良好,复查造影提示支架扩张满意,无残余狭窄,远端TIMI血流3级。
高清革命,突破DSA噪声极限,「零噪声」DSA有望提升逆向CTO手术成功率
本次手术难度极大,患者BMI为27.4,属于超重范围,且病情复杂。本次手术的治疗策略是先开通前降支,再处理右冠CTO。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CTO手术一直是临床公认的技术难题。
在CTO逆向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准操作,选择合适的侧枝血管并推进逆向导丝。
这项手术对医生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在遇到小血管时,医生往往只能通过经验“盲穿”来寻找左右冠脉之间的血管通道。
「零噪声」DSA清晰显示CTO患者0级和1级侧枝循环
有时候我去基层医院,设备图像质量不太好,会影响手术的操作。就像DeepSeek不劣于美国的OpenAI一样,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其他任何一家公司拥有零噪声技术,我认为零噪声下的冠脉造影图像质量非常好,非常漂亮。这是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30年来的一大重要突破。
「零噪声」DSA有效地将辐射剂量降低了70%以上,这意味着在同等图像质量下,可以大大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减少手术后的副作用和并发症,提高单次手术的总体安全性。此外,降低辐射的积累效应,也可能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大大降低辐射相关的健康风险,为患者带来更加可持续的医疗保障。
在逆向CTO手术中,如何通过侧枝循环找到路径,实现血管的开通,是手术的关键,零噪声DSA带来了高质量的影像,为CTO手术的成功率提升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期待新技术可以减少更多的辐射用量,为医患实现更好的保护。
本场复杂PCI手术的成功主要依赖于葛院士高超的水平,同时手术使用的「零噪声」DSA不仅清晰显像了患者冠脉的0级和1级侧枝,帮助葛院士快速找到了逆向导丝行进路径,成功开通了右冠CTO。
「零噪声」DSA不仅清晰看到0级侧枝循环,还至少降低了70%的辐射剂量,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未来,「零噪声」DSA的临床推广将有望大幅降低CTO手术难度,从而提升CTO手术的成功率、节约CTO手术时间。
期待「零噪声」DSA能够成为更多心血管介入医生的工具,助力更多复杂心血管介入手术圆满完成。
「零噪声」DSA的定义是,在临床场景下,临床影像无肉眼可见噪声的DSA系统。「零噪声」DSA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它能够在保证不损失影像细节的同时消除传统DSA设备的“噪声”,实现图像更清晰,辐射剂量更低。「零噪声」DSA通过优化成像系统,让图像中的干扰性噪点几乎完全消失,从而让DSA设备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提升57%,信噪比提升超过4倍,造影辐射剂量降低至少70%。
版权及免责声明:
严道医声网旨在搭建学术传播及媒体发声平台,文内信息版权属于持有人,我们只提供传递信息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
“全球首台「零噪声」DSA复杂PCI”
直播回看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