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东西,几乎家家户户每天在使用它,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构成的——没错,那就是
「清洁海绵」
。
“清洁海绵”,又称三聚氰胺海绵,是一种由聚三聚氰胺-甲醛聚合物组成的典型聚合物海绵,具有开放式蜂窝结构,并与支柱相互连接。最早,三聚氰胺海绵被用作阻燃剂和噪音消减剂,广泛应用在民用、建筑和航空工业中。但三聚氰胺海绵的作用不限于此,由于其特殊的孔隙率与氮含量,研究者发现它在处理水和溢油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于是,自2000年以来,清洁海绵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家用清洁工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神奇的橡皮擦”。
不过,
日常使用清洁海绵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清洁海绵很容易“烂掉”。
由于聚合分子的三嗪环之间没有柔性长链,
三聚氰胺
产品的耐磨性并不好,除了肉眼可见的“破损”之外,三聚氰胺化合物还会在磨损过程中释放出人眼看不到的微塑料。
更令人心惊的是,已有检测在废水和土壤中发现了含三聚氰胺的微塑料的存在!
于是,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存在感不高”的微塑料排放源。
近日,来自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
探究了“魔术擦”在不同粗糙程度的金属表面摩擦后的情况,结果显示:
磨损后的海绵每克会释放出650万个微塑料纤维(MPFs);而放眼全球,因消耗清洁海绵而产生的总排放量将达到4.9万亿个!